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成长的驱动
【摘 要】青年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发展时期。社会的转型发展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的发生改变。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如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生;成长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当代青年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其能否健康成长并成才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才能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适用于重大会议的召开、重大决策的作出、重要法规的出台、重大事件的发生、重大形势的变化、重要矛盾的凸显等时期。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对我国当代青年学生的培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青年学生总体上是向着健康态势发展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现实问题增多,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道路方面存在众多疑惑。许多青年学生因为目标不清、路径不明,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走了弯路。基于当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青年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成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基础。江泽民在北大校庆的演讲中曾经提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大学时期往往是学生初接触社会的时期,这一时期是青年学生离开父母师长的庇护,从青少年向成年发展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也是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条件。青年学生不仅是
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亿万家庭的希望。在中国,由于计划生育,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担负的是整个家庭的未来。中国的这一国策决定了大学生对于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既是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无数家庭和睦、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
3.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或家长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学生刚刚脱离了青少年的青涩,对于一些事物的本质认识不够深刻,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往往也欠缺考虑。在这一情况下,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担负起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工作,为大学生创建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4.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更多的取决于未来。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科学素质、思想素质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中国未来二十年乃至更加长远的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乎民族命运的大事。
三、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信念,促进其健康成长
1.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信念。青年学生是社会敏感群体,是时代的晴雨表。他们思想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是新生事物的接受者、传导者、创造者、使用者,但同时也具有不成熟性,如具有冲动、片面、辨别能力差等特点,因此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长期复杂的。针对青年学生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对青年学生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各大高校应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加强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充分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政府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课程建设、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
其次,除了固定的课程以外,要努力开展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如:先进人物报告会,党课培训等。同时发展一批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学生党员进行深入教育,树立他们为榜样,倡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全面的接触社会各阶层人士,组织各种有益的调研活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思想的现状,对自己的思想做出新的定位。
2.始终要以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落脚点。青年学生要把培养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统一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落脚点,找准对接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把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成才教育的全过程。
①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处理好了青年学生红与专的关系,抓好了其思想政治建设,就是抓住了他们成才的关键。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注重提高其政治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面对各种政治风云的鉴别力。
②强化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应成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的体现,是其走向成熟与成才的必然结果。
③运用多元整合的教育方法。在新形势下,要学习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要改变封闭教育的老套路,改变单向管束的老套路,注重开展多向的交流,进行自我教育、互相教育等。要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注重有关应对现实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训练,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与实践能力。
3.运用创新意识不断拓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青年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青年的知识创新、储备和应用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国际竞争能力。因此,运用创新意识不断拓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路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首先,要在青年中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其次,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环境;第三,建立一套高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青年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总之,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的途径、探索出新的方法、创造出新的经验,使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为青年成长成才添加催化剂,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湘.会变革时期如何引导青年健康成长[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5).
[2]李冬平.论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社会科学,2003(1).
[3]徐振祥,刘创.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中之重[J].思想教育研究,2001(3).
[4]蒋玉林.对当前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J].实事求是,200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