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济宁模拟)《新全球史》说:“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场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美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这表明( ) A.为反法西斯建立的联合国在战后迅速解体 B.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C.二战以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D.冷战的目的是遏制苏联
2.(2018·郴州中考)二战后,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而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的影响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于是美国采取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冷战”政策。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建立
3.(2018·长春中考)观察下图,对其中“善意”的实质理解正确的是( )
①控制西欧国家 ③提升欧元地位 A.①④
②体现无私奉献 ④遏制苏联力量
C.②④
D.③④
B.②③
4.(2018·莱芜中考)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出现了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B.欧美强国传统优势完全丧失
C.多极世界格局已正式形成 D.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
5.(2018·甘肃中考)51年前,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6.(2018·滨州中考)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7.(2019·改编题)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基本矛盾
8.(2018·邹城模拟)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 A.原因 C.目的
B.过程 D.影响
9.(2019·改编题)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
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的解体
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10.(2019·改编题)“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
夫。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 ) A.经济日益强大 C.社会政局安定
B.国家走向解体 D.各种矛盾缓和
11.(2018·青岛中考改编)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实现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浪潮。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万隆会议 ③纳米比亚独立 ④“非洲年” ⑤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2.(2018·镇江中考)联合国成立70多年来,提出并通过了多个禁核条约,组织了一系列维和行动,促成了200多个和平协定。材料反映了联合国( ) A.促进了国际合作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打击了恐怖主义 D.维护了世界和平
13.(2018·金乡模拟)近日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势必冲击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正常发展。美国的所作所为与下列哪一世界性组织的要求相违背( ) A.国际联盟 C.欧盟
B.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D.世界贸易组织
14.(2018·重庆中考B卷)纪录片《辉煌中国——创新活力》中说: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这反映了中国充分应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才出现的(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电讯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内燃机技术
15.(2018·重庆中考B卷)如图所示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被公认为不朽的世界名画。这是因为该作品( )
①采用了高超、新奇的艺术手法 ②深刻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罪行 ③生动地描绘了都市生活的人物形象
④深刻揭露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2018·日照中考)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人萨拉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生活会怎么样?萨拉突发奇想,决定在2005年全家不买中国产品,一年的尝试结束后,萨拉不得不感叹: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实在太难了。这则故事反映了( ) A.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已形同虚设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任重道远 D.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
17.(2018·滨州中考)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对此应有的认识是( )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①②③ C.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8.(2018·潍坊中考)和平、合作是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 1942年末 1942年末 第二阶段 至1943年 1944年至 第三阶段 1945年 胜利 ——摘编自阿德勒等的《世界文明史(下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战争由第一阶段向第二、三阶段转化的原因。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同盟国开始反攻 胜利和扩张 时间 1939年至 概况 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材料二 杜鲁门宣称“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冷战结束后,沃尔弗斯称:“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因为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
——摘编自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
(2)据材料二,归纳杜鲁门和沃尔弗斯的共同主张。此类主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哪些威胁?
材料三 让不同制度的国家互相敞开大门,以此增进彼此间的尊重与了解。彼此相信一种制度会吸收另一种制度的长处,在相互的合作与和平中共存。也许我们每个国家,在持有适当的自卫能力的同时能够与其他国家签订互不侵略与互不颠覆的公约,重建世界秩序,在其中的每个国家都会保持主权独立。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
《历史的教训》
(3)据材料三,作者认为不同制度的国家间应该如何相处?
19.(2018·莱芜中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
海权,工业,殖民》
(1)材料一中开启“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这一事件开启了“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火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车、汽车、铁制轮船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化提供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哪些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进程造成的不良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左图充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1995年诞生了哪一国际经济组织?根据右图判断中国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如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为此做出了哪些重大举措?
冷战的表现、多极化趋势
1.(2018·无锡中考)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2.(2018·东营中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稳定的世界格局已定型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1.2019年是北约成立70周年 2.2019年是东欧剧变30周年
3.(2019·改编题)《北大西洋公约》称:“各缔约国……决心保障各国人民之自由,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护和平与安全。”事实上北约成立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B.推动西欧走向联合 C.促进区域安全与幸福 D.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4.(2019·改编题)“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材料中的“这些事情”指的是( ) A.冷战结束 C.东欧剧变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C 2.A 3.A 4.D 5.D 6.A 7.A 8.A 9.D
B.苏联解体 D.经济危机
10.B 11.D 12.D 13.D 14.A 15.A 16.B 17.C
18.(1)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美国参战;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2)美国干预世界事务;推行霸权主义。冷战、局部战争、地区冲突、核战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增进相互尊重与了解;相互合作,和平共处;签订和平公约;保持国家主权独立。(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9.(1)新航路的开辟(或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表现:火车、轮船、汽车等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电报、电话等改善通讯条件。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又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或WTO)。态度: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举措:2001年,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或APEC会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14年在北京举办APEC 会议;2016年在杭州召开20国集团峰会(G20)等。(符合题意,答出两条即可) 【加练预测】 1.B 2.A 3.A 4.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