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词语理解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书。
1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2、涉猎:粗略地阅读。猎,本意猎取,本文为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4、乃:于是,就。
15、及:到了…的时候。
16、过:到。
17、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8、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更:更新。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3、见事:认清事情。
2
24、但:只,仅。
25、孰若:谁像。孰:谁,若:像。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9、何:为什么。
30、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31、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32、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
33、始:开始。
34、与:和。
35、论议:谈论,商议。
36、大:非常,十分。
3
37、惊:惊奇。
38、今:现在。
39、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40、复:再。
三、古今异义:
辞 古:推辞 及 古:到了……的时候
今:美好的词语 今:以及
过 古:到 孤 古:古时王侯自称
今:经过 今:孤独
更 古:重新 但 古:只,仅仅
今:更加 今:转折连词,但是
博士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往事 古:历史
今:学位名称 今:过去的事
4
四、一字多义
就: 蒙乃始就学 接近,靠近,趋向 当: 但当涉猎 应当
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当窗理云鬓 对,对着
以: 辞以军中多务 用 可: 不可不学 可以,能够
以钱币乞之 用 皆有可观者 值得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把 以为 认为
五、成语: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六、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七、课文理解
1.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5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2. 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就学,学有所成。
3. 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
(1)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态度端正刻苦努力就能学到东西,提高水平。
4. 孙权怎样劝说吕蒙的
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接着现身说法,证明学的可能性“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让吕蒙无法推辞,“乃始就学”。
5.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目的、方法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6
3、 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的批 评)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 处)
6.鲁肃赞学的句子:
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惊叹、佩服)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7.鲁肃行动:遂拜蒙母,结友而 别。
8.鲁肃的做法有何含义?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9.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见往事耳”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练习一、填空
7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二、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 4、但当涉猎 涉猎 ;
5、见往事耳 见: 。 6、蒙乃使就学 乃: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8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八、问答题: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3.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4.请你用原文回答,孙权是如何说服吕蒙的?
5.学习了本文,你有何感想?
3、《孙权劝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该书是 宋(朝代) 司马光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原句)。
10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学有所获
;文末的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当权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4、但当涉猎 涉猎 粗略地阅读 ;
5、见往事耳 见: 了解 。6、蒙乃使就学 乃: 于是,就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才干和谋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擦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D )。
A.{但当涉猎 ( 应当 ) {门当户对 ( 相当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好处 ) {多多益善 ( 更加 )
C.{见往事耳 ( 历史 ) {往事不堪回首 ( 过去的事 )
D.{卿今者才略 ( 您 ) {卿今当涂掌事 ( 您 )
11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C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下过去的历史经验教训。
12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大哥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_________
4.士别三日,就要另眼相看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
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
3.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学习知识要勤奋,多挤时间,不能找借口,否则会一事无成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