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家长们从小就对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视。许多家长都非常关注老师给孩子们留的作业,他们认为孩子良好地完成作业就可以拥有一个不错的成绩。然而,现在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与学习成绩存在关联。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下小学数学作业。
1 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表明,绝大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比较枯燥、形式也比较单一、缺乏新意。作业的设计很多时候就是应付工作,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而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的检查,往往草草了事大大的降低了作业的正确率和相应的练习效果和预期效果。
作业显得枯燥并且形式单一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但主要应该是知识、心理和不良习惯。(1)知识方面的原因。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形势比较单一。小学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他们可能会对这样重复的接受知识比较排斥,从而不太喜欢做作业。(2)心理方面的原因。有许多老师为了省事,敷衍作业,不愿意动脑筋思考怎么样布置作业才能让学生受益最大,直接设计一些简单机械的作业。老师的这一心理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作业接受情况,简单机械的重复做作业只会让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学习。(3)习惯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单一枯燥的作业是从老一辈教师那里延续而来的,逐渐的形成这样的习惯就形成了作业单一枯燥的内容。
2 小学数学作业的效果不太好
现在有很多孩子都不太喜欢做家庭作业,尤其是数学作业。孩子们在做作业的时候体会不到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新课程的作业观认为: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现在的很多小学数学作业让孩子们并不能从中发现什么,学会什么。他们做家庭作业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学习也只是为了完成家长们所交代的“工作”。
如果孩子们能从作业中发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就一定会爱上这门科学。对其深深的热爱就会深深投入其中,那些伟大的数学家就是从小对数学表现出浓厚
的兴趣从而学好这门学科的。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开发具有地方性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特色作业,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 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
首先,教师留作业是为了巩固孩子们当天学习的知识点,通过作业的练习加深孩子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仅仅学会知识是无法发挥教育的真正目的的。良好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让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并能在指导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探索出小学作业设计的最佳效果。小学数学作业有以下提升数学素养的功能。(1)启蒙孩子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作业应该是扮演着启蒙数学思想的功能。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其中典型的函数学思想、统计思想、优化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都是优良的数学文化。而学生就可以在作业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获得启蒙。(2)培养科学态度。新课程倡导在“做中学”,就是要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运用数学思维去解读生活。这样的话,对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以其准确、简明、抽象的特质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说天气预报用概率表达、统计图表用来表示产量等。这些数学语言在数学知识体系中都可以学到。(5)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好的学习品质是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过程。作业在学生刚开始入学时是一种任务驱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责任意识,逐步学会遵守数学学习的规则,明确数学学习的任务,追求完成作业的质量。最后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善于质疑问难,刻苦认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品质,通俗的说就是作业可以培养好习惯。
数学作业要重点突出基础性、实践性、趣味性、多样性、自主性、拓展性。让学生的作业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符合儿童特征,融入孩子们的生活,真正做到好作业培养好学生。
4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4.1 作业要有趣味性
做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课外布置一些既与当天所学知识有关,又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把教学很好的延伸到课外,一改学生对作业枯燥性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上有很大的积极性。
4.2 作业要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她“源自生活,服务生活”的特点。比如说计算就在生活中就有很大的用处,平时布置的作业,如果能很好的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一门抽象难懂,又没用的学科。所以布置的作业要充分的联系生活实际,让生活与数学这门学科紧紧的联系起来,充分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4.3 作业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努力的设计好每次作业。设计作业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论。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知识,它们是拓展、深化知识的基础性作业。学生必须经过熟练地练习才能真正的学会并且掌握,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这类习题。所以有针对性的作业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才能充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
4.4 作业要有实践性
作业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富有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比如说让小孩子们去发现身边的哪些东西是长的?怎么样才能计算出它们的体积与面积?这样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身经历,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勤于实践的习惯,最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四个方面是设计作业时所提供的参考意见,当然真正设计出优秀的数学作业要经过广大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联合培养,共同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从而使孩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