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电梯安全检测检验中的问题
摘要 在电梯安全检验的中发现,对于国家标准中的绝大多数要求,电梯生产厂家和使用单位,都能够严格遵守。但有个别条款,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引起忽略,有时小的疏忽也会引起严重后果。主要结合多年经验,简单谈谈电梯检测检验中的一些问题的见解。
关键词 电梯;检测;问题
电梯作为一种机电合一的空间垂直运输特种设备,需要有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了保证安全使用,避免发生设备和人员伤亡事故,依据GB7588-1997《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0058-1997《电梯技术条件》、GB10059-1997《电梯试验方法》、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等有关国家标准,对电梯进行交付使用前的验收和年度安全检验,检验合格或整改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 轿顶护栏
GB7588-87《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第8.13.1.C中规定:“轿顶应设计成有安装栏杆的可能,根据当地的规定可要求安装护栏”。但 GB7588-95规范将此条款删去,对轿顶是否设护栏没有做出要求。轿顶不设护栏的理由,主要是考虑到维修人员在倚靠护栏时,不慎会造成人体碰撞与擦伤。但实际上,更多的是由于无护杆,而发生人员坠入井道的事故。因此,在原劳动部1995年颁发的《电梯安全技术检验大纲》中,要求“轿顶对重侧应设防护栏,其他侧与井道壁间距大于330mm时,应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低于1050mm。”然而绝大部分电梯生产厂家及配套设施生产厂家,都没有按要求设置轿顶护栏,或者护栏高度不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从实践经验来看,轿顶设置合乎要求的护栏比不设护栏要好。
2 轿顶安全窗
安全窗是设在轿厢顶部向外开启的窗口。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8.12.3规定:“对于有一个或两个轿厢入口没有设轿门的电梯,轿厢安全窗是必须设置的。”可以理解为如果没有上述前提条件,则安全窗可以不设置。 现在也已经有一些电梯厂家生产的电梯没有安全窗。安全窗的作用,是当轿厢因故障停在楼房两层中间时,司乘人员可通过安全窗从轿顶走出来;另外,安装人员在安装电梯时,维修人员在处理故障时都可利用安全窗。然而在实际中,由于安全窗窗口较小,人员上下很不方便,停电或设备出现故障时,轿顶上很黑,又有各种装置,极易造成人员从轿顶坠落于井道底坑的事故。因此在遇到停电或电梯发生故障时,电梯司机最好不要从安全窗出入,更不要让乘客出入,应按照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 8.12.1要求:“援救轿厢内乘客应从轿外进行,并应按 1215紧急操作规定。”通过与外界联系,使用手动紧急盘车装置,将电梯轿厢移动到层站位置放人。如果电梯每个层门都有紧急开锁装置,电
梯完全可以不设安全窗,而用紧急钥匙打开相应的层门上下轿厢。
3 紧急报警装置
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4.2.3规定,电梯应在轿厢内装设报警装置,如警铃、对讲系统、外部电话等,该装置应采用与紧急照明电源等效的电源来供电。如果电梯行程大于30m,在轿厢和机房之间应设置前述紧急电源供电的对讲系统或类似装置。在电梯检验的实践中常常发现,凡是正规生产厂家生产安装的电梯,或者是由正规维修企业维修的电梯,轿厢与机房的对讲装置一般都能满足要求,而轿厢内向轿厢外求援的报警装置,则一般都使用由电梯同一电源供电的报警电铃。然而,一旦电梯停电,电铃便不能起作用。同时机房里在绝大部分时间是空无一人的,同样轿厢和机房的对讲装置也不能起到报警作用。因此,比较理想的报警装置是电话,方便、直接,又不受电梯供电线路断电的影响。如果采用警铃,则应该由可充电蓄电池来供电。而对讲装置,最好应与有人值班的值班室、收发室、电工室等处联系。
某地曾发生一起电梯事故。电梯运行过程中突然停电,电梯停在两楼层之间,由于没有向轿厢外求援的报警电话,无法与外界联系,电梯司机便想通过安全窗放乘客出去。首先是司机本人从安全窗爬上轿顶,接着一名乘客也爬上轿顶,由于井道内光线昏暗,轿顶又较为狭窄,司机与乘客发生碰撞,又由于轿顶没有设防护栏杆,乘客被撞下轿顶,坠入井道。虽经及时抢救,但受害者长期昏迷不醒,成为植物人,给电梯使用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从这起典型事故可以看出,电梯配备有向轿厢外求援的报警装置,装设合乎高度的轿顶护栏,以及电梯司机慎重使用安全窗,或者电梯根本不设安全窗,这样的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
因此从电梯安全检验的实践中来看,电梯轿顶应该装设合乎要求的防护栏杆,设置护栏时应注意使护栏外围与井道内的其它设施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做到既可防止人员从轿顶坠落,又避免因扶、倚护栏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如果在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要求的前提下,电梯可不设安全窗,即使设置安全窗,也不得自行由轿厢内通过安全窗撤离乘客。应首先通过紧急报警装置与外界取得联系, 由电梯维护管理人员用制动器扳手和盘车手轮手动盘车至平层位置,再使用紧急开锁装置开门放人。紧急报警装置在此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4 紧急开锁装置、层门自动强迫关门装置与被动门电气联锁开关
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GB10059-97《电梯试验方法》规定:每个层门都应有三角形钥匙紧急开锁装置;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以外,层门开启时,应有一种装置能确保该层门的自动关闭;如果被动门是柔性联接的,应有证实层门关闭的电气开关。这些规定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层门的安全规范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强调。
一些前几年生产的电梯,一般只在首层或顶层层门上装有三角形开锁装置 , 当电梯在运行中发生非正常故障时,只能采取通过轿顶安全窗救出被困轿厢内的人员。如前所述,这种救人方法极不安全。还有一些老式电梯,没有在自动层门
上加装自动强迫关门装置,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以外时,由于各种原因层门开锁后未自动关闭,容易引起人员从层门入口高空坠落井道的事故。有些进口电梯和老电梯,层门的门锁装置仅装有电气联锁开关,如果某一层门的被动门柔性驱动装置断裂,则可能造成层门主动门关门到位上锁,而被动门仍然开着,同样能够启动并运行电梯,造成人员从层门被动门坠落井道的事故。近几年来,因上述原因引起的电梯伤害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必须执行GB7588-95规范和GB10059 -97规范的要求,强制对不合要求的部分进口电梯和在用老旧电梯的层门加装紧急开锁装置、层门自动强迫关门装置和被动门电气联锁开关,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必须强调的是,紧急开锁的三角形钥匙,应由经过有关部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开启时必须注意安全。
实践证明,在电梯安全检验中,所有的检测内容和项目,都必须在遵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从严要求,不能有一点疏忽。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和清除隐患,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卿筑琥.我国电梯上行超速保护的实施措施[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2]姜晓军.塔式起重机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建筑机械,2004.
[3]林晓明.谈谈电梯检验中的安全保护[J].电梯工业,2007.
[4]章荣建.电梯蹲底和冲顶原因的分析及预防措施[J].机电技术,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