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政策与商法研究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实践机制研究

摘 要: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理论耦合性和实践契合性.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需要培育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性认知,创新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cnki.1672G3198.2019.29.070j  文化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着极为重要

的作用.它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追寻的价值目标,又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驱动力.在思想文化多元化、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理论耦合性和实践契合性.这种理论耦合性和实践契合性一方面体现为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使大学生形成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都是服务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目标,围绕着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而设定的.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并不能自发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对自身文化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课无疑是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佳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的师资配置、充足的学习时间、良好的学习环境均为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支撑和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引导学生认知、认同中华

,,优秀文化形成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对于培育大学生的

文化自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践要素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形成文化自信或是对民族文化底气不足.高校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者,他们对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否具有自信以及自信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多数思政教师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充满自信的,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这种消极悲观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高校思政教师没有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在讲台上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授者若想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其自身不仅要真正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且要能够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去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显然,对于

()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周 鹏

1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

2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3 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机制

那些半路出家或是没有潜身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

师而言是无法做到这些的.另一方面,部分思政教师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的侵蚀,没有站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源自于信仰的坚定.高校思政教师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者,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位思政教师都对马克思主义抱有坚定的信仰.高校思政教师处于思想阵地的前沿,部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防御力免疫力不足的教师受到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冲击较大,逐渐地丧失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这些人自己都不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如何能够理直气壮地向他人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呢?

其次,学生对何为文化自信缺乏理性认知.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对象.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知水平.当前,很多大学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认知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尚不能理性认知和对待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些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缺乏文化自主性,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有些学生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全盘否定我们的民族文化,主张全盘西化;还有些学生过分依赖我们的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否定我们的近现代文化,主张文化复古.大学生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些错误认知极易产生文化冷淡和文化自卑,不利于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再次,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直接,很难引发师生的文化共鸣.方式方法是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和中介.方式方法运用得当,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当下,高校思政教师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过于简单直接、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不利于学生接受认同的弊端.特别是对于九五后、零零后的当代大学生,他们从小接受素质教育,具有思想活跃、价值观多元化以及个性差异较大等群体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更难以引发他

们的文化共鸣、建立对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方式方法是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实践要素.若想真正地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就必须破解三大要素的融入困境,建立系统高效的融入机制.

第一,培育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育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多元化协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9SJGLX038

,作者简介:周鹏(男,河北唐山人,博士,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1980-)

基础理论研究.

 134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9期 

“追星”视阈下95后大学生价值观探析

———以丽水市L校为例

叶晋利

“摘 要:追星”崇拜自古有偶像,而今甚之.9信息高速发达的新时代,政5后大学生群体身处在一个经济、

、“、“治、文化、娱乐、经济领域明星偶像层出不穷,新媒体网络化下催生繁衍出新的“网红效益”粉丝经济”饭圈文

化”等;电视节目包装下的网络明星、草根明星等等.多种类型的偶像明星人物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

“要一席,追星”崇拜已然是现今很多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线上讨论线下330份问卷调查的方式,

旨在探析9追星”视阈下价值观变化及集合高校、媒体、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多方面之力.5后大学生“

“关键词:追星;大学生;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95后”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cnki.1672G3198.2019.29.071j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323000

引擎搜索平台首页  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浏览器、

夹杂着不少明星动态.借由某自媒体人发表的一段时评:双宋2019年明星的热搜一浪盖一浪.6月27日,离婚、范冰冰李晨分手点燃微博,评论相加竟高达十几万条.7月3日,黄晓明和A再nelababgy回应未离婚,次上了热搜第一,明星的家事大家津津乐道,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却无人知晓.而在明星风头热搜之下的是6月9日袁隆平团队在国内干了一件大事.相继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在非洲创高产纪录.被明星热搜掩盖的,还有屠呦呦先生.6月1人民日报发文:屠7日,呦呦团队在“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上获得新突破,对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愈率分别超过

屠呦呦入围B90%和80%.2019年1月,BC“20世纪

,最伟大科学家”和她并列的是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数

学家图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而屠呦呦先生既是四位里唯一在世的科学家,也是四位里唯一的亚洲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爆发式发展,电脑、智能手机、WIFI等设备的日渐普及,无名草根成为拥簇百千万粉丝“明星网红”的成名效应似乎也成了许多平凡大学生“借鉴范

.但另一方面,“本”明星网红”的群体文化良莠不齐,部分“网红”依靠裸露身体、挑逗或其他庸俗出格行为博取眼球也在社会上形成不良风气,扭曲个别青少年

.的思想近几年部分非主流乃至主流媒体为吸取流量

和博人眼球频频报道娱乐圈新闻,高频率的点播、排行榜式热点点击的确给部分媒体带来了可观的盈利.最

“新的一组网络数据显示,最向往的新兴职业竟95后”

有过半数的调查者选择了主播、网红.需要同时做好两件事情:一是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思政教师抵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使思政教师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者、传播者,能够在讲台上自觉地宣讲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要加强思政教师的理论学习,打牢思政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基本功.综合运用考核、奖励、监督、评比等方式引导思政教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仅要加强思政教师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而且要加强对三大文化的融会贯通能力,使得思政教师能够真正掌握我国的民族文化,能够运用自如地将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第二,增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性认知.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性认知首先源自于对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性认识.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漠不关心就是因为他们接触到的优秀民族文化太少,没有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因此在思政课堂中我们要综合运用视频、音频、网络平台、新媒体、社会实践等方式实现学生和民族优秀文化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学生理性认知文化自信提供感性前提.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知我

1 调查问卷情况简介

看完以上评论笔者不禁唏嘘:当今青少年、大学生

,通过“追星”缓解压力,寄托情感,寻找同辈群体间的

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无可厚非,而“追星”行为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我们需要树立什么样的偶像?如何引导一些大学生走出盲目崇拜偶像的误区?由此笔者在所就职高校三个年级段抽取了共

从问卷结果进行总体简单分析L校330份调查问卷,

“”后大学生“追星”呈现的特点.95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丽水市L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级段各抽1收回00余名学生答题,有效问卷3其中女生1男生1其中700份,95人,05人,位学生参与深度访谈.问卷共设1以下仅选择几7题,个方面简单论述.1.1 喜欢明星的类型

由调查结果可知:丽水市L职业技术学院参与问们的民族文化,形成正确对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对于民族优秀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地处理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外来先进文化,要充分肯定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兼容并蓄,以包容的心态将其融入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来,做到洋为中用.

第三,创新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下的思政课堂需要了.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堂必须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专题式教学方法,对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专题式教学,通过专题式教学增强学生对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性认识,为文化自信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在课下进行视频的学习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在课上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着重讲解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讨论、辩论、开展活动等方式变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为学生认同民族文化、形成文化自信奠定情感基础.

参考文献

[]云杉.——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1

[]():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红旗文稿,J.2010,164G8.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29期

图1 “最向往的新兴职业95后”

 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