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点论据——诸葛亮谨慎酿大错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诸葛亮谨慎酿大错

诸葛亮的用兵谨慎一直被人称道,而什么事情走了极端都会有它的负面影响。诸葛亮的谨慎既得了天下,也终失了天下。 因为谨慎,他处处提防桀骜不驯的老功臣魏延,临死之时,事托杨仪,担心魏延居功自傲,不服天朝管,设计以谋反罪名害死魏延,一手炮制了三国奇冤。若是让诸葛亮掌权魏国,该杀的人太多了。

因为谨慎,六出祁山,寸土未得。除了客观原因,至少两次是由于谨慎而失去机会。首出祁山,魏延大胆提出,由自己带精兵取道子午谷直插长安。这在当时的情况下,绝对不失为一条出奇制胜的妙计,因为此时镇守长安的是笨蛋夏侯懋,不是曹真。可惜,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不敢冒险用兵,失去战机。再出祁山,事将成,被后主疑心招回,诸葛亮岂不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是不敢承担误会他谋反的风险。

因为谨慎,他事必躬亲,大事小事一手抓,虽然是鞠躬尽瘁,就没想想自己浑身是铁能碾几颗钉?更大的悲剧是他的人才论,宁用平庸,也不用脑后长反骨的能臣,因此压制了蜀中人才,造成了西蜀才竭。而人才匮乏也是导致蜀国灭亡的催化剂,以致他死后,姜维再出祁山,已经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因为诸葛亮大权独揽,所以可以说西蜀的失败也就是诸葛亮的失败,而诸葛亮改在了过于谨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