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动物防疫检疫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Prevent epidemics and quarantine | 防疫与检疫动物防疫检疫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张培荣(山东省寿光市畜牧局,寿光 262700)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动物防疫检疫在动物性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能有效防控动物疾病传播,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然后从动物防疫检疫设施设备、体系建设、技术方面分析了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开展现状,并提出了强化动物防疫检疫的有效措施。关键词:防疫检疫;动物;食品安全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14.0510 引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新型养殖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动物性食品。但部分养殖户和商家为追求经济效益,违规添加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违禁药品,导致“餐桌”安全问题频发,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给畜牧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在新时期要明确动物防疫检疫在动物性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力度,确保食品安全。习惯和消费观念等都发生相应的变化,食品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畜牧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为大众提供绿色、安全的动物性食品,在保证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但我国养殖生产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其专业技能不足,对投入品的安全性认识不到位,并且动物源性食品用量大的单位出现肉制品的运输与冷藏环境不佳、检疫标示缺失等问题。加大动物防疫检疫力度能保证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进而实现食品卫生安全。1 动物防疫检疫在动物性食品安全中的作用1.1 有效防控动物疾病传播动物疫病爆发对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食品安全都有极大的影响,如2018年的非洲猪瘟。对于传染性疾病,衣原体和特定微生物、病毒等是其致病因子,能在短时期内感染很多动物。导致传染病出现的因素很多,不同的疾病会有不同的病原,包括真菌或细菌等,在动物生长环境中可能引发的因子有很多。致病因子不同疾病现象也会存在差异。通常动物感染传染病表现的直接症状不同,而且存在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传染渠道的不可控,加大了防治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要从易感对象、传播途径等入手,采取免疫、扑杀和消毒等措施防治传染性疾病,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动物防疫检疫。根据统计数据可知,动物的传染性疾病已经达到300余种,还有100多种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通过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能有效防止动物疾病的传播,确保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的身体健康。1.2 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目前,在动物性食品加工、运输以及消费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有的动物产品中存在寄生虫。寄生虫可以是原虫或者蠕虫等,它们寄居的位置通常在动物的体内,寄生虫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和血液作为自身成长的基础,寄生性疾病通常通过接触传播。这些带有寄生虫的动物食品流入市场会危害公众的健康。此外,市场上有一些动物源性食品加工属于小作坊作业,生产设备比较简陋且工艺不完善,并不能按照国家标准使用添加剂,甚至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使用添加剂,生产中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还存在猪、马、牛、羊等动物私自屠宰的状况以及无证经营现象,这些都存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隐患。因此,要持续加大动物源性食品的防疫检疫力度才能保证动物源性的食品安全。1.3 维护和保证食品卫生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1]2 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开展现状2.1 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需要相应的设备与技术做基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购买相应的设备。但是,当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并不达标,检测设备缺乏或者更新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2.2 体系建设方面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比较繁杂,而基层兽医专业人员较少,只依靠现有的基层兽医专业人员会导致工作推进不力的状况。但是,当前动物防疫工作政府相关部门的干预力度不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不到位,全面推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工作困难重重,而且部分基层养殖户的动物防疫意识比较淡薄,甚至为节约成本不进行动物防疫,这些都会影响防疫工作的开展成效。2.3 防疫检疫技术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缺乏,防疫技术跟不上。基层地处偏远农村,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人才就业,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但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范围比较广泛,工作又比较繁琐,通常一个技术专员需要承担多人的工作职责,而且现有的动物防疫人员的平均年龄较大,学习能力不足,缺少强有力的技术培训,影响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有效开展。2018年,全球非洲猪瘟疫情严峻,近期在我国部分省区亦有发生。国务院第三督查组在农业农村部督查期间了解到,这次疫情应对情况暴露出我国动物疫病防治仍存在短板,如远距离调运风险防控难、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基层防控队伍力量薄弱、防疫责任覆盖不全等问题,亟待解决。“活猪到处运,病毒跟着跑”为远距离调运增加了疫情控制的难度。我国北方地区饲料资源丰富,东南沿海地区土地紧张、环保压力逐年增大,造成猪肉主产区76             ·2018.1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防疫与检疫 | Prevent epidemics and quarantine和主销区进一步分离,呈现出“南猪北养、北猪南运”的特点。2017年,我国出栏生猪6.89亿头,其中跨省调运生猪达1.02亿头。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95%的布氏杆菌病疫情、90%的口蹄疫疫情都是由活畜长途调运引起。生猪调运数量大、环节多、频度高、范围广,已成为我国动物疫病发生、扩散的主要风险。同时,地方动物防疫财力、人力不足,不利于动物检疫、监督执法等工作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但目前地方财权偏小,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人员少、设施旧,“线断、网破、人散”,难以满足履行事权的需要。2018年,全国县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所需工作经费预计为27亿元,但财政预算缺口近1/3;全国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目前平均不足10人,却要同时承担动物检疫和动物防疫、畜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监督执法工作,力量严重不足。此外,防疫责任覆盖不全,不利于形成动物疫病防控合力。现行动物防疫法突出了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的责任,但对养殖、运输、屠宰、加工、经营等环节从业者应该履行的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没有明确规定。建议明确畜牧业生产流通相关从业者必须履行的动物防疫责任,限制疫情发生后动物从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提高地方动物防疫财力,加强地方防控队伍建设。3.2 严格开展动物防疫检疫监管工作第一,加大动物饲料、兽药等方面的监管,在动物源性食品进入市场流通前,要对其药物残留进行相应地检验,发现超标的产品要进行严厉查处,把控好市场关。防疫检疫人员深入到养殖场户中,确定辖区内养殖的数量、动物防疫、疾病等状况,登记造册。第二,完善相关制度。要逐步完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规章制度,责令相关人员自觉遵守,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化保障。还要结合各个地方实际,对规章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和整理,把动物防疫检疫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构筑责任网格,从横向到边,再从纵向到底,增强各级人员的责任意识,抓好工作落实,不断推动动物防疫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3]。第三,构建信息平台,建立追溯预警机制。要保证整个动物源性产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就要注重信息畅通,这是确保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新时期通过建立相关信息化平台,结合追溯预警机制的建立,为动物源性食品供应链上的中间环节以及终端环节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还能为最初环节的养殖户发送相应的信息指令,通过该措施统一畜产品的质量标准。通过信息平台开展的信息传递工作打破动物源性生产的盲目性,明确质量标准,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监管缺失现象,无效流通比率被控制在最低程度,保证动物性食品质量符合消费者要求。3 确保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开展的措施3.1 强化动物产地防疫检疫该项措施是从源头上预防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也是所有预防措施中最关键的一环。积极开展养殖户的动物防疫工作,鼓励规模化养殖、合理科学的养殖,保证动物的身体状态符合畜牧养殖的标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按照动物的生长要求进行科学地喂养和规划,养殖人员也要多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动物潜在的疾病。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人员要深入养殖基地进行巡查监管,查看养殖场动物粪便的排放状况、生病死亡牲畜的处理状况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畜牧养殖户的真实发展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与疾病防控措施,对养殖中动物的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消除粪便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此外,监督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在饲料选择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保证牲畜的多重营养,提升动物的免疫能力,也能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确保养殖场干净、卫生,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且多种成分消毒剂交替使用,减少感染源。4 结束语动物防疫检疫对动物性食品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防控动物疾病,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能有效防控动物疾病的传播,因此要确保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成效,强化动物产地防疫检疫,严格开展动物防疫检疫监测工作。参考文献[1] 胡栋仁.动物防疫检疫在动物性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8(9):45-49.[2] 施晓梅.动物检验检疫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作用[J].湖北畜牧兽医,2017(12):35-39.[3] 陈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问题及对策浅析[J].今日畜牧兽医,2018(5):33-36.2018.1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