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记·中庸》中有一段论述:“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辩贤也;施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试用白话文叙述其大意。
答:意思是:宗庙的礼仪是用来排列昭穆的;排列爵位次序,是用来分辨贵贱的;排列执事者的次序,是用来区别各人的贤能的;晚辈要先向长辈敬酒,是为了使礼仪也能下及地位低贱的人;饮宴时按头发的黑白程度排座次,是为了区别长幼。
2、试简析“童叟无欺”的丰富内涵。(简要分析占3分)
答:这是旧时代生意人的一句口头禅,但所体现的道德原则对我们今天的商业来说同样应该提倡。 (1) 不以年龄取人; (2) 不以服饰取人; (3) 不以性别取人;
3、什么是“沙龙”聚会?参加这类聚会要注意哪些礼仪?
答:“沙龙”是法文Salon的音译,即“会客室”或“客厅”之意。从17世纪起,西欧贵族和资产阶级中的一些人常常聚集到某些私人客厅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因此形成社交聚会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把扩大交际范围的各种各样的室内聚会也统称为“沙龙”。其中比较多见的有:由较熟识的朋友、同事结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社交性“沙龙”;由职业志趣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以探讨某一学术或理论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学术性“沙龙”;以接待来访者,谋求增进了解和友谊为目的的应酬性“沙龙”;以联络感情和相聚娱乐为目的的文娱性“沙龙”;上述“沙龙”聚会所取的活动形式有讨论会、茶话会、冷餐会、酒会、家庭晚宴和舞会等。
参加这类聚会要注意的礼仪是:①发言应有见地。参加“沙龙”讨论问题,应提倡三思而后言。②举止得体,态度诚恳。由于“沙龙”是重要的社交场所,所以对每个参加者来说,都必须是自己保持开朗乐观、生气勃勃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要有合体、合时的衣着打扮;要有稳重得当、谈吐大方的仪表举止;要有是非分明、助人为乐的道德观念;要有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
(4) 不以职业取人; (5) 不以地域取人。
待人态度。③彼此关照,注重情谊。家庭晚宴型的“沙龙”,形式较为随便。赴家庭宴会的客人也不宜空手,要买瓶酒或买束鲜花带去。 4、原始社会的礼仪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的礼仪,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 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人类原始社会每个氏族都有负责各项礼仪的“司礼”,“司礼”的地位仅次于氏族的首领。
② 礼仪内容广泛,而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原始社会的人们,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与社会、自然,尤其是与大灾害抗衡的能力,又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紫檀界和社会中许多食物,因此普遍存在着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神灵崇拜、英雄崇拜等。既有崇拜,就必然有相应的崇拜仪式,以致完整的礼仪要求。
③ 礼仪活动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在生存条件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在无时无刻不得不为温饱、安全而苦苦挣扎的时候,他们崇拜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必然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即带有明显的实用动机。 ④ 礼仪的等级观念是民主的、平等的。原始社会的礼仪虽有按照年纪或长幼辈划分为不同等级,但并不带有后来阶级社会中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不平等成分,而是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民主和平等的特征。 5、我国封建社会的礼仪有哪些显著特点?
答:除了沿袭并发展了奴隶社会礼仪的特征之外,封建社会的礼仪还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伪善和封闭。
伪善是封建礼仪的重要特点。封建制度下,统治阶级不但沿袭并发展了奴隶社会强制性礼仪的硬性的野蛮规定,而且还千方百计地为这些野蛮的不人道的礼仪规范在理论上进行了伪装和粉饰,并借用封建礼教予以软硬兼施。 封建礼仪的封闭性,在外交活动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华夏民族在东亚各民族中长期处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因此华夏民族的统治者(当然包括而且主要是指封建统治者),习惯把所有与自己接触的其他民族和国家,看作是自己的藩属和附庸,以致我国统治者长期内没有形成与外国平等交往的概念。
6、试述名片的由来、用途及使用礼仪。
答:名片可以说是我国发明的使用最早的礼仪信物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广为流行了,当时称之为“谒”东汉时改叫“刺”。 名片的用途及使用礼仪:
① 会见。无论中外,也无论在何种社交场所,只要初次见面,均宜在握手寒暄时使用名片。
② 拜访。初次拜访的情况常常有两种,一是被访者门口或机关门口有人守卫,拜访人须在自己的名片第一名下写上“求见”或“拜见”二字,再起一行定个写上“***先生”的字样,然后交守门人传递进去。二是被访者门口无人看守,拜访人须先叩门。拜访人可递上名片。
③ 祝贺。在名片的姓名下写上“恭贺”二字,另起一行顶格写“××× ×××结婚志喜”之类的祝贺字样。
④ 答谢。当你收到别人的赠礼后,可在名片的姓名下写上“领”字,另起一行顶格写上“谢”字,送(寄)给对方。
⑤ 挽悼。在名片的姓名下写上“泣奠”或“肃悼”二字,另起一行顶格写上“×××千古”等字样,送(寄)死者的家属。 7、试述中餐宴会的上菜撤碟程序。
答:中餐宴会的上菜程序是先冷盘,再咸汤、热菜,最后上甜食、水果。
服务员应该做到:
① 熟悉菜单。要注意按照菜单顺序上菜。
② 托盘走菜。要步履轻盈,快慢适当,汤汁不洒,菜不变形。
③ 撤碟上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宴会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要注意撤碟、
上菜的位置和方法。即“先撤后上,左上右撤,上菜不推,撤碟不拖”。 ④ 宴会上菜还要掌握好时机和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不能出现催客进餐
和“停工待料”的局面。
8、怎样掌握打电话的基本礼仪?
答:① 必须讲究礼貌。在通电话时一定要态度友善,语调温和,讲究礼貌。
② 要说好起始语。要努力说好电话接通后的第一句话。 ③ 多为对方着想。发话人第一件事情就是自报家门。
④ 称呼应该准确。所有称呼都必须简洁,但也应尽可能明白、清楚,并富
有人情味。
⑤ 尽量控制语调。电话全凭语调来进行情感与信息交流,必须用你微笑时
的声调来传达你的友谊,要有一种特殊的适合打电话的节奏和速度,你的音量也要随谈话的内容有所调节。
⑥ 注意相互呼应。电话交际是发话、受话双方共同的信息交流,所以彼此
间一定要不断地从对方接续语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 ⑦ 记住时间的要点。打电话用左手拿话筒是值得提倡的,腾出右手,记录
起来就方便了。
⑧ 不应忘记道别。挂断电话前,应先道别。
⑨ 重视通话效率。准确和高效是电话通讯的基本要求,谈一件公务,务必
把时间、地点、干什么、让谁干、干到何种程度、怎么干等方面讲清楚。预先把要讲的事情按照恰当的程序简单地排列出来。通话时镇静地把它讲完。
⑩ 要有时间观念。需要时间长的电话最好事先预约。要注意受话人的生活
习惯。
9、美国著名人类学家F·普洛格和D·G·贝茨在他们合著的《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中提出了哪两种控制手段?其主要内容是什么?P53 答:促进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和强化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压力。
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化,指的是非法律规范作为社会崇尚的法规、价值和正确美好的事物被社会成员认同、遵从的渐进过程。非法律规范的社会化,“把人们自己变成了警察”。
关于社会压力,他们论述说,当人们超越了社会规范的界线,这种压力常会把他们拉回来。这种压力可能是极难觉察,也可能是显而易见,无论形式如何,它是社会控制的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冰冷的一瞥或暗示,足以使一个不懂礼节的人注意社交礼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