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智库时代 智库理论 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宫翠萍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摘要:文化自信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才能更好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接班人。关键词:文化;文化自信;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6-4609(2020)04-0187-002

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持文化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实现文化强国之路的有效途径。

一、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是内因,事物发展的条件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下进行的。在发展本国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把外来文化内化为本国的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中国国情,结合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环境,我们要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念,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文化自信意义

界各国思想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阶段,意志力和判断力还不够完善,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对外来文化不能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坚持去伪存真的观念,盲目崇外,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关注度不够。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途径进行传播这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开始动摇,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认识不清,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度不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缺少主人翁意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也影响了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安康。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创新,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文化具体的含义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讲,“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社会思想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文化是人在不断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人在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同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等发展紧密相连,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的价值,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具有坚定的信念。”文化自信是弘扬自己国家的文化,认清国家文化发展思路,相信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文化自信不仅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知识、文化、智力的自信,更是一个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自觉。”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本国文化的基础,是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坚持文化自信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大学生是文化学习、文化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主力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坚持文化自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更好的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未来在世界上要有竞争力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有道德素养,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是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息息相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主要形式,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部分大学生思想意识出现问题,例如大学生早恋、学习主动性欠缺以及对人生目标迷茫等问题。

大学生思想意识出现问题,不只是学校教育的问题,家庭和社会也有责任。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之间感情问题、父母的思想认识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理解孩子的想法,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在他们思想意识出现问题时不能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国家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信息的传播实现了零距离,世

·187·

智库理论 及时沟通疏导,进行有效的引导。孩子的学习除了有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要有好的社会环境。

三、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智库时代 时期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全貌,更有利于把握文化的内涵,从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品德、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中,更多的是应该付诸于实践,参观一些承载着中国文化发展的旧址和红色根据地。在实践中践行理论,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学习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神,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不断的加强和改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文化自信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罗文筠.中国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

[4]云彬.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J].红旗文稿,2010(15):4-8.

[5]毛奎.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3):90-4.

[6]冯东亮.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7):146-149.[7]黄秋生,薛玉成.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0-113.

【作者简介】宫翠萍(1985-),女,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月),2009(10):260-261.

[15]王天翼,王寅.命名转喻观——以石钟山命名为例[J].外语教学,2017,38(4):12-17.

[16]王文斌,熊学亮.认知突显与隐喻相似性[J].外国语,2008(3):47.

[17]王寅.认知语法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18]徐盛桓.句法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视野[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4):1-7.[19]杨丽.上海市餐饮店名的语言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20]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胡兰花(1996-),女,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历史中,中国人民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传统文化,即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五个时期,每个时期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他们也吸收和借鉴了优秀外来文化,把外来文化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全过程,才能更好的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更好的掌握中国的文化知识构成,当代大学生很多并不愿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没有太大的用处,更多的是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而忽视了我们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应该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把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当中去,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起源、基础、形成、发展、转变五个(上接第165页)

【参考文献】

[1] Langacker, R, W.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 4(1):1-38.

[2]Langacker,R,W.[28]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I-II): 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 [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1991.

[3]Stockwell, P. Cognitive Poetics: Introduction [M]. London: Rutledge, 2002.

[4]Ungerer, F. & 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London: Longman, 2001.

[5]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88·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上交流日益频繁,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个契机,进行网上诈骗,传播不良思想等等,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形成的初期相对不够稳定,部分大学生受到网上一些思想的影响,思想、认识、行动也受到影响。高校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活动和党团活动等,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网络传播方便、便捷、时效的特点是发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抢占网络主流思想意识的主导地位的有效途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传递爱国主义精[6]黄维跃.从化街口餐饮店名语言特点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7]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刘元娇.济南市区餐饮店名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9](英)罗素.人类的知识[M].张金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11]马文雯.新疆地区回族餐馆店名的言语使用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12]么孝颖.从图形-背景理论看仿拟修辞格生成的认知本质[J].外语研究,2007(4):21-25+112.

[13]施艳华.腾冲餐饮店名语言文化分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3.

[14]苏丽丽.从突显观分析隐喻的认知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