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亚文化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
陈妍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文化多元化融合,大学生亚文化也在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对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因此, 通过借鉴大学生亚文化自身特点,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走进大学生内心,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姿 态及方法,形成积极活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回归教育的育人本真。【关键词】大学生亚文化特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大学是人类社会演进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大学不 仅是引领社会进步组织团体,更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社 团,是人类知识、能力、人格的升华和结晶。大学不仅是 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在一定程度上 说,大学的文化存在具有超越物质存在的历史价值。大学 的灵魂即是大学文化,是人类社会整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反映主流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大学亚文化作为大学 主流文化的补充,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风、 校风、校园文化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同 时大学生亚文化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思 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因此,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大学生亚文化研究,并结合大 学生亚文化特征,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
_、大学生亚文化的特性
(一) 大学生亚文化的创造性
大学生亚文化的本质特征即是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人 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 的产品的心理过程。校园里的学生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思维灵活开放,不拘泥于传统模式,大学生亚文化的自我 创新与知识创新的意识表现的很强烈。当大学生群体的价 值体系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发生碰撞,矛盾运动的 结果往往促使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产生多种选择。存在着与 传统思维方式相异的表现,进而会与大学校园现存的文化 环境不同程度地产生矛盾,大学生们就会逐渐突破传统的 思维方式展示自我价值。大学生亚文化的创造性是大学生 个性与智慧的集中体现。大学生亚文化产生的过程就是新 事物被创造的过程。
(二) 大学生亚文化的异质性
大学是一种群体文化组织,也是是一个由不同文化建构 的异织机构,这决定大学生亚文化是异质文化,可以解释为 大学生文化有正文化和负文化。大学生亚文化中的正文化具 有正向教育功能,大学生在大学正向文化环境中熏陶,濡 染,促进自身发展,体现出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特称。大学 生亚文化中的负文化具有反向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大学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大学亚文化建设,强化正面教育。
(三) 大学生亚文化的发展性
一是大学生亚文化形成过程中并非成熟已久,大学生 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由萌芽,生成,成长再到成熟的渐进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亚文化群体不断壮大,形式也 更加多样,种类也愈加繁多,涉及的广度增大,进而影响 力从小到大,文化行为方式大众化,这对大学文化的承载 能力增大。二是,对大学生亚文化来说,发展性指的是大 学生在亚文化圈中不断增加其社会能力。对大学生表达自 我与发展自我,相互沟通与相互交流,竞争与合作等能力 的帮助。[1]大学生这些能力的提升是在与同辈群体的人际交
-218 -
往中实现的,因此需要建构自由民主公正法制的先进大学 生亚文化,才能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发展性特征 的重要理论价值在于,要建设先进大学生亚文化,并通过 大学生自我展现,自我调节,自主发展,逐渐建构社会主 流价值观行为准则。
二、尊重大学生亚文化特性,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话语是人际交往的载体,是人们对其生活世界和意识 世界的表达需要,无论是从话语的内容,还是从其表达的 方式,都与需要相关,其建设的基点应该反映人的基本需 要尊重大学生亚文化多样性等特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 语体系。[2]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求教育者要尊重 文化风格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及时掌握大学生亚文化的话 语流变趋势,汲取其正向因素,推动自身话语与时俱进。 一方面首先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专业涵养与教学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的知识教育不同,它具有理论性,政 治性强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抓住大学生亚 文化中异质性特征,引导正向文化功能,以厚重的专业知 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理论经验来吸引和感染大学 生,增强对校园主流文化的认同感,自觉抵制大学生亚文 化中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亚文化多样 性特性,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 力, 善于发 大 生 文
的话
,
大 生时
潮流,借鉴大学生亚文化的合理因素,把课本中静态的教 材话语体系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教学话语体系,适应青年大 学生的话语风格,吸引大学生注意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 魅力来引导大学生中流行的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 做到亲近当代大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要融合大学生的实 际学习生活,时刻关注大学生关系的热点。当今,大学生 文 话
的
多种多
, 话
多
,
话语结构灵活多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完全可 以利用其占据主流文化的优势,建构出积极的意义。建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是大学生亚文化影响下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119.
[2] 施旭.当代中国话语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1.
[3] 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 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