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巧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现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5)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是在白云的qiǎng bǎo 中笑着长大的。

(2)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wēn shēng xì yǔ 地。 (3)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yǔn luò 了。

(4)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便是敬v 3.下面材料中,其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亲爱的敏,当年同窗,我幸得在下的悉心照顾,二十年的友谊我怎会忘记呢,当年分别时你惠赠我一块表,我至今仍然视若珍宝。

A.同窗 B.在下 C.惠赠 D.视如珍宝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B.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因为”)

D.随着飞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意味着“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删去“随着”)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7月26日,南宁海关隶属东兴海关委托环保发电企业对7车共计75吨“洋垃圾”进行无害化集中销毁。这些“洋垃圾”为2013年以来该海关及分局在6次缉私行动中查获的进口废旧纺织物,包括废旧衣服及废布条,俗称“洋垃圾”。这些废旧纺织物不仅带有明显的污渍,还有可能成为诸多疾病的传染源。国家禁止进口这种固体废物。为防止“洋垃圾”流入国内市场,东兴海关联系环保发电企业,通过无害化手段对这批洋垃圾进行处置,此次销毁预计可发电2.5万度。 (1)请给上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据下面材料,给“洋垃圾”下个定义,不超过30字。

6.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 》,相传是 所著。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③神弗福也 ,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出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曹刿认为进攻、反击的有利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

D.本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及对比手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7.课外文言文阅读

江阴葛延之,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①之,然后为已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已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②。 (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摄:索取。 ②绅:衣带,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葛请作文之法/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必得一物以摄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C.作文亦然/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D.不得意不可以用事/醉翁之意不在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

(3)文中的苏公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个人物在说话艺术方面很相似?说说你的理由。 8. 人性得到尊重时

唐剑锋

①人性是什么?有人说,人性是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有人说,人性是人的天然属性,不可能先天带来,却可以后天重塑。对于人性,我们一

向认为:“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甚至认为:“人之初,性不善。性相近,习相远。”

②对于人性,西方人的看法与我们相近。在西方人眼里,“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生活在世上,不仅要吃饭穿衣工作生存,也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这原本无可厚非。其实,这是最基本的人性之需,是近乎人情的人性,更是现实的人性。

③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而对道德的形成、涵养,却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孔子眼里的道德,那是充分尊重人性,只有人性得到尊重的道德,才能靠得住、行得通,而这样的道德才会走稳、走远。

④怎样才是尊重人性呢?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土豪,有钱也任性。他在外边做了善事,不收报酬。回来后遭到孔子一顿骂:“混账!你无端抬高了道德的门槛,把贫穷的善人阻拦在行善的门外。此前贫穷者在行善时,因为获得酬赏而弥补了经济损失,所以他们会善行不倦。现在被你一搅和,行善的门槛提高到了只能付出而一无所获,这让贫穷者还如何做得起善事呢?”在孔子眼里,道德的门槛过高,很多人就会迈不过去;行善而有所获,人们才会尊崇道德,弘扬道德。

⑤孔子的另一名弟子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农夫,农夫把牛送给他作为救命之酬。子路牵牛而归,受到了孔子的表扬:“子路这娃懂事,此后人人都愿意效仿他做好事。长此以往,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空喊的道德有何用?只有落到实处的道德才有用,才可信可行。做好事不吃亏,才会跌倒了有人扶,才会遇难了有人伸手,才会有了困难有人帮忙。谁也不会因为做好事流血又流泪,谁也不会因为行善事而吃亏、有后顾之忧。

⑥三年前,韩寒去台湾,把钱包丢了,很快就找回来了。然后蒋方舟去台湾,也把钱包丢了,很快也找回来了。又不久,一名杭州男子去台湾,也丢了钱包,这次没找回来,只好垂头丧气回家。他回到杭州时,发现钱包已经寄回来了。起初大家感叹台湾人道德水平高。然后发现,台湾地区相关规定,捡到丢失物品之后,六个月内有人认领的,拾得人应將物品归还,但可向失主索取物品价值十分之一的报酬。在台湾,做好事得报酬,天经地义。

⑦好事不白做,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也是对做好事人的一种回报、一种认可。不是因为做好事拿了回报,就不高尚,恰恰因为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才更应该不能让他们白做好事,白当无名英雄。只有让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名正言顺有回报,人们才愿意效仿,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空喊口号。这同时也是告诉人们,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不择手段。从而近君子远小人,做君子不做小人。 (选自《做人与处世》)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人认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B.生活在世上的我们,不仅要解决吃饭、穿衣等生存问题,还要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人性最基本的需求。

C.子贡在外做了善事不收报酬,是因为他觉得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

D.作者认为,做好事的人,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说理透彻,有理有据,语言简洁精炼,有独特的个人见解。

B.第 ⑥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通过把几个人在台湾丢失钱包的遭遇作对比,阐述了“做好事得报酬,天经地义”的观点。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 D.作者在文中呼吁:要让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名正言顺有回报。

(3)有人认为做好事就不应该追求回报,而作者却倡导做好事应该得到回报和认可。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特殊考察 徐嘉青

刘林是一所乡村小学的负责人,这里位置偏僻,经济状况很是糟糕,学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到处都破破烂烂的。至于说体育设施,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两个快要散架的篮球架,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只能在校园的空地上跑着玩。 这天,刘林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有人给农村学校捐赠体育器材,有需要的可以报名。刘林虽然觉得报了名也没多大机会入选,但还是按照要求填写了学校的现状和自己的联系方式。

过了一个来月,刘林几乎都要忘记这件事了,这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报家门是负责捐赠 体育器材项目的工作人员,说看到了他的报名信息,觉得符合捐赠条件,打算进行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这才给他打了电话。

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有时间,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 转过天是个休息日,刘林正在家里干点杂活,电话响了起来,还是那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再过十几分钟就要到学校门口了,让刘林尽快赶到学校去。

撂下电话,刘林连手都没顾得上洗,就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去。 刘林刚打开校门,一辆车“吱呀”一声停在了校门口,刘林赶紧迎了上去。一番介绍后,他把车上的一行人让到了校园里。其中有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详细地问了学校的情况,刘林都一一做了回答。最后他们又在校园里转了一圈,这才打算告辞。

坐上车后,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摇下车窗,问:“刘校长,如果咱学校成了受捐对象,你能不能保证用好这批捐赠器材?”刘林一脸严肃地说:“能,绝对能。”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说:“好的,最终结果我们会再与你联系的。”一转眼又是几天过去了,刘林接到电话,学校成了受捐对象。几天后,工作人员就把一批篮球送到了学校,还专门举行了一场捐赠仪式。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

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又一想: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

这天,刘林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是那位负责捐赠器材的中年男子。对方说,他们采购的这批篮球存在质量问题,现在要全部收回,由生产厂家调换合格产品,请刘林把篮球整理好,明天他会来把篮球拉走的。挂上电话,刘林心里疑惑不解。 第二天,中年男子果然开着车来了。刘林把篮球搬到车上,中年男子仔细地查看了每个篮球,叹 了口气说:“刘校长,我为你的食言感到遗憾。”

刘林一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我怎么食言了?”中年男子说:“你没有用好捐赠的篮球。”刘林说:“自从篮球送来后,我承包了学校的体育课,每节课都领着学生好好练习篮球呢。”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说:“行行行,不管你怎么说,我都不会相信的。实话告诉你,这项捐赠还有后续,篮球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现在我明确地告诉你,你们学校的受捐资格被取消了。”说完,他转身就要上车。

刘林一下子急了,过去一把拉住了中年男子的胳膊,大声地说:“先生,为啥要取消我们学校的受捐资格,您得给我说清楚!”中年男子猛然被拉了个趔趄,回过身来后十分不悦地说:“之前给你说过,受捐的学校要用好体育器材。我们先捐赠的篮球就是个‘敲门砖’,也是个考察,看捐赠能不能起到作用。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学校的篮球个个都是崭新的,说明了什么?你们根本就没让学生用过,这样的学校有资格成为受捐对象吗?”听到这话,刘林却变得心平气和了,他松开手,说:“这样吧,我邀请你看看孩子们是怎么用篮球的,看完之后,如果你还觉得我们学校不够资格,我绝无二话。”

中年男子想拒绝,可看刘林一脸认真,他就点了点头。 刘林去了一个班的门口,说道:“这节上体育。”只听到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一群学生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

到了操场上,刘林吹了一声哨子,刚才还乱哄哄的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刘林说:“跟之前一样,大家分成四排,一边两排,两边前排的同学,准备拿篮球!”

只见前排的十几个学生到了校门口,每人从车上拿了一个篮球,到了站定的位置,把篮球递给了后排的同学,然后每人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布,蹲下身子,把篮球放到布上面,仔细地包了起来。原本只是一种颜色的篮球,现在变得五颜六色了。

在刘林的哨声指挥下,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拍起了篮球,过了一会儿刘林又带着大家进行了传球练习。

这节课结束后,刘林让学生把包着篮球的布收起来,重新把篮球放回到车上。他对有些目瞪口呆的中年男子说:“实不相瞒,为了让篮球能用得久一点,我们就想了这个方法,从家里找来破布,玩篮球之前把它包起来。”

听完这番解释,中年男子的眼圈儿不由得红了,他一把握住刘林的手说:“刘校长,对不起,我不该不分青红皂白就那样说。其实,这捐赠活动是我和几个朋友组织的,但之前几次起到的效果甚微,我们这才想出了这个考察的办法。你放心,我回去后会把你的情况告诉大家的,争取在后续捐赠中为你们学校送来更多的器材!” (选自《故事会》,2018年3月)v (1)情

节 结果

刘林没抱多大希望报名接受捐赠 刘林接到了捐赠方的电话 捐赠的仪式很隆

重 ① 篮球使用一段时

间 ②

③ 中年男子深受感动,争取为学校送来更多器材

(2)文章题目为“特殊考察”,请说说本次考察的特殊之处,并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思考

(3)本文神态描写很有特色,试分析文中下面三句中“笑”的不同含义。 ①对方笑了,说了声“那行”,就挂了电话。 ②中年男子看着刘林,微微一笑。 ③中年男子闻言“哈哈”一笑。

(4)文章题目为“特殊考察”,请说说本次考察的特殊之处,并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带给你的思考

10.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7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1.阅读课内《再塑生命的人》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

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试用简洁的语言给选文拟写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字)

(2)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学生高明在何处?

(4)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1.【能力值】无

【知识点】(1)名篇、名句默写 (2)名篇、名句默写 (3)名篇、名句默写 (4)名篇、名句默写

(5)名篇、名句默写 【详解】(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答案】(1)芳草萋萋鹦鹉洲 (2)几处早莺争暖树

(3)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5)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2.【能力值】无

【知识点】(1)根据拼音写汉字 (2)根据拼音写汉字 (3)根据拼音写汉字 (4)根据拼音写汉字 【详解】(1)略 (2)略 (3)略 (4)略

儿女共沾巾 【答案】(1)襁褓 (2)温声细语 (3)陨落 (4)旁骛 3.【能力值】无 【知识点】(1)情景对话

【详解】(1)A.同窗:指在同一所学校里就读的人。分析句子可知,回忆读书时光的朋友,词语正确。B.在下:谦词,称自己。句子指的是“同辈之间的关系”,这里可改为“你”。C惠赠:称别人赠与的敬词。分析句子可知,“敏分别送了礼物”,词语使用正确。D视如珍宝:形容十分珍爱,将其当成无价之宝。分析句子可知,我珍爱同学赠送的手表。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词语的意思,可以从敬辞谦辞、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考虑,辨析词语是否的得体。 【答案】(1)B 4.【能力值】无 【知识点】(1)句式杂糅

【详解】(1)C 解析:“之所以”与“原因”重复,造成句式杂糅,去掉“的重要原因”。 【答案】(1)C 5.【能力值】无 【知识点】(1)略 (2)略

【详解】(1)略 (2)略

【答案】(1)南宁海关销毁75吨“洋垃圾”

(2)“洋垃圾”是以走私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流入国内的固体废物。 6.【能力值】无 【知识点】(1)作家作品 (2)古今异义字 (3)文言文翻译 (4)文言文内容理解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又为什么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为:不敢独自享用。专,独自享用。 ③句意为:神灵是不会保佑的。福,保佑。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肉食者,当权的人。鄙,目光短浅。句意: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②重点词语:狱,案件。以,按照。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判断。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曹刿认为进攻的有利时机是敌人三鼓之后,反击的有利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故选:B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

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答案】(1)《左传》,左丘明 (2)①参与②独享 ③保佑、赐福

(3)①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②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判断。 (4)B

7.【能力值】无 【知识点】(1)一词多义 (2)文言文断句 (3)文言文内容理解

【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请教/请教 B.来/根据

C.这样/……的样子 D.意旨/情趣 故选:A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儋州是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小城,这里百姓日常所需要的各种用品,都可以从集市上得到,当然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得到。故停顿应为: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细读文本可知,苏并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用要集市上买东西做了一个比喻,从而告诉对方写文章要先立意的方法,这是类比的方法,这种方法与课文当中墨子或邹忌相同。 译文:

江阴葛延之于哲宗元符年间,从乡下不远万里、不辞劳苦来到儋耳(今海南儋县),见到了被朝廷贬斥的苏东坡,虚心向他求教。苏东坡很受感动,留葛延之在这里住了一个月。葛延之问苏东坡:写文章有什么好方法吗?苏东坡耐心引导说:“儋州是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小城,这里百姓日常所需要的各种用品,都可以从集市上得到,当然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得到,必须用一样东西去换取,然后才能为自己所有。那么,这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钱。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天下之事,千姿百态。各种材料都分散在经书、子书(诸子百家、笔记小说)及史书之中,虽然可以得到它,可也不能白白地得到使用,也必须先得到一个东西,然后才能把它们攫取过来,为自己所使用。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意。得不到钱就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没有意也就不能写出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秘诀。”葛延之听了,很受启发,当即拜谢,并把这个秘诀写了下来,转告给各位绅士。 【答案】(1)A

(2)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

(3)示例:墨子(或邹忌),采用类比的手法,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引出自己想说出话。 8.【能力值】无

【知识点】(1)作者观点与启示收获

(2)论点、论证方法、作者观点与启示收获、议论文的语言 (3)作者观点与启示收获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BD正确。

C.有误,根据第四段中的“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土豪,有钱也任性。他在外边做了善事,不收报酬”可知子贡不要报酬,是因为他有钱任性。 故选:C (2)ACD正确。

B.有误,细读第六段可知,本段中的三个例子并不是正反对比的关系,所以没有对比论证,只有举例论证。 故选:B

(3)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认为要不要报酬都是可以的,只需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联系生活即可。 【答案】(1)C (2)B

(3)我认为应该要报酬。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在全社会兴起乐于助人的风气,对当前世风日下的现状来说,这显得尤其重要。

【点评】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9.【能力值】无

【知识点】(1)小说故事情节 (2)小说标题含义与作用

(3)重要语句、段落的含义与作用 (4)小说标题含义与作用

【详解】(1)略 (2)略 (3)略 (4)略

【答案】(1)① 捐赠的物品只有十几个篮球 ② 对方却说篮球质量有问题,要全部收回 ③ 中年男子要取消学校受捐资格

(2)①诚信。从刘林答应对方用好篮球后,积极训练学生打球,并且要求学生打球时用布包起来拍可以看出。

②心系学校,对工作负责任。“当对方问刘林这几天是不是有时间时,刘林激动极了,连声说:‘有时间,咋没时间呢,就是晚上十二点我也行。’”可以看出。

③爱孩子,为孩子全面发展着想。从“仪式搞得挺隆重,可捐赠物品也就十几个篮球,刘林心里虽然有些不爽,但又一想:有了这些东西,也能领着孩子们上堂像模像样的体育课了。”可以看出。

(3)①本处笑是不置可否之笑,是逗笑,工作人员被刘林的回答逗乐了。 ②本处笑表肯定、相信,写出中男子相信刘林能用好器材。

③本处笑是嘲讽、讥笑,写出中年男子自认为刘林正如他所料,言而无信且证据确凿。 (4)“特殊”在文中的意思有两方面:一是本文所说的考察,不同于一般的考察,而是对校长的人格的考察,考察他是否言而有信。二是本次考察是捐赠方精心安排的,考验校长在得到资源后是否能正常合理地利用。

思考示例:一方面,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也要信任他人,不要随便怀疑别人。另一方面,生活中很多社会资源被浪费,捐赠的东西没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资源配置不合理

等,这些都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监督和管理。

10.【能力值】无

【知识点】(1)半命题作文

【详解】(1)【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应该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写的词语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通过材料分析,题目中可以填写的词语有“话语”“眼神”“阳光”“小草”等等。所补充的词语就是题目的中心语。“一直”“都”“在”是指始终陪伴在你身边的意思。

【构思选材】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例如,填写的词语是“爱”。我们就可以这样写:在家庭里始终得到大人呵护、关爱的事情;在学校了多次得到老师、同学无私关爱、帮助的事情,从中体现“爱”的一直存在。

【写法指导】在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答案】

(1) 爱一直都在

爱,看不见,闻不着,听不到,也摸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就在你我的身边。

爱,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天空。当你的内心里下起了悲伤的雨,爱的太阳就会出现;当你孤单的时候,爱的月亮就会出来陪伴你。

早上,第三个闹铃响起了。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抬头望了望表。“啊!已经七点三十了!”我慌慌张张地穿上衣服,走出自己那小小的房间。一看,妈妈已经把早饭做好了,爸爸则坐在沙发上,一边悠闲地吃着面包,一边看着报纸。我洗漱完毕以后,已经七点四十了。我生气地向爸爸妈妈抱怨道:“怎么不叫我起床啊!”爸爸微微一笑,说道:“哎,真抱歉,看到你睡得那么香,所以舍不得叫醒你…”我还没听爸爸把话说玩,就怒气冲冲的跑出家门,心想:找借口!我才不信呢!我把爸爸妈妈的唠叨声抛在了屋里。

我在楼梯上像一支离弦的箭般奔跑着,哟,好几次都险些摔倒。来到楼下,刚好看见邻居阿姨在开摩托车的锁头。“阿姨早!”我大声地说道。“早!快迟到了吧!用不用我送你?”我听了眼前一亮,说:“太好了!谢谢!”我来到了学校门口,阿姨骑着摩托车回去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感觉,她的背上好像插着白色的羽翼,仿佛像天使的背影一般,越来越模糊。

急匆匆地来到教室,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了。幸好,我拖的时间不长,否则老师又该发脾气了。已经上了第三节课了,我的肚子早已响个不停。为了不让肚子再次夸张的叫,我只好捂住自己的肚子。心想:都赖我不听妈妈的话,现在饿也活该。终于下课了,同桌好像感觉到了我的异常,从书包里拿出一条面包,不好意思地摆在我的面前。我先是一愣,刚想说谢谢,她早已一蹦一跳得离开了。我默默地体会到: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是纯洁而美丽的天使。

人生的旅程往往是孤独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保留一份着爱,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原来,爱一直在你我的身边。

【点评】本文选材精妙。全文通过写“我”上学一事表现出了爸妈的爱,阿姨的爱和同学的爱,突出了爱一直我的身边这一主题。构思巧妙,用一件事将三种爱串联起来,很是巧妙,并且能够突出主题。尤其是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更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11.【能力值】无

【知识点】(1)内容主旨与启示收获

(2)重要语句和段落的含义与作用 (3)人物分析

(4)重要语句和段落的含义与作用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拟标题的能力。标题要能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选文写的是莎莉文老师教“我”写“水”的事。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可联系“我”失明的状况进行考虑,由于“我”的失明,所以看不到具体的水,平时接触的是一些容器,所以“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有认知困难。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莎莉文老师看到“我”的困难,于是带“我”到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可见她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我”具体感知,亲临现场体验,使“我”掌握了这个词,并且激发了学习兴趣。 (4)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此题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联系上文莎莉文老师用现场体验的方法教“我”写“water”﹣﹣“水”字,使“我”认识到“水”和“杯”不是一回事。这件事激发了“我”的信心和求知欲望,于是下文“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所以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答案】(1)教“water”一词。

(2)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所接触到的是一些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3)让受教育者亲临现场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概念。

(4)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莎莉文老师教“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对世界万物认识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点评】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一抓: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二看:看懂修辞,体会含义。

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联系课题、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