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人教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七年级阶段性过关检测 语文试题 2016.10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栖息(qī) 应和(hé)丰硕(shuò)碣石( jié) ....B.贮蓄(zhù)着落(zháo)水藻(zǎo)发髻(jì) ....C.黄晕( yūn) 粗犷(guǎng)磅礴(bó)竦峙(sǒng) ....D.高邈(miǎo ) 轻盈(yíng)酝酿(niàng)吝啬(sè)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呼朋引伴 远离世俗 花枝招展 咄咄逼人 B.世事沧桑 头晕目炫 高邈深远 清风流水 C.迫不急待 众说纷纭 繁花嫩叶 淅淅沥沥 D.小心冀冀 孤芳自赏 司空见惯 毫不掩饰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不良行为。

B.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C. 我县有关部门开展了以“拒绝冷漠,唤醒真爱”为主题的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

D.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春》一文的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感情。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雨的四季》选自《散文》,是刘湛秋的作品,写的是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D.《天净沙 秋思》仅用28字就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心境,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想之情。

5、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

6、诗文默写:

1

(1)、 ,洪波涌起。《观沧海》 (2)、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春》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6)、 ,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秋思》 (7)、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8)夜发清溪向三峡, 。 《峨眉山月歌》 (9)遥怜故园菊,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0)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上文出自《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5----18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A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B____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

2

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C_____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D_____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5、根据课文,在文段横线上填上一组动词:A B C D 。 16、用“一髻儿白花”来比喻的本体是 ;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的本体是 。

17、这段文字围绕“______”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___________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坡、山腰。

18、“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9---23问题。

寻 春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A)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3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一霎间,这一抹新绿似乎浸润了我的全身,染绿了我的每一个细胞。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19.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

径自寻春去了:心情急迫 → 看到衰草: → 遥见草色:

20.品读下面句子,联系语境,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 .

21.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2.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

23.本文题为 “寻春”,请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

(三)阅读文段,完成一下题目

四季分明

①隆冬的深圳街头依然保留着夏的痕迹,我第一次在这样的季节里穿着丝袜、短裙来来去去,感觉好极了。乍回到寒风萧萧的南京,忍不住频频回首,不料友人却对我说:南京城冬天冷,夏天热,可是它四季分明,每一季都让你为生命的力量而感动。

②年复一年,我行走在北京西路(注:南京城内一条街道的名称)上,两行笔直的银杏树是一道四季分明的风景线:初春的细雨淋湿了它们柔弱的嫩芽,不知不觉中绿就覆满了枝头;夏日的它们是比不上法国梧桐的大家气派,却也亭亭玉立,碧阴如盖;秋风渐起是它们最美的时节,短短一季凝聚了一生的精彩,片片黄金的“小扇儿”在晴空下潇洒飞扬又无声飘落,簇簇白果已珠圆玉润待字闺中;冬季来临,它们淡妆素裹,脱尽繁华,只留下干干净净的枝条与风雪共舞。

③有人说南京没有春天,那是因为人们恨这里春光短暂,缕缕梅香携春来到紫金山下,经不得几番风雨,白玉兰、樱花已是落红满地,乍暖还寒之中,草也绿了,叶也绿了,南京的春天,活脱脱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转瞬即逝。 ④夏季说来就来,五月进而满城飘起靓丽的裙子,到了七月,更是热得浓烈、热得深沉,仿佛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情,让人大汗淋漓,透不过气来。 ⑤秋风中的南京,天特别蓝,云特别白,有大雁飞过,有菊黄枝头,有艳阳高照,有雨丝缠绵,那千姿百态如人到中年历经甘苦,展现出成熟的魅力,欲说还休的无奈。

⑥一夜大雪装饰了辽阔的天地,校园里许多来自南方的新同学兴奋得在大操场荤季的雪层上打滚,这是在他们十八岁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惊讶四季变幻的奇光异彩,第一次缘谤冬天的如此美丽。 。

⑦红红绿绿,冷冷热热,四季分明的南京给了我们生命的启示,生命中的春夏秋冬斌予我们圆满的人生。

⑧透过今夜雪色迷蒙,隐约可寻春影萌动,那是一年四季的轮回。

5

24.第②段中,作者抓住银杏树的变化,表现南京四季分明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来,或用自己的话来说。 (1)春天: (2)夏天: (3)秋天: (4)冬天:

25.第③段到第⑤段中写南京的四季,用人的成长过程作比。例如:用“ -来比喻“春的短暂”;用“ ”来比喻“夏的火热”;用“ ”来比喻“秋的成熟”。

26.品读第⑥段,如采用“老年人”这个比喻来形容南京的冬季,你认为是否恰当,为什么?

四、作文

请以“冬天里的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体符合要求,不少于600字,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书写认真规范,书面整洁。

6

200 300

7

8

400

500 600 700 800 七年级阶段性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20分)

1—5、 D A D D A 每小题2分,共10分。

6、略 每句1分,共10分。句中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二、11、世说新语 1分 南朝宋、刘义庆 1分。 12、(4分 ) 一词1分

13、(2分 ) 14、(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三、(一)、

15、2分 ,一字0.5分。顶 镶 露 穿 16、2分,一空1分 17、2分,一空1分

18、妙在雪色 妙在雪光 妙在雪态 (二)、

19、后悔寻春(责怪自己) 感悟春天(或“热爱春天”、“心中有春天”)。2分,一空1分

20、2分。“飞”是“轻盈的飞翔”的意思,(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1分)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的惊喜和欢愉。(1分)

21、2分。指人生的理想、目标,心中的希望等。

22、2分。希望在隔冬的衰草中看到一两株小草冲破早春严寒阻隔,傲视朔风余威,破土而出,为大地带来早春的气息。

23、2分。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小草在初春寒冷的季节里勇敢地展现出一抹新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联想到生活中面对困难与挫折也要有放眼未来,心怀希望的乐观态度。

(三)、24、4分,一句1分。(1)、春天短暂 (2)、夏天火热 (3)、

秋天千姿百态 (4) 、冬天美丽 25、3分,一空1分。 十六七岁少女的花季 一场爱得死去活来的恋

情 人到中年历经甘苦 26、3分。不恰当。因为:①、作者写南京的冬天很美丽,就不宜用老年

人作比; ②、老年人是人生将要到终点了,而自然界的冬天并不是终点,它是周而复始的。

四、作文 40分。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