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与饲料2011年第1O期 动物疾病防治.17. 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 传播特点及防控对策 胡永献 河南省濮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濮阳457000 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 床症状发生了变化,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育肥猪也较 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免疫 为易感,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提高,而且多与其他病 系统受到损伤,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 原混合感染。 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目前免疫抑制 1.2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 疾病广泛存在于中国猪群中,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 和猪病混合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病毒性免疫抑制 (PCV2)引起的猪的一种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可 病的危害较为严重。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常发的主 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各年龄的猪均易感,主要感 要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传播特点,并提出了相应防 染哺乳期的仔猪、育肥猪和母猪。PCV2在自然界 控对策。 分布很广,猪群血清阳性率达2O ~8O 。病猪和 1传播特点 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成年猪感染后通常呈亚临床 状态,是重要的带毒者。其传播途径尚不明确,有待 1.1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 于进一步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由 1.3猪瘟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 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可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各 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造成机体 品种猪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PRRSV均易感,但 的免疫抑制。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猪均 以怀孕母猪和初生仔猪的易感性最强。怀孕母猪主 可感染发病。发病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 要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常表现出严 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物品等也是传染源。猪 重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较高,可达90 以上。 感染猪瘟病毒1~2 d后,在未出现临床症状时即可 隐陛感染猪和康复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 向外界排毒;病猪痊愈后仍可带毒和排毒5~6周; 猪康复后在一定时间内可持续向外界排毒,甚至康 带毒母猪产出的仔猪也可持续排毒;病猪的排泄物、 复后5个月还能从其咽喉部分离到病毒。该病毒主 分泌物和屠宰时的血、肉、内脏和废料、废水中都含 要随猪的分泌物(如眼、鼻分泌物)、胎儿、羊水甚至 有大量病毒。 公猪的精液排出,进而污染环境,造成病原传播。 猪瘟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可经消化 本病既可在母子间进行垂直传播,也可在猪群 道、呼吸道感染,甚至通过损伤的皮肤、阉割时的创 间进行水平传播,空气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口感染发病。妊娠母猪感染CSFV后,病毒可通过 风媒传播在本病流行中也具有重要意义。该病毒通 垂直传播方式感染胎儿,形成弱仔、死胎或木乃伊 过气源性感染可使3 km以内的猪只发病。自2006 胎,成活仔猪则成为终生带毒猪,是危害极大的传 年出现高致病性蓝耳病毒株以来,其流行特点及临 染源。 收稿日期:2011—07—12 胡永献,男,1966年生,本科,研究员。 .18.动物疾病防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深秋、冬季和早 1.6猪细小病毒病 2011年第l0 春季节多发。急性暴发时,先是几头猪发病,突然死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 亡;继而病猪数量不断增加,多数呈急性经过并死 的一种传染病,也可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不同年 亡,3周后逐渐趋于低潮。病猪多呈亚急性或慢性, 龄、品种、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感染猪和隐性带毒猪 若无继发感染,少数慢性病猪在1个月左右痊愈或 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猪排毒时间可达数月,死亡,流行终止。近年来猪瘟流行发生了变化,出现 感染母猪可通过其分泌物(如阴道分泌物、鼻分泌物 了非典型猪瘟和温和型猪瘟,均呈散发性流行,发病 和唾液等)和排泄物(粪、尿等)排毒,公猪可通过其 特点不突出,临床症状较轻或不明显,病死率低,无 精液排毒。被污染的猪舍是病毒的贮存场所。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直接 特征性病理变化。 1.4猪流感 接触可通过与发病猪或隐性带毒猪直接接触感染发 也可经配种或者母子间垂直传播感染发病;间接 猪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 病,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各种年 接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环境等 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感染发病。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多发生于产仔旺季, 流行,但以气候多变的深秋、早春以及寒冷的冬季多 以头胎妊娠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为多。 发。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夏季与冬春季 节;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发生在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 2的2月底,以元旦至春节期间为发病高峰期。阴雨 潮湿、闷热、拥挤、营养不良以及饲养条件突变等都 会引起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综合防控措施 生物安全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在 2.1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病猪和带毒猪为本病的传染源,患病痊愈猪可 带毒6~8周;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感染,常呈地 方性流行或大流行,发病快,传播迅速,2~3 d可波 及全群;发病率可达100 ,死亡率较低、一般为 4 ~10 。 场址选择、全场布局、圈舍建造上要科学合理,要有 利于与外界生产、生活环境隔绝,尽可能减少外来病 原的人侵;其次要建有完善的消毒设施,在场区大门 口和养殖区出入口建消毒池、消毒间或消毒通道,对 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最后要做好日常 消毒工作,对圈舍、场地等定期消毒。 在种猪引进上要慎重,首先做好调查,坚决不从 1.5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家畜 和多种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可造成机体 的免疫抑制。猪最易感,其它动物如牛、羊、猫、犬等 疫区和疫病发生严重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引进时要 做好检疫和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合群 饲养。 也可自然感染。发病猪、隐性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 2.2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为本病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分泌物向外界排毒。 当前控制猪的病毒性疾病,加强免疫仍是重要 猪是PRV的原始宿主和贮存宿主。 的防控措施。要根据当地猪病流行和本场疫情发生 本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更容易通过间接接 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不可照搬 触传播,如吸人带病毒粒子的气溶胶、饮用被污染的 别的猪场的免疫程序。要选择好疫苗品种、毒(菌) 水或食人被污染的饲料等;被PRV污染的工作人 株类型,做到有的放矢;在安排具体免疫时间时,既 员和器具在该病的传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病可 要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以确定首免时间,又要 经皮肤伤口感染,也可通过精液、胎盘及动物交配进 考虑疫苗之间的干扰以确定免疫时间间隔,同时还 行传播。 要考虑抗体消长规律以确定加免时间,这样才能使 伪狂犬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PRV对猪的致 免疫抗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确保猪群处于有效保 病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猪的年龄、毒株的毒 护之下。 力、感染病毒量以及感染途径等。哺乳仔猪日龄越 2.3定期开展抗体水平检测 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在做好免疫工作的同时,要及时进行主要疫病 2011年第1O 防治.19. 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 马亮亮 天津宝迪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猪分公司,天津 。301800 近几年,笔者在众多养猪场(户)做技术服务时 用肥猪料饲喂;前期肥猪料,后期怀孕料;前期肥猪 发现,无论是生产水平一般的散养户还是规模化程 料,后期哺乳料。培育后备母猪的目的是留作种用, 度很高的猪场,很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引种补栏 后期应适当控制其生长速度,促使其性成熟和体成 的后备母猪不发情的情况。针对这些不发情的后备 熟平衡发展。 母猪,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就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户的 2)饲料营养水平过低,则不能满足后备母猪生 饲养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笔者特将遇到的案例 长发育的需要。后备母猪长期限饲,会使母猪过瘦、 进行整理和分析,成文如下。 体蛋白和体脂贮存不足,导致其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1后备母猪不发情的原因 或不能发挥正常的内分泌机能和生殖机能。实践表 明,在配种前的P2点背膘厚应为18 ̄20 mm,背膘 从实践来看,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造成母 厚不足(低于7 mm)时,就会发生繁殖障碍。 猪可逆性不发情;当然,疾病因素和先天性因素也是 3)饲料营养水平过高,常会导致母猪过度生长 有的(经过正规渠道从规模化种猪场引进的母猪,这 和脂肪沉积。母猪过度肥胖,会使其吸收大量类固 种情况极少)。 醇于脂肪中,引起外周血液类固醇激素水平下降,从 1.1营养性因素 而降低性功能;还会造成卵巢和输卵管等生殖器官 1)目前后备母猪饲喂方式存在的误区有:一直 的脂肪沉积,卵泡上皮细胞变性,而且会导致母猪卵 收稿日期:2011-08—3O 马亮亮,男,1985年生,本科,助理兽医师。 的抗体水平检测,以检验免疫效果。一般活疫苗免 温工作.力Ⅱ强圈舍通风透光,控制舍内湿度.力Ⅱ强消 疫1周后、灭活疫苗免疫3周后要进行免疫效果评 毒灭源,搞好环境卫生,为猪群创造一个良好、舒适 价,不理想的要及时加免。定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 的环境条件。同时,要根据猪的品种、生长发育阶段 还有利于准确把握某种疫苗在猪体内的抗体消长规 和用途,为猪群配制合理的全价饲料,以满足其营养 律,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需求;还要做好蚊蝇杀灭、防鼠防鸟等工作,掐断某 2.4培育健康种猪群 些疫病的传播途径。 规模较大、有条件的猪场,要制定防控计划,定 2.6推行科学的饲养模式 期对种猪群开展病原学检测,对检测出带有 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引入病原的机会。 PRRSV、PCV2以及CSFV等危害较严重的病原的 育肥猪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在一批猪出 隐性带毒种猪,要坚决淘汰,并净化种猪群,逐步建 栏之后,要清除圈舍内的杂物,进行彻底打扫;护栏、 立起一个健康、无免疫抑制病病原体的种猪群体。 地面、墙壁等用高压水枪冲洗,并使用高效消毒液喷 2.5加强饲养管理 洒消毒,避免病原的交叉感染。 要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加强饲养 管理,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做好防寒保暖和防暑降 (责任编辑:郭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