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乳液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32卷第1期 2011年O2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 chun Universitv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1.32 No.1 Feb.2O11 乳液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聚合物 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陈凯尹, 程志强 ' 刘俊渤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 摘 要:以甲基丙烯酸(MAA)为聚合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过硫 酸钾(KPS)为引发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一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混合表面活 性剂,通过正交试验,采用纳米乳液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级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利用扫描 电子显微镜(SEM)与Nano measurer粒径分析系统对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微球粒径测量与分 析,结果表明,纳米聚合物乳液优化配比工艺条件为:甲基丙烯酸0.15 g,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 酯1.7 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15 g,OP一10为0.03 g,过硫酸钾0.3 g,温度8O℃,转速 300 r/min,纳米聚合物乳液粒径分布在120~180 nm。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纳米聚合物乳液;正交试验;粒径 中图分类号:TQ31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374(2011)01—0077—06 Study on the optimal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methacryl ic acid polymer preparation with nano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CHEN Kai—yin, CHENG Zhi—qiang,LIU Jun—bo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ehun 130118,China) Abstract:With methacrylic acid as functional monomer,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as crosslinker,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octylphenol ethoxylates and 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 as mixed emulsifiers,nano methacrylic acid polymer are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nano emulsion polymerization.The microsphere of the methacrylic acid polymer are checked with both the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SEM)and nano measurer system,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nano—polymer emulsion are:methacrylic acid 0.1 5 g,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1.7 g。octylphenol ethoxylates 0.03 g,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 0.015 g, potassium persulfate 0.3 g,Temperature 80℃,speed 300 r/min,the size of nano—polymer emulsion microsphere is about 1 20~1 80 nm. Key words:methacrylate;nano—polymer emulsion;orthogonal test;size. 收稿日期:2011一O卜O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项目(201130);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1588) 作者简介:陈凯尹(1986一),男,汉族,山西晋中人,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E mail: kaiyin001@126.corn.*联系人:刘俊渤(1964一),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制 备及应用研究,E—mail:liujb@mail.ccut.edu.cn. 78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 0 引 言 纳米乳液聚合是近几年颇受重视的聚合新技 术。和普通的乳液聚合相比较,纳米乳液聚合不 仅反应条件温和、聚合速度快,而且聚合物乳液粒 径更小 ,分布更均匀 和分散度更高,同时合 成的纳米聚合物乳液还具有润湿性、流变性以及 较好的稳定性、便于直接使用 朝等优点,所以, 近年来纳米乳液聚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此 外,由于纳米乳液聚合可以将水相引入聚合体系, 所得到的聚合物内部可制成各种孔结构,在这些 孔中填充不同的物质,就可得到具有不同特殊性 能的新型材料 。因此,纳米乳液聚合为合成新 的特定材料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新途径,而实现对 纳米聚合物乳液中乳胶粒径的控制是纳米乳液聚 合法制备的关键。 甲基丙烯酸(MAA)是有机化学工业领域内 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_}} ,主要应用于生产有机玻 璃及模塑料,还可以用于制造涂料、黏合剂、润滑 剂、浸透剂、上光剂、印染助剂等产品[ 。甲基丙 烯酸纳米聚合物乳液作为制备高分子纳米材料的 物质,其性能直接影响纳米材料的质量,因此,研 究纳米聚合物乳液配比工艺条件对甲基丙烯酸纳 米聚合物乳液粒径大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 义m J。 文中采用纳米乳液聚合方法,以甲基丙烯酸 为聚合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过 硫酸钾为引发剂,OP一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 混合乳化剂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在同等反应 条件下,原料配比对纳米乳液聚合物微球粒径外 形貌、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1仪器与方法 1.1试剂与仪器 甲基丙烯酸(MAA),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精 细化工研究所,减压蒸馏精制;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分析纯, 上海晶纯试剂有限公司,减压蒸馏精制; 过硫酸钾(KPS),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 剂厂;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一10),分析纯,上海吴 化化工有限公司;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析纯,国药集 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硅片,江苏硅片回收加:[有限公司。 JB2oo—SH型数显恒速强力电动搅拌器,I 海标本模型厂; HH—S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TDL一60B高速离心机。卜海安亭科学仪器 厂; KQ5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卢仪器仃 限公司; AUY22O电子天平,日本SHIMAI)ZU; JSM一6700S扫描电镜,H本J )I 电子株式 会社。 1.2乳液聚合物微球的制备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制定出止交试验表, 若将MAA和EDMA单独作为影响 素来考虑, 试验量将很大,本实验将MAA和EDMA两者的 量绑定到一起,由于其有一定的配比关系,可以通 过改变MAA的量来改变EDMA的用量。试验 采用L (4 ),所得配比见表l。 表1 DPS数据正交试验方案 组别 MAA EI)MA SI)BS ()I 1 0 Kt S 】0.10 1.15 0.01{)0.01 0.1j 2 0.10 1.15 0.01 5 0.02 0.20 3 0.10 1.1 5 0.020 0.03 0.25 4 0.10 1.1 5 O.(125 O.()4 0.30 5 0.1 5 1.70 0.01 5 0.03 0.:{0 6 0.1 5 1.70 0.010 0.0.1 0.25 7 0.1 5 1.70 O.025 0.(】l 0.20 8 0.1 5 1.70 0.020 0.02 0.1 5 9 0.20 2.30 0.020 0.04 0.2O 10 0.20 2.30 0.025 0.0 0.15 11 0.20 2.30 0.010 0.02 0.30 12 0.20 2.30 0.0】5 0.0l 0.25 l3 0.25 2.88 0.025 0.02 0.25 l4 0.25 2.88 0.020 0.01 0.30 15 0.25 2.88 0.01 5 0.04 0.】j ]6 O 25 2 88 O 01 0 ( 0l{ f).20 依据上述各方案,取一定量的甲基丙烯酸和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混合溶解,超声振荡,静置 12 h,然后加入1/5于乳化剂水溶液(SDBS/()P一 10/H。(_))中,搅拌乳化30 rain,通入氮气,氮气保 80 续表2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 通过测量,16组试验中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 ¨ M 0 粒径/tn1i 相差无几,只有9,14,15组粒径相差较大,最大粒 径差可达0.47 ttm,显然这几组试验不理想。 粒径统计曲线如图2所示。 组别 最大值 0.t8 O.12 0.12 0.15 0.25 0.10 0.15 0.19 0.18 0.59 最小值 O.12 0.07 o.O8 平均值 0.15 O.1O 由于通过上述测量,优化结果还是不明显,又 通过比较粒径正态分布情况。 O.1O O.13 O.2O 由图2可以看出,2,8,9,10,11,l4,15组明 0.08 0.17 0.06 0.11 0.14 0.13 显粒径分布不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在统 计曲线中可以得出,总体的粒径分布不均匀,较分 散。 0.O8 O.13 O.16 O.15 由图1也可以看出,4,5,6,7,12,16组的粒 径整体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最大或最小值极少 出现,总体分布较集中,5,12,16组粒径表面光 滑、粒子分散性较高i其余各组中虽然有的乳液聚 O.12 0.16 O.13 O.21 O.24 合物粒子很小,分布也呈近似正态分布,但是从图 1中可以看出,粒子表面粗糙、分散性差,也不是 理想的优化条件,初步就可得出5,12,16组乳液 聚合各组分配比较合理。 0.29 O.18 O.16 图2粒径统计曲线 第1期 陈凯尹,等:乳液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聚合物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81 为进一步确定最优配比,对各组粒径大小做 了标准方差及显著性分析统计,见表3。 表3 纳米聚合物粒径统计分布 组别 显著性检验 注: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l司列标有不同大写字母 者表示组间差异极显著(P<O.O1);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 间差异显著(P<O.05);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差异不显 著(P>O.05)。 各组试验数据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通过比较 可知,5,12,16组显著,3组数据极显著。 2.3功能单体使用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功能单体与交联剂之间的比例直接影响聚合 物的粒径及分散性能,若功能单体与交联剂比例 过小,得到的聚合物数量可能较少,过多的功能单 体还会发生自聚,限制了乳液聚合的产率;若功能 单体过少而模板分子过多,也不能得到具有很好 分散性能的聚合物,同时会因昂贵的药品造成浪 费,因而必须对其比例进行优化。 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甲基丙烯酸和二甲基 丙烯酸乙二醇酯两者用量的增加,乳液聚合物粒 经大小也随之增大,可以得出,当MAA和ED— MA两者使用量加大后,粒子内部所参与合成的 量增多,粒径增大。从图1、表2和图2中得出, 第5组实验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配比为优化配 比。 2.4表面活性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试验中,为了更好地达到乳化效果,将离子型 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联合一起使用。乳液聚合 中,表面活性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乳液粒径大 小、稳定性都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有关,当 表面活性剂用量较低时,单体上的表面活性剂不 足,形成的乳液不稳定,易结块,当增加表面活性 剂用量时,乳液粒径变小(由图1中1组和3组、 11组和12组、15组和16组可以看出)。 在乳液聚合中,当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使用 量增大时,可以适当地提高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 减小粒径增大程度,还可以使所得的聚合物微球 表面光滑,分散性能提高。 3 结 语 试验在同等反应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对纳米乳液聚合各组分的配比进行了研究。通过 SEM图片分析、Nano measurer纳米分析软件的 测量和粒径总体分布统计,初步得出5组试验所 得乳液聚合物微球粒径大小均一、表面光滑和分 散性能较优,其聚合工艺条件为:甲基丙烯酸 0.15 g,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1.7 g,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0.015 g,OP一10为0.03 g,过硫酸钾 0.3 g,温度80℃,转速300 r/min。聚合物微球 粒径尺寸为120~180 nm。 参考文献: [-11刘敬芹,张力,朱志博,等.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 性能研究[J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4(4):98— 1O3. [2] Wang Cheli,Ma Fen,Zheng Haiyan,et a1.Syn— thesis of salicylic acid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 mer using acrylamide as a functional monomer[J1. Fine Chemicals,2007,24(8):729-736. [3] Ye I ,Mosbach K,Cormack P A G.Molecularly imprinted monodisperse microspheres for competi— tive radioassay[J].Analytical Communications, 1999,36(2):35—38. [41李晓,夏声平,肖少春,等.高锰酸钾引发甲基丙烯 酸甲酯微乳液聚合[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5(9):3-4. E5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 [61李刚森,王红霞,张高勇.微乳聚合制备聚苯乙烯一聚 乙烯醇纳米粒子EJ].化工新型材料,2005,34(3): 24—26. 82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 E7] 陈翌庆.纳米材料学基础F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 社,2009. [1o; 杨婷婷,徐莹莹,彭慧,等.细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 型含氟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EJ].高分子学报, 2009(4):309—315. E8] 张玉坤,高晓丽,王沛喜.(甲基)丙烯酸酯在特殊化 工技术及产品开发中的应用[J3.丙烯酸化工与应 用,2003,16(2):27-33. [11] 石岩,王小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及其研究进展 E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医学版,2005,26(3): 】8—23. [9] 梁西良,徐虹.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及生产[J].化学 与黏合,2005,27(1):57—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