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网结安至与系统可靠牲
Vol.36No.3Jum,2018
2〇18年6月第36卷第3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因素及防护策略的探索
张红金\\蹇彪\\李继安\\崔艳娜\\黄智2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2.安徽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I商要:首先,强调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对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性;然后,在介绍工业控制系统的主要 类型、基本架构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因素;最后,以某有色集团为 例,深入地讨论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有效的防护策略,以期为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研究及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漏洞;防护策略中图分类号:TP273; TP 309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2-5468.2018.03.013
文章编号:1672-5468 (2018) 03-0070-06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Factors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ICS
ZHANGHongjin1, JIANBiao1, LIJi'an1, CUIYanna1, HUANGZhi2
(1.CEPREI, Guangzhou510610, China;
2. Anhui CEPREI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 Firstly,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to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ur country is emphasized.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main types, basic structure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the cause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blems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hope to make useful explor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 ICS ; information security ; loophole ; protection strategy
0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工业模式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地打破了“信息孤岛”模 式,企业全面联网,生产数据轻松地实现了汇总分 析,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
的。信息化给工业带来的有利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却日益严重,并带来了 一系列的损失[1]。
随着工业4.0、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 ” “中国制造2025”和“智能制造”等战略目标的提 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工业控
收稿日期:2017-09-05 修回日期:2018-03-21
作者简介:张红金(1976-),男,山西长治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质量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师,主要从事
信息系统安全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
70
DIANZICHANPINKEKAOXINGYUHUANJINGSHIYAN
第3期张红金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因素及防护策略的探索
制系统(ICS: IndustrialControlSys- tem)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和风险愈 发凸显,同时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加 强ICS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政府髙度重视ICS的信息安全,国务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相继下发了 许多关于工业控制信息安全方面的通 知文件,例如:《关于加强工业控制 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渊工信部 协
〔2011〕451号)尧国务院《关于
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保障信息安全 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2] 23
号)尧2016年10月19日工业和信息 化部发布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防护指南》、2017年6月15日工业 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控制系统信 息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指南》和 2017年8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
布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评估工作管 理办法》等。
工业信息安全是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互 联网+ ”行动计划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础条 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两化”整合的深 度推进,ICS的信息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安 全层面。
图1 ICS的体系架构
2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ICS目前已广泛地应用
于核实施、钢铁、有色、化工、石油石化、电力、 天然气、先进制造、水利枢纽、环境保护、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和民航,以及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工 业领域[6],成为了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 部分,充当着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大脑”和“中 枢神经”角色。
2010年以来重大ICS信息安全事件如下所示。2010年,“震网”病毒感染了全球超过45 000 个网络,并造成伊朗核电站推迟发电。此次事件让
1工业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基本体 系架构
ICS是对工业生产过程安全(Safety)、网络安
全球都开始意识到,ICS已经成为了黑客攻击的目 标。
2011年11月21日,美国伊利诺伊州城市供 水SCADA系统遭黑客人侵,导致一个向数千户家 庭供水的水泵被毁。
2011年,“Duqu”病毒袭击中东能源行业。2012年5月28日,“Flame”病毒感染中东 能源行业。
2013年10月,以色列北部城市Haifa的全国 路网遭到了网络攻击,引发了该城市的主干路上的 大规模的交通拥堵。
2014年6月,Havex恶意软件人侵欧美能源控 制系统,Havex病毒席卷了欧美1 000多家能源控
全(Securitiy)和可靠运行产生作用和影响的人员、 硬件和软件的集合[3]。常见的ICS有监控与数据采 集渊 SCADA :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 sition)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能源管理系统渊 EM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自动化系统(AS: Automatic System)、安全仪表系统(SIS: SafetyInstrumented System)和其他一■些小型控制系统装置,如可编程 逻辑控制器(PLC)等'
不同的企业,其ICS的体系架构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来说,各个企业的ICS所囊括的基本体系架 构都大同小异[5],基本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DIANZICHANPINKEKAOXINGYUHUANJ 丨NGSHIYAN
71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8 年
制系统袁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造成了重大的破坏。
2015 年 12 月 23 日,“BlackEnergy” 攻击导 致乌克兰电网系统瘫痪,引发持续3h的大面积停 电事故,数百户家庭供电被迫中断。
2016年1月25日,以色列电力局遭受大规模 网络攻击,迫使以色列官员不得不中止电力系统中 大量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016年5月,首例可在PLC之间传播的蠕虫 病毒被测试证实,该蠕虫病毒无需借助PC或其他 系统,即可在PLC之间进行传播,进而使被感染 PLC拒绝服务、停止工作等。同时,这种蠕虫攻击 还可以被PLC产生的电波频率和振幅所掩盖,使 得人们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2016年10月,网络攻击导致美国东岸各大网 站瘫痪,美国最主要的DNS服务商Dyn遭遇大规 模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冤攻击,导致美国东 海岸 Twitter、Spotify、Netflix、AirBnb、CNN 和华 尔街日报等数百家网站无法访问。
从ICS自身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 ICS正在逐渐地使用通用的TCP/IP标准协议、通 用的操作系统,同业务系统等其他信息系统的连接 也越来越多,ICS固有的安全漏洞和攻击面日益增 加[7]。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发生的ICS安全事件 主要以恶意入侵、攻击为主,针对ICS的攻击主要 威胁其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和系统信息安全,以达 到直接破坏控制器、通信设备的目的,除对ICS的 直接恶意攻击外,对于ICS的破坏主要来自于对 ICS的非法入侵,篡改工业参数指令或入侵系统破 坏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获取商业信息、工业数据 等也是近年来入侵ICS的常见现象。ICS往往缺乏 或根本不具备防护能力,与此同时ICS每次出现安 全事件都会给相关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 直接威胁到国家的战略安全[8]。
个方面。
3.1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素
过程控制系统(DCS/PLC/PCS/RTU等)和 SCADA系统广泛地米用现代信息技术,Windows、 Ethernet、现场总线技术和0PC等技术在工业设备 中的应用导致设备接口越来越开放,使过程控制系 统和SCADA系统等不再与外界隔离;另外,来自 局域网、因特网、移动U盘、维修人员便携式电 脑接入和其他因素导致的网络安全问题正在逐渐 地在过程控制系统和SCADA系统中扩散,直接 影响了工业生产的稳定性,对工业控制设备产生 了威胁。
3.2工业控制系统缺陷容易被攻击的因素
ICS的设计开发并未将系统防护、数据保密等 安全指标纳入其中,再者工业控制网络中大量采 用TCP/IP技术,而且ICS网络与企业网络连接, 以太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80%的市场占有率, 防护措施的薄弱(如TCP/IP协议缺陷、工业应用 漏洞和现场总线缺陷冤导致攻击者很容易通过企业 网络间接入侵ICS。3.3国产化程度因素
随着ICS、网络和协议的不断发展和升级,不 同的厂商对以太网技术也在加速推广,而国内重要 控制系统有超过80%的系统都使用的是国外的产 品和技术,核心的技术和元件均掌握在他人手里, 这给国内的工业网络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3.4软、硬件的漏洞因素
目前所使用的ICS绝大部分是多年前开发的, 由于早期的工业控制都是相对独立的网络环境,在 产品设计和网络部署时,只考虑了功能性和稳定 性,但是忽略了系统对网络安全措施的需要。当前 互联网的技术已进入ICS的设计中,这一变化使 ICS开始面临各种威胁,ICS中的各种通用协议、 应用软件和硬件也暴露出了一些比较严重的漏洞和 安全隐患,只要利用这些漏洞和隐患即可入侵 ICS,获得控制器和执行器的控制权,进而破坏整 个系统。
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 China NationalVulnerabilityDatabase)统计了 2000 年 1 月份一2017年8月份ICS行业厂商漏洞数量及其
DIANZICHANPINKEKAOXINGYUHUANJINGSHIYAN
3
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 产生的因素
由于ICS普遍缺乏有效的工业安全防御和数据
通信保密措施,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推动和工业化 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 ICS中,工业控制网与公共网的连接给企业带来了 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减弱了控制系统与外界的隔 离。通过对相关工控事件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导致 ICS的安全隐患问题日益严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
72
第3期张红金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因素及防护策略的探索
占比(如图2所示)和ICS行业中高危、中危与低 危漏洞等级占比(如图3所示),这些漏洞统计数 据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我国控制器设备则 主要采用西门子(SIEMENS)、研华(Advantech) 和施耐德(Schneider)等公司的产品,因此这些控 制器所具有的漏洞极易成为恶意攻击的突破口。
4.1管理方面防护策略
4.1.1成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协调小组
工业企业应在疏理工控安全管理要素的基础 上,成立由有色集团总裁为组长、分管生产安全的 副总裁为副组长、各分公司总经理为主要组员的 ICS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如图4所示。协调小组制 定了集团的工控安全总体目标,确定了集团工控安 全工作责任,负责重大工控安全事件的处置,负责
■ SIEMENS■ Advantech■ Schneider■ Rockwell Parallels
组织实施ICS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和 管理。
图2 ICS业厂商漏洞数量
图3 ICS行业漏洞危险等级
4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通过对ICS的特点和系统安全现状的分析,可
图4工控安全协调小组的组织架构示意图
以看出ICS不仅面临着大多数传统的信息系统所面 临的安全问题,而且也存在自身独特的安全需求。 因此,提高整个ICS的物理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 安全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入手,双重考虑[9]。
现以某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有色集团)为例,阐述ICS信息安全防护的有效策 略。该有色集团涉及的业务主要为有色金属、化工 和装备制造这3部分。
4.1.2加大宣传教育、加强培训
有色集团协调小组制订了宣传教育方案、宣传 资料、培训计划和培训教材,内容覆盖了网络安全 意识、教育、基本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和技能培 训,注重全员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网络 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安全基本防护技能。每月月末 开展工控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网络安全专业、 技能培训,每季季末对工控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 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直接调岗。
DIANZI CHANPIN KEKAOXING 再哉 HUANJING SHIYAN
73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8 年
4.1.3落实工控安全责任制
有色集团协调小组以管理制度的形式明确了信 息中心、生产管理处和设备管理处的具体职责,指 定了每个部门ICS安全的主要责任人。从ICS应用 安全的需求入手来细化管理制度,明确地确定专门 负责应用安全、网络安全、物理安全、主机安全、 数据安全、系统运维和系统建设等人员的相关责 任,并指定主要责任人。4.2技术方面的防护策略
有色集团采用的是一种基于ERP、MES和 PCS3层架构的管控一体化ICS体系架构,而运行 MES的信息网络必须要实现与控制网络之间的数 据交换才能获取低层生产的实时数据,这样产生工 控安全问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尤其是控制网络 的安全是关系到有色集团整个生产系统的“绝对” 安全的基石。4.2.1物理隔离
有色集团的网络物理隔离采用“2+1”的3模 块架构,内置双主机系统,隔离单元通过总线技术 建立安全通道以安全地实现快速数据交换。网络物 理隔离提供的应用专门针对控制网络的安全防护, 采用的是OPC通讯规范,只提供控制网络常用通 信功能,严禁提供通用互联网功能,如此一来,便 能够更适合有色集团控制网络与办公网络,以及控 制网络各独立子系统之间的隔离。其主要优势表现 为:
a)
业网络安全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商宣称他们的 产品可以对工业网络中的控制设备或控制系统起到 安全保护的作用,但近几年连续爆出的工控安全事 件却一次次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对这些产 品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我国工业网络正在迅速地 普及过程中,工业网络越来越多地接入到了互联网 中,仅依靠国外技术和产品来保护我们的工业网络 安全是不够的,基于此,有色集团选择了具有自主 产权的HC-ISG国产工业防火墙,该产品能够针对 工业通讯协议进行深度过滤,将每个工业协议作为 一个独立的深度过滤模块,以插件的方式按需加载 到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工业现场的各种安全 防护要求。4.2.3白名单技术
有色集团工控安全系统在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是 白名单主动防御技术,该技术通过提前计划好的协 议规则来限制网络数据的交换,在控制网到信息网 之间进行动态行为判断。通过对约定协议的特征进 行分析和端口限制的方法,从根源上节制未知恶意 软件的运行和传播。
白名单技术的优势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院a) 能够抵御“零日”漏洞攻击和其他有针对 性的攻击,在默认情况下,任何未经批准的软件、 工具和进程都不能在端点上运行;
b)
提供报警,可以检测到恶意程序或文件并
给出警示,让安全人员立即采取行动;
c) 保持系统以最佳性能运行,提高工作效率;
独立的运算单元和存储单元,各自运行独
d) 对正在运行的应用、工具和进程,可提供
立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曰
b)
对系统的全面可视性,如果相同的、未经授权的程
安全隔离区采用私有加密的数据交互技术, 序试图在多个端点运行,该数据可用于追踪攻击者
的路径;
e)
能够帮助抵御高级内存注入攻击,该技术
数据交换不依靠TCP/IP协议;
c) 续传;
d)
实时数据交换,延时时间小于1ms。
与信息层上传数据时,可实现断线缓存、
可以验证内存中运行的所有经批准的进程并确保这 些进程在运行时没有被修改,从而抵御高级内存漏 洞被利用的风险。4.2.4虚拟专用网络
有色集团工控安全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 虚拟专用网络(VPN: VirtualPrivateNetwork)技 术对数据进行加密,搭建该虚拟专用网络产品均采 用加密及身份验证等安全技术,从根本上保证了连 接的可靠性和传输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利用ISP 的设施和服务,完全掌握着网络的控制权。在具体 执行的过程中,工控安全负责工作人员主要通过鉴
DIANZICHANPINKEKAOXINGYUHUANJINGSHIYAN
4.2.2防火墙技术
商用防火墙是目前网络边界上最常用的一种防 护设备。其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访问控制、地址转 换、应用代理、带宽和流量控制、事件审核和警报 等。商用防火墙诞生于传统的信息网络环境下,虽 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但其应用环境还是局 限于企业信息网络,它对工业网络环境还有诸多的 不适应。
国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的一些专门用于保护工
74
第3期张红金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因素及防护策略的探索
别,控制访问到受信网络曰在未受信网络上,维护 受信数据的完整性;记录的信息用于传输监视、分 析和入侵保护。
在VPN技术安全协议方面,采用的是互联网 安全协议IPsec,在工业控制环境中可进行安全访 问,最大程度地限制控制系统计算机主机和控制器 的连接和访问,从而保证了安全性。4.2.5安全审计
有色集团委托专家组对当前的ICS进行安全风 险评估,专家组在充分地了解了工业控制系统的网 络结构、漏洞等具体情况后,整个系统的风险被评 定为中危。针对专家组所给出的评定结论,协调小 组采取了一系列增强措施,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 面。
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未来的ICS将会融合更 多的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如云计算、云安全等, 必须持续加强对工业控制领域的整体安全部署,完 善和提供整体的安全解决方案m。为此,我们必 须将工业信息安全摆上战略位置,提高思想重视程 度,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为国家的工业生产运行提 供安全的环境,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安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红金,蹇彪,张洋.信息系统安全设计方案在企业中
的应用研究[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7, 35 (5): 65-70.
[2] 陶志坚,姚日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6,34 (6): 15
21.
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制定相关的制度和管理
[3] 肖建荣.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
办法,内容涵盖防火墙升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出版社,2015.
a)
等;加强对系统访问的权限管理,硬性要求应定时 地对安全系统进行补丁。
b)
[4] 范科峰,高林.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指南[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6.
[5]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用于工业 对系统各个组件的功能进行严格的管理,
测量与控制系统的EPA系统结构:GB/T 20171-2006 包括禁用控制器或其他关键设备上的对外接口、修 补已知的系统漏洞,确保将配置选项设定为最安全 的设置。
c)
[S].北京:中国标准出标社,2006.
[6] 王华忠,陈冬青.工业控制系统及应用[M].北京:电子
工业出版社,2017.
对控制系统的管理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进
[7] 孙文涛.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加固[J].信息工程,
行安全意识培训,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确保员工
2015,126 (8): 138.
熟悉并遵守制定的相关规程制度。[8] 卢慧康,陈冬青,彭勇,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风
5结束语
以太网技术在工业控制网络中广泛的应用,使
险评估量化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3,35 (10): 21-25.
[9] 黄慧萍,肖世德,孟祥印.基于攻击树的工业控制系统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32(10): 3022-3025.
[10] 彭勇,江常青,谢丰,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研究
进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2 (10): 1396-1408.
得现代工业网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 为企业的网络安全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信息化 前进的步伐是要与安全管理的提高相辅相成的,我 们在加大信息安全管理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工控设 备安全的建设。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
DIANZICHANPINKEKAOXINGYUHUANJINGSHIYAN
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