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卮酒(zhī) 刀俎(zǔ) 鲰生(qǔ) 瞋目(chēn) ....B.戮力(lù) 杯杓(zhuó)犒劳(hào) 樊哙(fàn) ....C.不者(fǒu) 美姬(jī)崤山(yáo) 玉玦(quē) ....D.彘肩(zhì) 参乘(shènɡ) 侍坐(shì) 目眦(zì)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 如,如同。 .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
3.句中加点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B.范增数目项王C.人皆得以隶使之 D.籍吏民,封府库 ....4.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沛公不胜杯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令将军与臣有郤 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张良出,要项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①③④⑤ B.②⑤⑦⑨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⑧⑨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谢”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谢”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C.乃令张良留谢 .D.张良入谢 .7.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秦孝公据崤山之固,拥雍州之地
⑤毋从俱死也 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⑧沛公安在 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④/③⑤/⑥⑦⑩/⑧ B.C.①⑨/②④⑧/⑥⑦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8.下列各句中加红的字与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1)珍宝尽有之( ) .A.应有尽有 B.无穷无尽 C.尽善尽美 D.尽力协助 ....(2)乃夜驰之沛公军( ) .A.久而久之 B.子欲何之不尽,用之不竭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C.取之..(3)君安与项伯有故?( ) .A.安如泰山 B.安能如此 C.居安思危 D.安家落户 ....(4)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 .A.词不达意 B.意气风发 C.出其不意 D.意在言外 ....9.“阅读《垓下歌》,选出对这首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A.首句运用夸张手法,表现项羽自己的体力和勇气超过世人。
B.第二句说由于时运不济,战马被困,表现自己已陷于汉军重重包围之境。 C.第三句诉说无可奈何的心情,抒发自己万般悔恨但又无法挽回败局的痛苦。 D.第四句借向美人虞姬倾诉别离之苦,把自己痛苦绝望的情绪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二.填空题: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
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壮士!能复饮乎?”
译文:
11、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
12、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原因:
刘邦性格:
13、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 ) (2)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 )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鸿门宴》)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B.杀人如不能举 举:列举.
C.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敬词,私下里. D.故遣将守关者 故:故意.
1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16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
17,对樊哙在席上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话,不是\"仅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而是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语气是明显不一样的.
B.两人讲话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策略上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D.樊哙在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
四、课外廷伸:
赵将括母
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主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乎?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括既行,代廉颇。三卜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注释】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赵国的大将。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
1.父时为将 时:‗‗‗‗‗‗ 2.愿王勿遣 遣:‗‗‗‗‗‗ ‗‗‗‗‗‗
3.始妾事其父 事:‗‗‗‗‗‗ 4.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身:‗‗‗‗‗‗ 以:‗‗‗‗‗‗
5.故卒不加诛 卒:‗‗‗‗‗‗ 6.吏无敢仰视之者 者:‗‗‗‗‗‗
二、下列加点的“将”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B.父时为将
C.括不可使将 D.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 三、下列对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父时为将(经常)
B.受命之日(那些日子里) C.今括一旦为将(一时)
D.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每天) 四、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身所奉饭者以十数(用己的薪俸供养的人有几十个)
B.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 C.愿王勿遣(希望孝成王不要派遣他)
D.妾得无随坐乎(我能跟随他一起去打仗吗) 五、赵括的母亲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D(A项中“鲰”应为“zōu”;B项中“犒”应为“kào”“杓”应为“sháo”;C项中“玦”应为“jué”。)
2、答案:C(“如”在该句中应理解为“去,往”。)
3、答案:C(例句中,“兄”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成“像对待兄长那样”。而在四个选项中,加点的四个字都是名词,但所处位置不同,故担任的责任就不同了。A项中“善”是形容词作谓语动词;B项中的“目”是名词作谓语动词;D项的“籍”也是名词作谓语动词;只有C项与“兄”
的用法一样,翻译成“像奴隶一样”。)
4、答案:D(①“距”通“拒”“内”通“纳”,③“倍”通“背”,⑤“郤”通“隙”,⑧“要”通“邀”,⑨“蚤”通“早”。) 5、答案:D(A项中“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南;B项中“婚姻”古指儿女亲家;C项中“非常”古指意外的事故,均与今义不同。)
6、答案:B(B项与例句中的“谢”均为“道歉”意。)
7、答案:B(本题考查句式的特点。①⑨属被动句,①③⑤属省略句,无法排除;②属定语后置,⑧为宾语前
置句,②⑧属变式句,也无法完全判定;⑤⑥⑦⑩为判断句。所以答案为B项,分类依次是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此类题型中的句式有的不止一种,需认真判断哪一种分类最合适。) 8、(1)答案:A(A项为“全部”;B项为“完”;C项为“达到极限”;D项为“全部用出,用力完成”。) (2)答案:B(A项为音节助词,不译;B项为“到”;C项为代词;D项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3)答案:B(A项为“安稳”;B项为“怎么”;C项为“安全”;D项为“使平静,使稳定”。)
(4)答案:C(A项为“意思”;B项为“意质、气概”;C项为“料想”;D项为“意思”。)
9、答案:C(未有悔恨之意。) 10.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译文: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三(或“多”)次举起身上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默默地毫无反应。 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赐之彘肩。”“壮士!能复饮乎?” 译文:项王说:“真是一位壮士!——赐给他一杯酒。”“赐给他猪肘。”“壮士!还能再喝(酒)吗”? 11.心直口快,直来直去,表里如一。
12.原因:在与项羽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暂时缓和矛盾,以图长远打算。
刘邦性格:工于心计,善于应变、擅长用人,能言善辩。
13、(1)秋毫无犯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功高
14,A;15,D;16,B;17,D
三、《赵将括母》
一、1.当时 2.派遣 3.侍奉 4.自己 按 5.终于 6.……的人 二、AB 三、A 四、D我这个老妇人能够
不随着受处罚吗? 五、不袒护儿子的缺点。
赵国的大将、封为马服君的赵奢的妻子,是赵括的母亲。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将要出征,赵括的母亲呈上书信向赵王诉说道:“赵括不可以被任命做大将。”赵王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赵括的母亲说:“原先我事奉赵括的父亲时,孩子的父亲当时身为大将。他用自己的奉禄供养的食客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他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国王和
王室贵族赐赠的钱财丝绸,他统统都把它们分给军吏、士大夫;从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过问家中私事。现在赵括一日作了大将,面向东接受军吏的拜见,军吏中没有敢于抬头亲近地看他的人;赵王所赐赠的金钱丝绸,他回家后也统统收藏起来;况且每天寻找可买的合宜的田地房屋,总想扩充自己的私有。国王您认为他象他的父亲吗?父亲、儿子不同,居心有着差异。我希望国王不要派遣赵括为科ieii9大将领兵出征了吧!”赵王说:“作为赵括的母亲,你还是放下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计划已经决定了。”越括的母亲说:“国王您最
终要派遣他为将,那么如果有了不称大将职责的情况发生,我这个老妇人能够不随着受处罚吗?”赵王说:“不会连累你的。”
赵括既已领兵出征,代替廉颇才三十多天,赵军果然大败,赵括战死而赵军倾覆。赵王因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终于没有加罪于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