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般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一工程设计 一般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支韶阳 (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450014) 摘要:根据现在高层结构设计普遍应用的PKPM软件,结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10),对一般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计算结果进行判别。 关键词:PKPM结构设计;位移比;周期比;刚度比;轴压比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on the general tall build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Zhi Shaoyang (The Archite Design And Reserch Institute Co.Ltd.0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14,China) Abstracts:Based on the tall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sofl——PKPM,and(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JGJ 3-2010,take an analysis on the result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general tall building,which is consulting by the soft. Keywords:PKPM structure design;displacement ratio;period ratio; stifness ratio; axial compression ratio 中图分类号:TU52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3582(2011)05—0012—03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应 用越来越多,加之今年新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高规》第3.4.5条同时还规定了结构的位移 比,条文规定:“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 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问位移,A 技术规程》(JGJ 3-2010)(以下简称《高规》) 的发布,对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要 求,下面就新规范中有关位移比、周期比、剪重 比、刚度比和轴压比的规定,结合我国目前结构设 计中应用最广泛的PKPM结构软件的计算结果,进 行判别、控制和调整的分析。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 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该条从结构平面布置角度限制了结构的不规则 性,避免因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 效应。位移比限制使建筑结构有了必要的刚度,它 保证了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弹性受力状 态),钢筋混凝土结构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 缝;将楼面梁、板裂缝数量、宽度限制在规范允许 1 位移比 1.1 位移比 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 水平位移的比值。 1.2层间位移比 范围之内;同时可保证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 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环。 1.3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 PKPM软件中的SATWE程序对每一楼层计算 并输出最大水平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平均水平 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收稿日期:2011-08—25 作者简介:支韶阳(1983一),男,助理工程师;专业方向为 建筑结构_[程 12 5/201 羧食流通技术 位移、平均层间位移角及相应的比值。但对于计算 结果的判读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若位移比(层间位 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总信息参数设置中考虑 工程设计■ 双向地震作用。②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作 用,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③验 于0.5时,可认为该振型是扭振振型,反之应为侧 振振型。当然,对某些极为复杂的结构还应结合主 算位移比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但当凸凹不规 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 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 扭转影响。④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 假设下的控制参数。构件设计与位移信息不是在同 一条件下的结果(即构件设计可以采用弹性楼板计 算,而位移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设下获得),故 可先采用刚性楼板算出位移,而后采用弹性楼板进 行构件分析。⑤因为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几乎 都会产生扭转,故楼层最大位移一般都发生在结构 单元的边角部位。 2周期比 2.1 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 称第一扭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也称第一侧振周期)T1的比值 《高规》第3.4.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 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高规》5.1.13.1条 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振型数不应小于9,抗震 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连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 型数不小于15,对于多塔楼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 塔楼数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 小于总质量的90%。 限制周期比的目的是使结构具有必要的抗扭刚 度。通过调整控制抗侧力结构的布置,可以增大结 构的抗扭刚度。如剪力墙尽可能沿周边布置以最大 限度地加大抵抗扭转的内力臂而提高整个结构的抗 扭能力。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关键是限 制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rrt与平动为主的第 一自振周期Tl之比,使其符合规范对周期比的限 值。当不满足要求时,宜调整抗侧力结构布置,增 大结构的抗扭刚度。如在满足层间位移比的情况 下,减小某些(中部)竖向构件刚度,增大平动周 期,加大端部竖向构件抗扭刚度,减小扭转周期。 2.2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 SATWE电算结果中并未直接给出周期比,故 对于通常的规则单塔楼结构,需人工复核如下步骤 验算周期比。①根据各振型的两个平动系数和一个 扭转系数(三者之和等于1)判别各振型分别是扭 转为主的振型(也称扭振振型)还是平动为主的振 型(也称侧振振型)。一般情况下,当扭转系数大 振型信息来进行判断。②周期最长的扭振振型对应 的就是第一扭振周期Tt,周期最长的侧振振型对应 的就是第一侧振周期Tl。③计算Tt/T1,看是否 超过《高规》限值规定。对于多塔结构周期比,不 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验算,这时应该将多塔结构分 成多个单塔,按多个结构分别计算、分别验算(注 意不是在同一结构中定义多塔,而是按塔分成多个 结构)。 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连计算 时,一般来说前2个或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但对 于刚度不均匀的复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 总之在高层结构设计中,使得扭转振型不应靠前, 以减小震害。SATWE程序中给出了各振型对基底 剪力贡献比例的计算功能,通过参数Ratio(振型 的基底剪力占总基底剪力的百分比)可以判断出那 个振型是X方向或Y方向的主振型,并可查看以及 每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计算周期,地震力时, 还应注意两个问题,即计算模型的选择与振型数的 确定。一般来说,当全楼作刚性楼板假定后,计算 时宜选择“侧刚模型”进行计算。而当结构定义有 弹性楼板时则应选择“总刚模型”进行计算较为合 理。至于振型数的确定,应按上述《高规》5.1.13 条执行,振型数是否足够,应以计算振型数使振型 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作为唯一的条件进行 判别。 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样,周期比侧重控制的是 侧向刚度与扭转刚度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而非其 绝对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 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致于出现过大(相对于侧 移)的扭转效应。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 扭转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总的调整原则是要 加强结构外圈,或者削弱内筒。 3 刚度比 3.1 刚度比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 值(也称层刚度比) 该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以 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地下室结构顶 板能否作为嵌固端,转换层上、下结构刚度能否满 足要求,及薄弱层的判断,均以层刚度比作为依据。 《高规》3.5.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 5/2011粮食流通技术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