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1.1工程概述
1.1.1项目概述1.1.2深基槽情况概述
市政道路污水管线从南江滨过河后先经市政道路主线,后沿自行车道主线穿S203省道至永泰污水处理厂。管道在原地面上进行开挖,由于原地面起伏不定,管道埋深在0-6m之间,局部管道埋设较深,开挖深度达6m,施工难度、安全隐患较大。
其中W1线桩号K0+312-K0+780、K0+965-K1+000和W2线桩号K0+040-K0+080、K0+360-K0+640、K1+000-K1+350段污水管道开挖深度超过3m,满足深基槽条件,局部开挖深度达5-6m,需进行专家论证。
1.1.3地质情况
本工程沿线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粉质黏土、细砂、卵石,中生界白垩系凝灰岩,以及燕山晚期Ⅰ期侵入岩花岗岩。根据土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及分布埋藏特征,将场地揭露土层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7个工程地质亚层。
为便于掌握更准确的地质情况,项目部沿基槽轴线方向选取了3个点进行试开挖,开挖出的土质以粉质黏土为主,局部夹杂细砂。该段基槽地下水位较低,开挖后未见地下水。1.2施工平面布置
1管道终点污水管线
管道起点21.3施工特点分析
1.3.1管道埋设深,开挖工程量大,局部深挖路段施工需与路基施工同步考虑,开挖至路基后再进行管线施工;
1.3.2永泰地区3月-9月份降雨频繁,降雨极易导致基槽积水、基槽边坡失稳,继而导致基槽基槽边坡坍塌;
1.3.3开挖形成土方量较大,施工前需做好土方调配工作,尽可能避免重复挖运;1.4施工要求
1.4.1本工程临近203省道,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时必须保证行车安全;
1.4.2土方开挖噪音大易扰民,施工前需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避开夜间施工或采取措施降低噪音;
1.4.3开挖由上向下分层进行,并将挖除的土方及时运走,避免在基槽边坡处堆积;
1.4.4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均需做好基槽的变形观测工作,施工中需增加观测频率,变形观测一旦超过允许偏差,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1.5技术保证条件
1.5.1土方开挖施工原则:从上至下,分层开挖,排水设施同步跟进。
1.5.2重视地表水、地下水对基槽的影响,开挖前先做坡顶截水沟,开挖后及时做好集水明排。
1.5.3施工开挖过程中随时进行地质核查,对基槽边坡稳定时进行施工监测。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或地质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报告业主、监理、设计及勘察单位处理。2.编制说明2.1编制依据
32.1.1规范标准
《xx大樟溪自行车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xx大樟溪自行车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xx大樟溪自行车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地质勘察报告》《建筑基槽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槽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6)《砌体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土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2.1.2专项规定
建设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xx省xx建建[2010]41号《xx省建筑基槽边坡与深基槽工程管理规定》
中国交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一航二工发(2016)143
2.1.3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等。2.2编制原则
42.2.1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规程和规则等技术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2.2.2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制定了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深基槽施工顺利进行。
2.2.3充分考虑气候、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合理安排各工序顺序,做到全面展开,平行流水作业;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进行。
2.2.4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意识,把保障施工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2.2.5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
2.2.6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一手抓安全事故预防,一手抓应急救援,通过有效的协调组织和配合,及时处理施工中的各种突发事件。3.施工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
3.1.1进度说明
本工程征迁工作推进缓慢,沿线污水管道主线征地工作仅部分完成,现场施工进度结合征迁情况,计划采取跳段施工,具备工作面条件的地方立即进行施工,逐个推进,由点成线。
3.1.2施工安排
污水管道开挖施工顺序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先施工受征地拆迁等其他限制因素影响较小的区域,具体为先施工W1线K0+272-K0+484段及K0+880-K1+561段污水管线,后续随着征地逐步解决,再逐步展开剩余段施工。
53.1.3进度计划
总工期为92天,计划开工时间2017年7月1日,完工时间2017年9月30日。
3.2人员配备计划
本工程土方开挖施工配备土方班组1个,降排水班组1个,共两个班组。具体人员配备如下:
2017年序号1234567工种测量工试验员普工技术员安全员质检员司机人数7月311211115215111158月3112111159月311211115备注3.3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根据工程特点及现场条件,土方开挖施工拟采用以下机械:
6序号123456机械名称挖掘机(带振动锤)压路机装载机运输车洒水车水泵规格型号CAT320、现代、小松XG6203CQ30、290主要工作内容土方开挖路基碾压土石倒运土方运输现场洒水基槽排水数量4118110使用起止时间20170701-2017093020170701-2017093020170701-2017093020170701-2017093020170701-2017093020170701-201709303.4材料需求计划
主要材料需求脚手管、警示带、警示灯等,材料根据实际进度情况组织进场。主要材料用量为:
材料需求计划表
序号123材料名称脚手管警示带警示灯规格型号φ48×3.5单位m卷个数量3002050备注4.施工工艺技术4.1技术参数
深基槽开挖总长1173m,开挖深度3-6m。表层土为杂填土,厚度0-1m;杂填土下为粉质黏土,厚度2-5m。沟槽底部开挖宽度按照公式B=D+2b,b为管道一侧工作面宽度,根据规范要求,b取30cm,沟槽开挖坡度1:0.45,管道(HDPE缠绕增强管)开挖断面示意图如下:
7bDb沟槽开挖宽度4.2工艺流程
深基槽工艺流程:测量放线→表土整体下挖→设置截水沟→基槽(槽)分层开挖→开挖排水沟→基槽顶部安全防护。4.3施工方法
4.3.1测量放样
开工前进行导线点、水准点加密并校核,校核完成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对原地面进行复测,复核土方量,确定土方量与清单量偏差不大,并经监理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放样出开挖边线、管道中线等,并撒石灰粉进行标记。
4.3.2表土整体下挖
对于开挖深度超过3m的区段,采取表土整体下挖,下挖至管顶以上3m处。挖机进行分层开挖,开挖宽度4m,开挖出的土方结合土方需求情况,若检测合格,可用于路基填筑。
原地面截水沟0.3m*0.5m3000第一阶段开挖深度1:0.45截水沟0.3m*0.5m0.4520003000第二阶段开挖深度1:1:50.41:50.4管道8图表土整体下挖
4.3.3设置截水沟
为避免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对土体及即将开挖的基槽产生影响,基槽开挖前做好顶面截水工作,截水沟尺寸0.3m×0.5m,坡度1:1。示意图如下:
截水沟0.3m*0.5m图坡顶截水沟20004.3.4基槽分层开挖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根据测量放样出的开挖边线,挖机沿管道轴线进行倒退式开挖。开挖时分层进行,分层厚度1m,开挖出的土方暂时堆放在基槽一侧,堆土距沟槽边缘不小于2m,且高度不超过1.5m。基槽一端大放坡(1:1.5)修建上下基槽的台阶,便于操作人员行走。
本工程土质以粉质黏土为主,经验算,最大开挖坡度1:0.45满足基槽边坡稳定要求,验算过程详见计算书。
沟槽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并整平。
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进行回填。
开挖前,在沟槽顶部每间隔5m设置位移点一个,开挖前、开挖时、开挖后、降雨后等节点不定时进行监测。当水平位移超过2cm或地表出现裂缝时需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措施后方可机械开挖。
30009人员上下通道
挖机行进方向
1:0.45
沟槽底
集水坑
1:1.5
1:0.45
图沟槽开挖平面图
4.3.5开挖排水沟
永泰地区雨量大,沟槽排水是影响工程质量、进度的关键。在进行沟槽开挖时,排水沟修建需同步进行,当天开挖任务结束前,需检查排水沟是否修建。
沟槽处修建排水沟,排水沟由人工开挖,排水沟尺寸10cm×10cm,排水沟一端设置集水坑一个,集水坑位置位于检查井井底位置,尺寸50cm×50cm×30cm。
4.3.6基槽顶部安全防护
由于基槽顶部作为下管平台,顶部的安全防护工作应结合沟槽开挖进度进行。沟槽开挖后立即对沟槽顶部进行防护,防护到位后组织下管,防护采用脚手管,脚手管刷红白相间的警示漆,脚手管防护上每间隔30m安放警示灯一个,夜间自动发光。
基槽顶部用脚手管进行防护,脚手管打入土中50cm,立杆间距2m,高度1.2m,设计水平杆两道,间距0.6m,并涂刷红白相间的油漆。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施工危险源辨识、危害因素分析
5.1.1工程危险源辨识
根据深基槽总体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有:基槽边坡坍塌、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临时用电。危险源部位主要有:沟槽开挖、土方运输、高空作业等。
105.1.2危害因素分析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LEC法)和经验法、直接判断法(是非法),对本工程施工过程危险因素列表分析和汇总,详见“重要危害因素清单”和“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一览表”。
重要危害因素清单序号
作业场所
危害因素危害结果控制措施
1
2
3
4
1、安全专项方案;
开挖坡率过陡;
2、施工监测;
沟槽稳坡顶荷载增加;
失稳坍塌3、基槽边坡防护;连续降雨,基槽边坡稳定性4、安全检查;
定性变差;
5、设置排水设施;
司机无证操作,违规驾驶;车速较快;车辆追1、严格执行安全专项方案;2、尾;施工时通行路面变交通事故加强员工安全教育,进行安全
土方开窄;安全警示设施不够;机械伤害技术交底;3、安全技术操作规
安全标示标牌选用不程;4、安全防护设施;5、安
挖、运输物体打击
当、不规范、不清晰、全生产管理制度;6.、加强安作业设置不明显;垂直开挖;基槽边坡全检查;7、严禁酒后作业8、
平台防护不到位;未设坍塌设置警示标示;9、土方车辆堆
土采用帆布进行覆盖;专人指挥;土方运输车
堆土未覆盖;
1、严格执行安全专项方案;2、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3、加强现场安全
个人防护不到位;高空
检查、整改安全隐患;4、制定
高空作抛物;平台作业未系安高空坠落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5、加强现
全带、无防护栏杆;未业物体打击场安全监管力度,严禁违章作设置员工通道;
业,6、执行安全奖惩制度;7、在基槽一端修建便于员工通行的便道。
1、严格执行安全专项方案;2、进行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及安
1、电线未进行架空或埋全技术交底;3、加强临时用电
检查、整改安全隐患,严格按临时用地处理;
触电照TN—S系统规范用电;4、制电2、现场乱拉乱接电线;
3、电线破损;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5、加强
现场安全监管力度,严禁违章作业,6、执行安全奖惩制度。
11危险源识别一览表
序号
过程(区域)施工便道截水沟
行为(活动)、设备或环境
按事故分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高处坠落车辆伤害交通安全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机械伤害
潜在危险危害
因素
可能导致的结果
控制措施
危险级别
123456789
修筑便道修建截水沟基槽边坡开
挖基槽边坡顶土方运输车俩运输土方运输挖掘机作业装载机作业
危险地段作业
抛物基槽边坡失稳
土方开挖
人、机倾覆、与边缘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使轮胎
坠落(履带)压在坚实的地面上。
弃土危及的区域应设警告标志;禁止施
击伤
工人员抛物。
做好排水措施,加强基槽边坡监测,施
坍塌
工中设专人观察。
三级四级三级三级四级四级四级四级四级
开挖、装运工作
人、机倾覆、
面狭小,设备倒平台边缘设置警示标志。设专人指挥。
坠落
车或调头车辆失控超速、超载石块撒落机斗回转铲斗装车
伤人交通事故砸伤砸伤砸伤
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
减速慢行,随时观察周围,并设置限速标示,严禁超速、超载
不得超载、超高,平稳行驶,不得蒙力加速,也不得紧急制动。
挖掘机周围禁止站人,并设专人进行指挥
严禁铲斗载人,向运输车辆上卸土时应缓慢,铲斗处在合适的高度,前翻和回位不得碰撞车厢。
土方运输土方运输挖掘机作业装载机作业
1210
自卸汽车作业
自卸汽车作
业自卸汽车作
业自卸汽车作
业
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车辆伤害
1112
开挖、装运工作
人、机倾覆、
平台边缘设置警示标志。设专人指挥。面狭小,设备倒
坠落
车或调头偏载、周边站
装载均匀,周围禁止站人,并设警示标
砸伤人、翻斗载人、
志,翻斗内严禁载人,不得搭乘
随意搭乘超速、超载
伤人
严禁超速、超载
三级
四级四级
135.2施工安全技术应对措施
5.2.1一般措施
5.2.1.1施工用电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执行,施工区设置足够的照明装置。施工机具要保证“一机一箱一闸一漏”,机具定人;定期检查电源线路和设备的电器部件,确保用电安全。
5.2.1.2临边、危险区域周围设置围栏和安全警示牌,夜间设红灯示警。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设施、警示标志未经项目经理批准,不得移动和拆除。
5.2.1.3在施工前提前进行截水、排水沟施工,验证排水效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作好雨季基槽边坡保护措施,防止基槽边坡坍塌造成事故。
5.2.1.4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定期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严禁赤脚或穿硬底鞋、带钉易滑的鞋和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5.2.1.5遇有影响施工安全的恶劣气候时,禁止进行高空作业。5.2.1.6在施工过程中,如基槽顶部出现裂缝或滑移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及设备撤至安全区域,在查清原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5.2.2基槽开挖安全措施
5.2.2.1土方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开挖坡度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严禁垂直开挖。
5.2.2.2对开挖的基槽边坡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有松动的石块、土块散落在坡面上要及时清除。
5.2.2.3正在开挖的工作面的下方严禁人员进入,除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外,还应派专人在现场进行指挥,挖机作业范围内严禁站人。
145.2.2.4随着开挖沟槽的进行,排水系统应同步推进,防止施工用水、雨水及地下水的破坏,造成基槽边坡失稳。
5.2.2.5施工人员沿新修建的施工便道进入施工现场,严禁违章攀爬。
5.2.2.6施工中要对基槽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严密监测,发现有异常变化,要立即报告处理。
5.2.2.7进入工作面的临时施工便道,其宽度、坡度、转弯半径要满足方案要求,施工中对其有损坏时,要及时修整,要确保机械、运输车辆行走安全。
5.2.3施工防护安全措施
5.2.3.1在施工前应按照要求清理完基槽顶杂物,并在适当位置修筑拦渣坎,保证下部施工安全。在施工现场行走应注意安全,不得在基槽下方休息或停留。
5.2.3.2基槽顶部用脚手管进行防护,脚手管打入图中50cm,立杆间距2m,高度1.2m,设计水平杆两道,间距0.6m,并涂刷红白相间的油漆。
5.2.4施工机械安全措施
5.2.4.1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必须全面检查其技术性能,确保安全运行。
5.2.4.2施工机械进入施工部位,提前对机械行走路线进行确认,施工道路满足安全条件后方可行进施工。
5.2.4.3施工机械工作时,严禁一切人员在回转半径内停留。配合机械作业进行清理、平整、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的回转半径外工作,如必须在回转半径内工作时,必须停止机械并制动好以后方可工作。施工机械施工时需有专人指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5.2.4.4挖掘机工作位置要平坦,工作前履带要制动,回转时不得从汽车的驾驶室顶部通过,汽车未停稳不许装车。
155.2.4.5机械在靠近基槽作业时,距边沿应保持不小于2m的安全距离,确保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基础上。大型设备进入工作面,必须保证道路有足够的承载力。
5.2.4.6挖掘机行走时,驾驶室两侧和挖斗内严禁站人。5.2.4.7运输车辆必须确保方向、制动、信号等安全可靠。装渣高度不得高出车厢,要防止行进中掉渣伤人。
5.2.4.8施工机械停止作业,必须停放在安全可靠、基础牢固的地方,严禁在斜坡上停放施工机械。
5.2.4.9施工设备要坚持班前检查,加强现场维护保养,严禁“带病”运行。
5.2.4.10机械运转中不得上、下人。施工机械(运输车辆)驾驶室内严禁人、物混载,严禁超速、超载。
5.2.5雨季安全施工措施
5.2.5.1所有基槽、沟槽的施工必须提前做好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断地表水流。
5.2.5.2如有地下水流出,应将地下水排出引入排水系统,不可堵死。
5.2.5.3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在降雨前对已开挖完成的基槽边坡进行彩条布覆盖。
5.2.6安全设施、劳动保护用品的保障
安全设施、劳动保护用品一览表
序号123456物品名称安全帽警示带防滑鞋绝缘鞋防暑降温药品急救物品单位顶米双双箱箱数量201000202022序号789101112物品名称锥型交通标防撞砂桶夜间警示灯反光背心安全警示牌反光背心单位个个个个个个数量20201010810165.3施工安全管理制度5.3.1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本项目实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分三级管理,即:一级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和总工为副组长。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施工队领工员(或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员。
5.3.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加强项目安全管理,使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有章可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施工实际,制定了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3)安全技术交底制度(4)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制度(5)安全生产检查制度(6)用工登记制度(7)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8)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9)劳保用品管理制度(10)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11)事故报告制度(12)现场消防责任制度(13)现场消防管理制度(14)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
17(15)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通过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促进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5.3.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制定了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电工安全操作规程(2)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3)载重汽车安全操作规程(4)高空作业安全操作规程5.4应急预案5.4.1应急组织体系
项目部应急组织体系结构框图如下:
项目部应急组织体
系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项目部应急领导项目部各职能协作单位应急指挥机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抢险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事故现场18应急救援组人员表
序号12456791011121314
救援组名称组长副组长抢险组
姓名
联系电话
备注
安全保卫组
后勤保障组
医疗救护组
善后处理组
5.4.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5.4.2.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由项目部领导和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项目经理为组长,主管安全副经理为副组长。组长负责应急救援全面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组长不在或授权时,副组长行使组长的权力。
5.4.2.2组长(副组长)职责如下:
(1)接受总项目部及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请示并落实指令;
(2)审定并签发项目部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3)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令;
(4)下达项目部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5)负责一般事故及以下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统一协调应急资源;
19(6)审批项目部应急救援费用。
5.4.2.3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科,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职责:
(1)负责检查监督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准备工作情况,并负责向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根据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指令组织、协调应急工作的实施;(3)组织项目部应急预案的演练、操练和讲解活动;(4)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报告事故的有关情况;(5)完成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5.4.2.4项目部办公室主要职责:在分管领导指挥下,负责项目部对外联络,向媒体发布相关信息,组织培训教育及善后处理工作。
5.4.2.5工程部、质量部主要职责:在分管领导指挥下,参加业务范围内的事故抢险方案的制定与落实。
5.4.2.6物设部主要职责:在分管领导指挥下,负责所属施工设备导致的事故调查工作,事故抢险方案的制定与落实。
5.4.2.7安全部主要职责:在分管领导指挥下,负责抢险救援,事故调查,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工作。
5.4.2.8应急指挥机构下设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外,还下设抢险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由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直接领导。
5.4.2.9抢险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抢险进展情况。负责排除险情,抢救遇难、遇险人员和国家财产。
5.4.2.10安全保卫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负责现场车辆疏通,维持治安秩序,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事故
20现场(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作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5.4.2.11后勤保障组职责
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
5.4.2.12医疗救护组职责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等工作。5.4.2.13善后处理组职责
负责做好对遇难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协调落实遇难者家属抚恤金和受伤人员住院费问题,做好其他善后事宜。
5.4.3应急处理方案5.4.3.1坍塌事故急救措施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抢救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指挥现场迅速组建、调集抢险及救护队伍。
(2)发现事故预兆后,立即停止作业,迅速组织人员撤离作业场所。应急救援组根据情况迅速制定有效的抢救、抢险措施后,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抢险。同时要密切监测事故周围建筑、道路、地下水等的发展情况,以便根据情况调整和实施新的抢救措施,并迅速疏散影响范围内的所有人员。
(3)分析事故坍塌的影响范围,迅速组织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并组织人员建立警戒区域,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影响范围。
(4)当发生坍塌事故后,最早发现者或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根据情况可立即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向项目部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5)项目部应急小组应迅速判断事故发展状态和现场情况,采取正确方法施救,判断清楚被掩埋人员位置后,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挖
21掘。
(6)在救护过程中要防止二次坍塌伤人,扩大伤害范围,必要时要先对危险的地方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7)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抢救出来的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等。
(8)当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应立即向社会求救。5.4.3.2物体打击急救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要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
(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
(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5)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
22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
(6)在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
5.4.3.3机械伤害急救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最早发现受伤者,要立即向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报告,同时拨打(xx人民医院)。
(2)将触电者抬到平整的场地,现场伤员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进行救护,如发现伤者有断指断腿等,用医用纱布将其包好,随伤员一起送医院救治。
5.4.3.4高处坠落急救措施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23(3)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摘除义齿,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4)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5)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片等。
(6)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7)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h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①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
24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
②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5.4.3.5触电事故急救措施
(1)当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通知电工拉闸断电,防止触电者二次触电或抢救者触电。
(2)隔离电源方法:①断开电源开头;
②使用绝缘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枝)隔离或挑开电源或带电体;
③用导电体使电源接地或短路,迫使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跳闸而断开电路。
(3)抢救方法:
①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
使触电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解开领口和衣服,仰卧在比较坚实(如木板、干燥的泥地等)的地方。
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巴(如果掰不开嘴巴,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贴鼻吹气)。
深吸气后,紧贴嘴巴或鼻孔吹气,一般吹二秒,放松三秒。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和鼻,让其自然呼吸。②胸外心脏挤压法(心脏跳动停止者):解开触电者的衣服,让其仰卧在地上或硬板上。
救护人员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点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处。
25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cm,以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其胸部自动复原,血又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
c.如果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和呼吸都停止了,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挤压法要同时交替进行。
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如果触电者身上出现身体僵冷或尸斑,经医生作出无法救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抢救。
5.4.3.6台风应急措施
(1)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当有台风形成,立即启动防台应急预案。
(2)台风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台风和降雨,在台风半径到来前48h,将现场临建设施进行加固,安全标牌等进行集中堆放处理;
(3)对基槽内排水沟进行检查,确保排水畅通;
(4)土方施工机械设备全部集中停放在远离基槽的安全地带;(5)对配电柜、电闸箱、等提前检查采取必要措施和加固,对小型移动的电器设备及时收回仓库保管。
5.4.3.7暴雨应急措施
(1)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当有台风形成,立即启动暴雨应急预案。
(2)提前检查排水沟,疏通排水系统,保证基槽内排水畅通;(3)对已开挖的基槽边坡,用防水土工布进行覆盖,避免暴雨冲刷基槽边坡;
(4)现场机械设备停放在远离基槽边坡的安全地带,不得随时更换地方停放;
5.5环境保护措施
265.5.1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5.5.1.1开工前组织环保水保教育,做好环保交底,提高环保意识。
5.5.1.2施工中加强环保水保检查和监督,对下属施工员和施工队进行环保奖罚。
5.5.2环境保护技术措施5.5.1.1生态环境保护
(1)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植被树木:尽量保护施工范围外的树木及绿色植被,对施工工人进行保护生态的教育,明确保护责任,最大程度避免对树木和其他植被的破坏。
(2)混凝土、砂、土方等易洒落散装物料的运输,将采取防风遮盖措施,尤其在干旱大风天气,以减少扬尘。
(3)配备一辆洒水车,对施工便道等在无雨日、大风条件下极易起尘的地段,根据天气情况做好洒水工作,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维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
(4)施工车辆和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废气排放标准符合现行标准。
(5)任何运输到工地以外的疏松材料或原料车辆都适当配备侧箱板或后箱板,并在装料时适当控制,以便防止在运输途中发生溢料。
5.5.1.2防止噪音污染和光污染
(1)为避免较大器械音干扰周围居民正常生活,尽量降低机械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噪音污染。
(2)深基槽一般不进行夜间施工,因工程技术、质量的需要,必须连续施工至夜间时,视具体情况及时与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争取民众支持。
(3)夜间施工尽量采用噪音较小的电动设备,力求将施工噪音
27控制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值以内,禁止高噪声机械夜间(22:00~6:00)施工作业。
(4)夜间施工使用高亮级灯照时,设置档板,并尽量采用直射型灯具,严格控制使用漫射型灯具,避免照明时强光刺射,干扰居民生活和司机夜间行车安全。
(5)所有施工机械和车辆都进行适当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降低可能发出的噪声。
(6)对大型车辆的运行速度进行限定,以降低其噪声。5.5.1.3固体废物处理
(1)禁止在工地处理报废下来的油脂,或将其排放到任何河道当中。
(2)如果未能马上处理,盛装规定废物的容器应当标出醒目标志、进行密封并放置在棚区内。
(3)对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和排放,遵循分离和在现场继续回收处理、向公共垃圾场倾倒或适当的填埋等进行重复利用的原则。
(4)对现场围栏、脚手架、周转料等尽可能重复利用,不能重复利用的按要求填埋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弃置,不乱弃乱倒。
(5)所有运输废弃物的车辆装有适当的侧板和尾板,运输的物质应可靠地加以覆盖。
5.5.1.4水保措施
(1)废水的处理:施工期间生产场地和生活区修建必要的临时排水渠道,经废水池处理后,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接,不致引起淤积冲刷。在不可能与既有污水主干管连接时,项目部按有关规定进行污水处理。对于开挖施工中产生的废水采取集中后先经沉淀池沉淀后,达标后排放。其它生产废水包括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及机械维修废水等须经收集、沉淀、隔油等处理,达标后按要求进行排放。
28(2)租用当地民房,设置化粪池进行收集处理的方式,经处理后做农肥使用,严禁直接排放,施工营地的生活垃圾需集中堆放,定期清运。
(3)施工中废油集中收集后进行处理,确保对本工程施工区环保没有影响。
(4)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水体。(5)弃渣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所有废弃物品集中堆放,定时清理,避免进入附近的沟渠、河道,影响水质。
5.6文明施工5.6.1文明施工管理
5.6.1.1施工前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强化文明施工意识,明确文明施工责任,制订文明施工奖罚制度。
5.6.1.2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牌,所有人员均配带上岗牌,以更好地落实岗位责任制激发岗位人员的责任心,并有利于群众监督。
5.6.1.3施工现场应合理利用各种色彩(如彩旗)、安全色、安全标志、标语牌等,并实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生产顺利进行和操作人员安全。
5.6.1.4机械停工时应摆放整齐,机械设备定机、定人保养,并保持运行正常,机容整洁。保持机械运行正常,所有机具设备在明显位置安装操作规程牌。
5.6.1.5料场按材料种类、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并悬挂标识牌。5.6.1.6各类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及时汇编各种原始资料与现场施工同步。
5.6.1.7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清,垃圾、杂物集中堆放整齐,及时处理;坚持做到场地整洁、道路平顺畅
5.6.1.8施工人员统一着装,配戴安全防护用品,佩带胸卡。严禁穿拖鞋、高跟鞋、赤脚、赤膊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295.6.1.9爱护工地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乱放剩余材料,保持场地整洁,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积极配合上级检查。
5.6.1.10行走机械应文明行驶,严禁超速,其他作业人员应注意观察避让,防止伤人。
5.6.1.11工地、住宿区严禁用明火取暖照明,严禁火灾事故发生。
5.6.1.12做好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必要的防盗防火措施,遵守法律法规,协调与当地群众和政府的关系,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员工发生任何违法或妨碍治安的行为。
5.6.1.13不影响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不影响不干扰群众的通行方便。
5.6.1.14施工完后,在一个月内拆除工地围栏、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四周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5.6.2文明施工技术措施5.6.2.1机具、材料管理:
(1)材料仓库用砖砌结构,材料进场后进行分类堆放,并进行标识。工地一切材料和设施不得堆放在围栏外,在场内离开围栏分类堆放整齐,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场地整洁。材料堆放及半成品加工场地应与周边环境有明确的边界隔离,场内进行有效硬化,场区排水系统完善,进出道路畅通。
(2)施工机具统一在确定场所内摆放,并用标识牌标明每一类施工机具摆放地点。
(3)所有施工机具保持整洁机容,每天进行例行保养。(4)在运输和储存施工材料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漏失。(5)钢筋存放应采取架空和覆盖等措施防潮,钢筋加工要搭防雨篷。
30(6)大中型用电装置如配电箱、变压器等,应有专人负责,并设警告标志。
5.6.2.2路况维护及路面卫生
(1)所有运输散体物料的运输车辆均符合当地政府对散体运输车的规定,不污染道路。
(2)在工地出口处设清洗槽和沉淀过滤池清洁进出工地的车辆,清洁后的污水经过沉淀后才排入当地灌溉系统。
(3)施工期间派专人对场内外道路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路况良好和路面卫生,施工便道经常保持湿润,防止扬灰污染。
5.7监测监控
按《建筑基槽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要求,基槽边坡施工必须进行监测,以保证基槽边坡施工期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5.7.1安全监测目的
因深基槽施工属于危险性较大工程,易产生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坍塌滑坡等伤害,为了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安全监控方案。
5.7.2监测内容
检测项目及布置位置
序号1234
监测项目
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地表裂隙坡顶建筑物变形降雨、洪水与时间关系
测点布置位置支护结构顶部
墙顶背后1.0H(岩质)~1.5H(土质)范围内
坡顶建筑物基础、墙面
考虑本项目基槽边坡为稳定基槽边坡,主要做好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坡面观测。
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安排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监测组及时在裂缝处埋设
31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坡面观测:深基槽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精度为2″的全站仪进行观测,采用直角坐标法量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基槽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5.7.3稳定控制标准
基槽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1)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
(2)基槽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3)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
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及时对各项监测内容作综合分析,并通过其他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以进一步讨论基槽边坡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5.7.4监测方法5.7.4.1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是基槽边坡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险情,而且能系统地记录、描述基槽边坡施工和周边环境变化过程,及时发现被揭露的不利地质状况。项目部将坚持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基槽边坡地表有无新裂缝、坍塌发生,原有裂缝有无扩大、延伸;
(2)地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滑坡体后缘有无裂缝,前缘有无剪口出现,局部楔形体有无滑动现象;
(3)排水沟、截水沟是否畅通;
32(4)对已开挖坡体地表进行观察,检查有无坡体开裂,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每次大雨过程中和雨后,安排专职安全人员对坡体进行安全监控并进行地表全面查看。
5.7.4.2裂缝监测
(1)测点设置:裂缝一般产生在基槽边坡平台和基槽边坡体边缘,部分分布在基槽边坡体上结构层,人工巡视中在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如果基槽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人工巡视发现裂缝后及时埋设(1~2天内完成),测点间沿裂缝的间距以20~30m为宜,其方向平行滑坡的主滑方向或基槽边坡的位移方向(不一定垂直裂缝)。
(2)埋设要点: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约50cm深,之后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缝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缝处互相搭接约50cm长,在搭接处用红油漆涂色。
(3)测试要点: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本工程选择游标卡尺对基槽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色处就会产生一个缝隙,用游标卡尺测出这条缝隙的宽度数据,该数据作为所测基槽边坡裂缝增加的宽度。
5.7.4.3坡面观测
观测网采用方格形网络,基槽边坡体上的观测点布置在基槽顶上,每段基槽顶观测点间距为30~50m,对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监测部位加深加密布点。
监测点在挖除表土后开挖一0.5m×0.5m的孔约80cm深,用钢筋砼浇注,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约0.5cm,钢筋顶端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观测点埋设完毕后,稳定2-3天之后再进行初测。
33对石质基槽边坡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监测基点设置在稳定的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表层上设点。测点埋设在基槽边坡开挖前完成。
5.7.5监测频率:
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监测过程持续到项目结束,监测频率按下表控制,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度加快时加大监测频率。
挖方深基槽监测频率表
时间
开挖期间、开挖一个月内及旱季和少雨季节
开挖一个月后
雨季
暴雨期和雨后数天内
坡面变形观测1次/2天1次/15天1次/1周1次/1天
备注
5.7.6监测设备及人员
施工监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各一台,测量人员为陈宝山、林青致、温乔乔,所用控制点为ZXC-17、DZX11、DZX16。6.组织保障
6.1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 罗玉磊项目总工 张清绪 安全科 王廷乐工程科质量科材料科财务科经营科机务科办公室蔡军郝港谷艳凯尹德森徐伟朱春峰陈玉安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图
346.2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安全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序号
姓名
职务
联系电话
安全岗位职责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机关颁布的各项职业健康安全政策、法令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彻执行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制并建立健全项目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制。定期组织召开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会议,分析作业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状况,对作业现场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对人、物、作业环境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进行严格检查,加强安全控制,排查事故隐患,针对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防患未然等
工作。
负责领导和组织项目部安全生产工作,对项目实施中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负总的责任。协助分管领导做好本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等工作。贯彻落实国家、上级颁发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对本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负管理责任。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护宣传教育,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职业健康安全的各项活动。负责编制汇总职业健康安全措施项目计划及上报工作,并督促落实和检查验收等工作
对所主办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负直接技术责任。编制主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施工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有完整的签认手续,并实施监督检查。
负责编制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重大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要制订安全、环境防范措施等工作。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执行上级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熟悉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技术措施。参加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审查
351
2
3
4
56
7
8
9101112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应严格控制与验收,避免因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存在安全隐患或造成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事故。在施工质量监控时,发现事故隐患及安全防护设施的状况与使用功能不符,有权责令暂停施工,报告项目经理,整改措施落实后,方可施工。向安全科及时通报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工作。按照施工(生产)技术要求和物资供应计划,采购的各种物资必须符合设计规定的安全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并负责提供必备的安全技术、质量合格证件。供料过程中严格限制每次供料量,防止砂石料运输船舶车辆超载。负责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管理工作。对防护用品定期进行检验、鉴定,对不合格品及时报废、更新,确保使用安全等工作。对本单位保障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和各种安全投入经费的提取负直接管理责任。在编制财务计划时应将公司和基层单位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费列入年度财务计划,要及时提供安全技术施工项目,劳动保护措施项目资金。协助安技人员做好安全生产奖罚款项的收付工作,单独列款,专款专用。向有关部门提供各类事故损失费用及安全、环保资金投入的统计资料等工作。负责分包单位资质的审查,确保分包单位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资质证书等符合有关规定。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同时签订《建筑施工分包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协议书》和《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告知书》。负责租赁机械资质的审查,在签订租借合同时,同时签订《租借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协议》。负责租赁机械设备资质的审查,在签订机械设备租赁合同时,明确双方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责任、义务等工作。对本单位后勤系统的安全、环境管理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定期检查后勤系统3613建筑物及设备的使用情况,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对供水茶炉、液化气罐、食堂炉灶、炊事用具等经常检查,防止火灾、爆炸、煤气中毒、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定期检查职工宿舍及周围环境卫生情况,督促职工搞好宿舍区卫生,预防传染病发生。定期会同医务人员对炊事人员进行身体检查等工作。对本单位各类设备的采购、保管、运输、使用、维修、保养负直接管理责任。采购、使用、维修设备的同时,要保证其安全防护装置的齐全可靠,使用前须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随机配挂。负责外租船机设备的资质、性能检验,及时签订租用合同。经常对本单位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做好特种设备的审验工作,发现隐患组织有关人员及时整改。参加机械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处理等工作。7.劳动力计划
7.1项目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表
序号1234
姓名
岗位
证书编号
备注
7.2特种作业人员
劳动力组织由项目部负责组织,依据施工进度要求的劳动力计划报表,选拔组织熟练程度高、能胜任分项工程质量要求的技术工人,及时办理劳动力进场和退场手续,并作好施工现场新工人的进场三级教育。劳动力可按照施工情况分批进场,并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特种操作人员表
序号
姓名
岗位
证书编号
备注
3717.3人员培训计划
为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期间不发生安全事故,故在深基槽施工正式启动前和深基槽过程中不定时进行技术安全培训,具体培训计划如下:
人员培训计划表
序号12345
培训内容深基槽施工安全技
术交底高空坠落应急救援车辆伤害应急救援坍塌应急救援交通事故应急救援
培训时间
培训人
被培训人沟槽开挖施工人员
所有人员所有人员所有人员所有人员
备注
8.方案编审情况
方案编制人员情况一览表
序号123
编制人员
职务项目总工工程科长工程副科长
职称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工程师
专业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学历本科本科本科
备注
方案审核人员情况一览表
序号123
编制人员
职务项目经理安全科长安全员
职称高级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助理工程师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学历本科中专专科
9.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9.1计算原理
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自然界匀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呈曲面,通常滑动面接近圆弧,可将滑裂面近似成圆弧计算。将
38土坡的土体沿竖直方向分成若干个土条,从土条中任意取出第i条,不考虑其侧面上的作用力时,该土条上存在着:
①土条自重,②作用于土条弧面上的法向反力,③作用于土条圆弧面上的切向阻力。
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
9.2计算公式:
Fs=∑{cili+[(γh1i+γ'h2i)bi+qbi]cosθitanφi}/∑[(γh1i+γ'h2i)bi+qbi]sinθi
式子中:
Fs--土坡稳定安全系数;ci--土层的粘聚力;li--第i条土条的圆弧长度;γ--土层的计算重度;
θi--第i条土中线处法线与铅直线的夹角;φi--土层的内摩擦角;bi--第i条土的宽度;hi--第i条土的平均高度;h1i--第i条土水位以上的高度;
39h2i--第i条土水位以下的高度;γ'--第i条土的平均重度的浮重度;q--第i条土条土上的均布荷载;
其中,根据几何关系,求得hi为:
hi=(r2-[(i-0.5)×bi-l0]2)1/2-[r+l0-(i-0.5)×bi]tanα式子中:
r--土坡滑动圆弧的半径;
l0--坡角距圆心垂线与坡角地坪线交点长度;α--土坡与水平面的夹角;h1i的计算公式
h1i=hw-{(r-hi/cosθi)×cosθi-[rsin(β+α)-H]}
当h1i≥hi时,取h1i=hi;当h1i≤0时,取h1i=0;
h2i的计算公式:
h2i=hi-h1i;
hw--土坡外地下水位深度;li的几何关系为:
li={arccos[((i-1)×bi-l0)/r]-arccos[(i×bi-l0)/r]×2×r×π}/360
θi=90-arccos[((i-0.5)×bi-l0)/r]
40将数据各参数代入上面的公式,通过循环计算,求得最小的安全系数Fs。
计算结论如下:开挖内部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Fs=2.242>1.30满足要求!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