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观察
目的 分析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4例和膀胱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成A组和B组,膀胱炎患者分成C组和D组,A组、C组进行阿莫西林治疗,B组进行雷贝拉唑治疗,D组进行氧氟沙星治疗,对比A组和B组、C组和D组的疗效。结果 A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B组,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D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阿莫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膀胱炎,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副作用比较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阿莫西林;功能性消化不良;膀胱炎
阿莫西林属于结晶性白色粉末,是带氨基侧链的青霉素,在水中微溶[1]。在临床中,阿莫西林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治疗膀胱炎、消化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本次研究选择3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及30例膀胱炎患者,应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4例和膀胱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引发的原因均为幽门螺旋菌感染,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20~79岁,平均年龄是40.4岁;病程为1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2.2年。随机分为A组、B组。
60例膀胱炎患者,其中男性为26例,女性为34例;年龄为27~71岁,平均为56.5岁;病程为3个月~16年,平均病程为4.6年。随机分组C组、D组。
1.2方法 对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A组、C组还需要进行阿莫西林治疗,A组1.0g阿莫西林,2次/d;C组0.5g阿莫西林,3次/d;B组10mg雷贝拉唑,2次/d;D組20mg氧氟沙星,2次/d。4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7d。
1.3疗效评定
1.3.1消化不良的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体征、症状全部消失,基本根除幽门螺旋菌。有效:临床体征好转,上腹部以及胃部的疼痛得到缓解,幽门杆菌明显的变少。无效:症状没有任何的改变。
1.3.2膀胱炎的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体征和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显示为正常。有效: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数量明显的减少。无效:治疗之后,临床体征没有出现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A组患者32例,显效为16例,占50.0%,有效为13例,占40.6%,无效为3例,占9.4%,总有效率为90.6%。B组患者32例,显效为14例,占43.8%,有效为10例,占31.2%,无效为8例,占25.0%,总有效率为75.0%。A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膀胱炎的治疗效果 C组患者30例,显效为14例,占46.7%,有效为13例,占43.3%,无效为3例,占10.0%,总有效率为90.0%。D组患者30例,显效为10例,占33.3%,有效为12例,占40.0%,无效为8例,占26.7%,总有效率为73.3%。C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D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阿莫西林的抗菌活性主要发挥作用的结构是是6-氨基青霉烷酸内的β-内酰胺环,可以和细菌内膜上的膜位点进行结合,对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酶活性起到抑制的作用,控制合成细胞壁黏肽,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菌体膨胀后裂解[2]。
阿莫西林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是抗菌作用,它的抗菌谱以及对细菌起到的抗菌作用和氨芐青霉素一样。但是,对肠球菌以及沙门氏菌产生的作用远优于后者。进行体外杀菌试验以及感染动物保护的试验表明,阿莫西林对细菌的杀菌强于后者。在临床中,口服阿莫西林0.5g,在1h内会达到高峰浓度,为10.0μg/ml,是相同剂量氨芐青霉素的2.5倍。对0.5g阿莫西林进行静脉推注,5min后,血清的浓度是42.6μg/ml,5h后会达到1μg/ml,消除半衰期是1.08h[3]。在应用阿莫西林时需要注意剂量,并注意使用的时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阿莫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膀胱炎,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副作用比较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赖文辉.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393-394.
[2]刘小平,苏登科,王双云.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0(3):385-386.
[3]王翔宙,贾春林.阿莫西林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449-4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