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m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V01.27 No.5 2014 文章编号:1004—4337(2014)05—0532—02 中图分类号:R311 文献标识码:A ・统计分析・ 36例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 樊章琴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妇幼保健院摘毕节551700) 要: 目的:分析构成某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掌握孕产妇死亡的规律,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 预措施。方法:以回顾性方法收集某区近5年来孕产妇死亡病例36例,按年度、胎次、孕期保健、产时保健、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及死亡 原因等分别进行统计,并对孕产妇死亡原因所占比率及顺位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呈不稳定趋势。死因顺位:产科出血、羊 水栓塞、妊娠合并症、麻醉意外、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药物性急性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家庭自然分娩是造成孕产妇死亡 的最大危险因素。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健康宣教、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医疗技 术水平和对产科危急重症的识别、诊断及救治能力,推广产科适宜技术,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的 促进。 关键词:孕产妇;死因;死亡率;干预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4337.2014.05.018 孕产妇死亡是指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 提高产科技术诊疗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切实可行的 干预措施。 女,不论妊娠期长短和受孕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 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由于意外 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 孕产妇死亡率=(当年孕产妇死亡数/当年活产数)*100000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 卫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作为评价其母婴安全、妇幼 保健质量的指标。对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分析,加强孕产期监护、 菌属、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 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支原体、衣原 体及军团菌也有良好的抗茵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 较差。 1资料来源和方法 1.1资料来源为2009~2013年全区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孕 产妇死亡报告卡,区妇幼保健院派出孕产妇死亡监测小组人员 对孕产妇死亡进行个案调查、核实并收集相关资料、填写孕产 妇死亡情况调查表,分析其死因,进行死亡评审,汇总上报到区 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病变,故哺乳妇女应用本药时应暂停哺 乳,但局部制剂进入体内的药量要远小于全身用药时摄入量, 尚无证据表明哺乳妇女使用局部制剂会引起全身毒性反应,应 权衡利弊用药。 3.2.3对未成年患者的影响 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在未成年动物中应用本药可致关节软 本药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近100%。单剂空腹口服 100mg和200mg后,约l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 1.36mg/L和3.06mg/L。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体内,在扁桃体、 前列腺组织、痰液、泪液、女性生殖道、皮肤和唾液等组织及体 液中的药物浓度与血药浓度比值约为1.1-2.1。在体内代谢甚 少。给药后48小时内经肾以原形从尿中排出给药量的80%~ 86%,。肾功能损害者排出减少,2%自粪便排出。清除半衰期约 5.1~7.1小时。 本药滴眼液一滴点眼后,60分钟内平均泪液浓度在34.9~ 221.1 ̄g/ml范围内,滴眼后4、6小时平均泪液浓度分别为 17txg/ml和6.6p.g/ml。 骨病变发生,故18岁以下者应避免使用。本药局部制剂进入体 内的药量要远小于全身用药时摄人量,尚无证据表明会对儿童 骨关节发育产生任何影响。 3.2.4药物对老人的影响 高龄患者大多肾功能低下,可能会出现持续高血药浓度, 应慎重给药。尚未观察到老年人患者和其他成年患者使用本药 滴眼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差异。 3.2.5其他 本药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间存在交叉过敏,对喹诺酮类药 物过敏者、有癫痫病史者、皮肤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本品软膏。 肝、肾功能受损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史者应慎用。 参考文献 3.2用药注意事项 3.2.1药物对妊娠期的影响 动物实验未证实喹诺酮类药物有致畸作用,但鉴于本药可 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病变,故孕妇禁用,但局部制剂进入体内 的药量要远小于全身用药时摄入量,尚无证据表明孕妇使用局 部制剂会引起全身毒性发应,应权衡利弊用药。美国药品和食 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3.2.2药物对哺乳期的影响 动物实验未证实喹诺酮类药物有致畸作用,但鉴于本药可 收稿日期:2014—06—18 ・1 宋和勇,李新.我院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青海医药杂志. 2009,39(2):69 ̄70. 2刘芳群.87例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药物警 戒,2009,6(3):165—167. 532・ 数理医药学杂志 妇幼保健院,区级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再对个案进行调查评 审,提高了资料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1.2以回顾性的方法收集近5年来死亡孕产妇36例,36例死 亡孕产妇全部系农村妇女,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18岁,平 2014年第27卷第5期 2.2死亡原因顺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麻醉 均年龄28.4岁;最高文化程度初中8例,最低文化程度小学22 例,文盲6例;孕次1~2次为15例,3~4次为11例,5—7次为 l0例。按年度、孕期保健、产时保健、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分别 进行统计,并对孕产妇死亡原因所占比率及顺位变化进行分 析,认识孕产妇死亡规律,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2结果 意外、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药物性急性极重型再生障碍性 贫血。36例孕产妇死亡病例中,产科出血25例(占69%);羊水 栓塞4例(占11%);妊娠合并症3例(占8.3%);麻醉意外2例 (占5.5%);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1例(占2.7%);药物性急性 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占2.7%o 5年以来的孕产妇死亡 原因中产科出血均占首位。见表2。 2.3产科出血25例原因统计:产后子宫收缩乏力l0例(占 40%);前置胎盘4例(占16%);胎盘滞留4例(占16%);子宫 破裂3例(占12%);自然流产2例(占8%);异位妊娠1(占 0.4%);子宫内翻1例(占0.4%)。见表3。 2.1孕产妇死亡下降呈不稳定趋势,家庭分娩是孕产妇死亡 的最大影响因素。见表1。 表1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 表2孕产妇死亡原因 科危急重症识别诊断及救治能力。 (2)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私立医院的监督管理,加大执 法力度,严格母婴保健服务技术资格准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 私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村级保健人员作用, 加大孕期保健知识及住院分娩好处及补助政策的宣传,提高孕 产妇系统管理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管理,加强孕产妇 急救转诊网络建设和管理。 (4)加强健康教育及孕期保健知识宣传,加强惠民政策的 宣传,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力求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提高住 院分娩率。 (5)计划生育部门应加强农村人121管理,加强计划生育政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10 前置 胎盘 子宫 异位 自然 子宫 胎盘 滞留 破裂 妊娠 流产 内翻 4 4 3 1 2 1 策宣传,减少计划外怀孕和生育。 3讨论 参考文献 从表1可以看出,孕产妇死亡与孕期保健情况呈明显关 联,住院分娩与孕产妇死亡呈明显负相关。2009年~2013年5 年来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呈波动、不稳定性,家庭分娩是导致孕 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从表2看,产科出血仍为孕产妇死亡原 因的首要因素,而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是造成产后出血的第一原 因。2例因麻醉意外死亡之孕产妇均在无剖宫产指征情况下, 民营医院为其施行剖宫产手术;1例异位妊娠死亡之孕产妇在1刘兴会,陈锰.产后出血与孕产妇死亡・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4:241 243. 2张锦秀产妇生死关头,谁来做主-家庭药师,2014,2:4o. 3魏欣.新泰市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3,10:793~794. 4颜吴,陈敦金-力Ⅱ强孕产妇管理提高产科质量.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 民营医院行MTX杀胚治疗,由于不规范使用化疗药物,引起急 性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该孕产妇死亡。为有效降低孕产 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干预: (1)提高产科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推广产科适宜技术,提 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产科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对产 志,2013。4:1~3.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