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农村基层“微腐败”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调查思考2017年第11期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1.014浅谈农村基层“微腐败”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蔡运芳何梦婷赣州341000)(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制约着国家的相关政策在农村落实。本摘要:农村基层“微腐败”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文对农村基层“微腐败”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就农村基层“微腐败”有效治理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键词:农村基层曰微腐败曰危害曰对策文章编号:(2017)中国图书分类号:文献标志码:1004-702611-0023-01D262.6A尽管农村基层村干部涉及的贪腐事情都是“小”“小”事情却恰恰是发事情,但农村基层干部所涉及的生在村民们身边的“大”事情,广大群众议论的这种相对于远在天边“大”事情往往与他们自身密切相关。而对的“老虎”,老百姓更没有这种亲身体验与感受,他们的贪腐往往都是于整天打交道的基层村干部们,习从老百姓的利益着手的,必定遭到老百姓的痛恨。*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因此,就农村基层“微腐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制定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1农村基层“获得感”1.1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是指广大群众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感、幸福感。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获感受到改革带来得感一方面指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也是最重要的一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人民需要活得个方面,是人民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更有尊严、更体面,需要被尊重,同等权利,享受同等的人生出彩机会。“蝇贪”成群,其害如虎。从近几年查处的案例看,农村基层“微腐败”主要集中在惠农补贴、扶贫救济、管理、旧村改造资金低保医保、土地征收流转、“三资”也会成为“大祸害”,管理使用等方面。可见“微腐败”严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重啃食群众获得感。1.2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在群众眼里,干部职位再低,而这种信任象,政府的公信力表现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主要表现为群众对基层政府的印象。农村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更易于向他们寻求帮群众打交道最多,接触最直接,助。而农村基层“微腐败”完全背离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侵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从而增加自身财富。有的基层村干部们,对于他们经手的资金或资有的甚源,挖空心思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中饱私囊,在低保户的评至名目张胆地进行霸占,如在扶贫资金上,选上或者在过年过节对贫困群众的慰问上,变相的将国家的阳光政策变成小部分村官致富的方式,硬生生将国家的惠民爱民政策变成了小部分村干部的利己政策或致政府要赢得民心,最重要是富政策。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获得了信任感,才就是要让百姓形成对政府的信任,会有支持度。基层存在的这些“蝇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误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从而对基层治理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质疑。的对策“微腐败”2预防农村基层2.1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力度定期公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示的内容应至少包示村务的相关情况,以便群众监督。括以下方面:首先要公布群众最为关心的财务问题,比村委会的收如:国家政策的补偿标准、村民的补贴金额、支结余情况等;其次公布村务中的重大问题,比如:鱼塘、土地的发包、工程招标、村集体资金的分配方案等都必须使村民公开。公开的方式可运用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可以随时知晓村务相关信息,从而进行监督。2.2加强农村基层村干部惩处机制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贝卡里亚说:“制止犯罪而发生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并不在于刑罚的残酷,“微腐败”一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有效遏制农村基层方面要加大对村党支部、村委会一把手和村财务负责人违法违纪的处处力度。另一方面加大镇纪检监察组织的办案力度,实现“快、准、狠”的精准惩治。镇纪委必主动出击,拓宽案源,以零须从制度、方法上下狠功夫,容忍的态度加大打击力度。广大农村干部作为国家治理的坚强后盾与基本组成部分,只有让他们在正常为广的开展工作,积极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我们党和国家就能够大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办好事,朝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我们党就能够更好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富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只农村基层干部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的重要细胞,有他们健康、活跃,我们党和国家整个肌体才能发展得好,如果农村基层干部只热衷于自身的享乐和自身如果都玩弄权术,的利益,将自身置于人民群众之上,像癌细胞一样腐败扩散,即使这个肌体的心脏再健康群众看重的是再有活力,整个肌体也终将走向死亡。自身权益的实现及公平公正,尽管物质生活水平有所百姓都会觉改善,只要身边出现官员腐败渎职现象,容易产生极端情绪。得社会不公,心里不畅快,参考文献:[1]*.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纪检监察,2016(10):4-11.·贝卡里亚,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2]切萨雷方正出版社,2014.·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