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1、人类起源于:大约三四万年前,非洲生活的早期人类——南方古猿。 2、、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 3、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划分的依据: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形成原因:不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4、母系氏族的特点: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稳固的集团;妇女在生活中居主导地位。代表这一时期的希腊故事:该亚
5、父系氏族的特点: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稳固的集团;男子在生活中居主导地位。代表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是:厄瑞斯忒。父系氏族社会的后期,私有财产出现。 6、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不同点:①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③父系氏族公社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1、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2、识图:见教材P8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P9《汉谟拉比法典》石柱,P11世界文明古国(能标记古国在地图上所在的具体位置)
3、四大文明古国比较图: 代表国建立文明古发源地 文明标志 文字 备注 家 国的时间 古埃及 公元前31世尼罗河流 金字塔 国王称为法老,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纪 域 狮身人面象形文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埃及文明的象征,像 字 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公元前18世(幼发拉《汉谟拉楔形文制定者:汉谟拉比;目的:维护奴隶主利益 伦 纪 底河和底比法典》 字 意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格里斯河) 会情况,是历史上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印度 公元前15世印度河和种姓制度 梵文 实质:古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 纪 恒河流域 4、种姓制度等级图: 政治地位 等级 名称 成员 1 统治阶级 婆罗门 祭祀贵族 2 刹帝利 国王、武士、官吏 3 被统治阶级 吠舍 农民、商人 4 被征服的当地居民,多数为奴隶 首陀罗 5.、种姓制度 含义: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内部逐渐发生分化,在古印度社会逐渐形成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内容:把社会成员按地位的高低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对婚姻和所从事的工作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影响: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3课:欧洲文明的起源
1、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公元前2000年,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兴起,前后中心是克里特岛和迈锡尼。 2、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3、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
4、公元前6世纪末,意大利半岛出现了罗马奴隶制共和国,最高官职是执政官,掌握国家实权是元老院。
5、布匿战争:
战争双方:罗马和迦太基;
过程:公元前3世纪中期,罗马与迦太基之间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
人为“布匿”,故称为布匿战争。
结果:罗马打败迦太基,完全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称霸地中海地区。
6、标志着罗马共和国被取代的时间、事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被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罗马帝国是军事独裁的专制政体,罗马共和国是共和政体。两者政体不同,国家性质相同,其实质都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 7、伯利克里改革
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公元前444年—前429年) 改革者:伯利克里
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特点:a、通过抽签,所有公民都可担任各级官职;发放津贴和工资,以便贫苦公民广泛参政(广泛性)
b、公民大会决定国家一切大事,任何公职人员不能专权(开放性) c、法制严格、健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规范性)
d、范围: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不包括妇女、奴隶、外邦者,是狭隘的民主。(局限性)
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8、雅典民主:
实质:奴隶主阶级对奴隶专政的工具
发展:伯里克利执政时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发达的民主政治为雅典的繁荣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
评价:进步性:雅典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
局限性:雅典民主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它建立在剥削压迫的基础上,奴隶和妇女毫无政治权利,其实质仍然是奴隶主对奴隶实行专政的工具,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深远影响:雅典民主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选举制,任期制,分权制等),为世界各国政体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选择的道路。
第4课:中古亚欧文明
1、 日本大化改新:日本的统一:公元5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时间:646年,颁布者:孝德天皇。改革派发动宫廷政 变,拥立孝德天皇,建年号“大化”。 (背) 背景:7世纪,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日本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根本原因:奴隶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建立土地国有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了解 )
意义:这次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善于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2、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日尔曼人建立的封建国家中最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
3、8世纪前半期,查理·马特改革,分封土地,建立采邑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体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历史现象:“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8世纪,“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政治制度:政教合一)的基础。
5、11世纪前后,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西欧工商业城市普遍兴起,重要城市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
6、11—12世纪,西欧到处发生了城市反对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著名的城市自治斗争:法国琅城起义。取得自治权的方式:赎买和武装斗争。
7、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庭帝国,其灿烂文化的代表建筑:圣菲索亚大教堂。灭亡: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经济衰落、人民起义、外族进攻
启示:世界和平相处可以使文明延续;开放宽容可以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8、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大帝国。为土耳其人所创立之国,土耳其人的祖先是我国北方游牧的突厥人。奥斯曼土耳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是素丹。
扩张: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灭东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改成为伊斯坦布尔。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帝国。
(背)奥斯曼土耳其扩张的影响:给被征服的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9、归纳:罗马的兴亡:
(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城→(公元前 6 世纪)罗马共和国→(公元前 2 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公元 395 年)帝国分裂→(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第5课: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各民族之间交往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暴力冲突,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扩张。
一种是和平交往,如中印文化的西传、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等。
2、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出征希腊,挑起了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结果:希腊胜,雅典势力日盛,希腊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3、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东征,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首都是巴比伦。
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4、布匿战争后,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它是指罗马。
中国的丝绸经丝绸之路传入罗马帝国(大秦)。
5、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数字)和一般通用的计数法的发明者是古印度人,传播者是阿拉伯人。
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元朝时来到中国,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影响:该书扩大了欧洲人的视野,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7、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指的是中国人负责构想,法兰克人负责创造,阿拉伯人负责传播。突出了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8、为什么说阿拉伯人被成为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因为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兼容并包,翻译整理大量西方古典文化资料,将中印文化西传,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媒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其贡献:①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收集和翻译希腊罗马文稿;
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媒介:传播印度的阿拉伯数字;传播中国的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③在数学、天文、医学、文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比较图: 宗教名称 创立者 时间 地点 经典 教义 备注 佛教 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印度半岛 纪 《金刚经》 倡导众生平等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 公元4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 伊斯兰教打破了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耶稣 公元1世纪巴勒斯《圣经》 (救世主) 左右 坦、小亚细亚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 公元7世纪 阿拉伯半《古兰经》 岛 基督教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信仰真主“安拉” 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的神权国家——630年,麦加接受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宗教首领——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去世——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
1、古代埃及人创造出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对西亚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古希腊的科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许多学科的学科体系。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发展了机械学。
3、古希腊文学
主要成就是史诗、寓言和戏剧 史诗代表作:《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
寓言代表作: 伊 索 的《伊索寓言》
戏剧代表作: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利斯的《俄狄浦斯王》
4、阿拉伯文学
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天方夜谭》,它是一部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时期的社会情况。
5、清真寺建筑——相关宗教: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文化的代表。代表:麦加的克尔白神庙和大马士革的奥玛雅大寺。特点:多为圆顶设计
哥特式建筑——相关宗教:基督教,是12、13世纪西欧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代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特点:尖顶设计
第二单元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第8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1、 什么是文艺复兴?
14世纪,在意大利首先出现了“以现实的人为中心、反对神权”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者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运动。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 主要思潮(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地域:始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
2、代表人物 文艺复兴的巨人——达·芬奇,代表画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3、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航路开辟
1、什么是新航路的开辟?(了解)
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这个事件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
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渴望从东方获取财富;②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的应用,丰富的远洋航行知识 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 起航地:西班牙和葡萄牙
2、新航路开辟的情况: 1.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非洲西南端——印度洋——返航。 2.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古巴、海地等。(发现新大陆) 3.1497~1498年 达·迦马 葡萄牙——好望角——印度。(首次找到东方航线) 4.1519~1522年 麦哲伦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的探索)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孤立、分散的世界走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