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在校养成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太快、零食代替正餐,致使饮食质量总是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如今大学生的体质情况令人堪忧。 关键词:大学生 饮食 健康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够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也正是由于现如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没有独立照顾自己的能力。往往去异地上大学是他们的第一次远离父母,因而在校不能够有人管制、叮嘱,从而养成许多不良生活习惯。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活不受约束,饮食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学生为数不多。大学时期正处在青春期和壮年期的过渡阶段,脑力和体力活动旺盛,正是人生中风华正茂的时刻,也是身体发育和知识获取一个极重要的时期。近年来,不同地区高校对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并改进不良的饮食习惯。
大学生普遍的饮食问题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对236名高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构成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仅两成学生坚持一日三餐 结果显示从饮食规律来看,能够保证三餐规律的仅有33.9%,只有
24.2%的学生从不错过三餐中的任何一顿正餐。其中男生的规律性比女生更差,超过半数的男生不能按时吃早餐。男生比较喜欢运动和玩电脑,一旦沉溺很容易耽误吃饭时间。此外,大学生饮食随意性大,六成大学生从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吃饭主要考虑简便原则,50.4%的人饮食规律受情绪好坏影响。 七成女生吃零食排解无聊
大学生中很大比例的人群喜欢吃零食,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不好或没时间吃饭。55.1%的大学生因为无聊而吃零食缓解情绪,女生更高达70.4%,这与女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其自我缓解情绪的能力差。吃饭细嚼慢咽的大学生仅25.8%,部分大学生进餐时习惯狼吞虎咽,吃饭速度很快,男生表现得更突出。女生则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吃饭不够专注。 近半学生习惯喝啤酒
每个月都会喝1-2次啤酒的学生占48.3%,超过3次的占19%,有的学生甚至每月喝啤酒超过10次,男生比例高于女生。还有35%的男生每月会喝1-2次白酒。[1]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对饮食的不太重视,许多大学生已然处于亚健康状态。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分别占41.9 %[2]。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3]。孙建华等在2001年对上海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得出上海大学生的主食量不够,主食中偏米
食的人居多,主食缺乏粗粮成分,忽视早餐和不用早餐的情况较严重。挑食、偏食,对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较多。女生的蛋白质摄取量较低,尤其是动物性蛋白的
在校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分析
宋军 肖王乐 靳雪征 李晓北 张倩 段一凡 徐春燕 马冠生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营养医师王兴国饮食营养科普讲座营养食疗食补健康饮食减肥保健
食用量低[3]。2005年辛碧芬对中南大学营养状况调查的结果是:中南大学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9%,肥胖率为26.3%,膳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2、C、钙等摄入与标准相当[4]。2005年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中显示:营养良好者占36.9%,营养不良者占52.6%,营养过剩者占10.5%[5]。
在很多调查结果中,很多都显示大学生对于饮食营养的知识比较缺乏,大学生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想要调节自己生活的方式,但不知道正确的方式。因而2000年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国家民委联合在开展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后指出:“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肥胖)并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的营养宣传教育工作,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6]。 为了学生
的健康,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提高大学生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不良嗜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专题讲座,进行体育知识、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增设大学生开展健康体育的专业指导教师。 提高大学生膳食质量的途径 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1.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2.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及时补充营养是一天中脑力、体力恢复的重要保证,尤其对于学生,不吃早餐将直接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滞后,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3.改正饮食随意性大,吃饭太快,零食代替正餐,饮食规律受情绪好坏影响等不良饮食习惯。
全面、均衡的营养
1.各种食物营养搭配合理,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水果的摄入。2.不偏食挑食及盲目节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3.学习紧张或考试期间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因为在人体处于紧张状态下,一些
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消耗会增加。要注意这些营养素的补充,像鱼、瘦肉、肝、牛奶、豆制品等食物中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等。
防止“病从口入”
1.饮用新鲜、清洁的水,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冰箱保存的食品要加热蒸煮后才可以吃。以防病原体进入体内引起胃肠道疾病。2.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花生、大豆、米、面粉、植物油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特别是肝癌)物质。3.少吃或不吃熏制或腌制的食物,如熏肉、咸肉、咸鱼、腌酸菜、腌咸菜等,这些食物中含有一种可能导致胃癌和食道癌的化学物质。4.不喝过烫的水,不吃过热、过硬、烧焦或太咸食物。5.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长期高脂肪、高糖膳食可能导致人体胸腺、淋巴腺萎缩,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癌症如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以及糠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6.饮食要“杂”,粗细兼顾。防止饮食过于精细,致使胃肠道处于“幼椎”状态。这么一来,膳食结构失去平衡,很客易造成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时也易引起胃肠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而
致病。[7]
注重营养早餐,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
国内外营养专家普遍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提供的能量要占全天的30%,质量也应达到全天营养素标准的1/3。而在高校内,10%左右的学生从不吃早餐,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早餐的质量重视不够,早餐食物品种的选择性上随意性很大。因此,大力推广营养早餐,对于促进学生身体发育,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学生注意力都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可由营养师或保健师针对学生的特点,提供多种营养配方,满足学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 强化伙食管理工作
高校应强化学生食堂的管理工作,延长开放时间,对炊事人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从而通过学校食堂向学生提供卫生且品种丰富的食品,有利于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8]
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所以不论是各大高校,还是政府都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大学生能够意识到饮食的重要,从而逐渐改变不良的习惯,爱惜自己,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对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构成的调查报告 [2]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孙建华.陈晓,鲍茵茵.对上海市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 26(2).88-91
[4]辛碧芬.中南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6):923-924.
[7]上海海事大学校医院 《大学生日常饮食与健康》
[8] 王彦杰 《浅析大学生膳食与健康》 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和体质状况的调查.贵州体育科技,2005,80(3):35-3
日前,浙江中医药大学对“90后”大学生的饮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一半的大学生不会去注重就餐地点的卫生,只有20%的人会注意三餐的营养搭配。浙江之声记者张寅报道: 浙江中医药大学对一百多名“90后”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大学生都存在各种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查组成员大学生史臻说,在“90后”大学生中,大约有一半的人会忽略就餐地点的卫生状况:【像我们这里有一条“垃圾街”么,东西味道还是不错的,但是卫生状况是很难保证的。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家店的东西会比较好吃,然后就不去考虑其他东西就直接进去吃了。】 此外,40%的学生不能做到三餐规律,87%的人进食速度
较快。浙江中医药大学教师荣超介绍,只有20%的学生会注意自己三餐的搭配:【(记者:现在在学校当中都以90后为主,他们的身体体质比上一代80后、85后来说还要差吗?)我感觉还要差,饮食方面是有关系的,不够重视,这种健身活动也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
浙江省中医院营养科主任张建玲提醒,大学期间是青年人身体发育成熟的关键时间段,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有的不吃早餐的比较多,这个一定要保证,而且早餐要吃的好,要保证一天的能量。】
[6]李小伟.中国学生营养日提出喝牛奶保健康.中国教育报,2001-05-21
天气暖和了,大学校门外的“烤串”、“麻辣烫”、“鸡蛋灌饼”、“馄饨摊”生意格外好。对一些大学生来说,食品安全似乎还仅仅只限于文字上的理解。
70%认为食堂饭菜不够卫生
一半人却打出80分满意分
我们在多家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有70%的同学在食堂饭菜是否卫生的问题上都回答了“否”。 的确,很多同学都曾在食堂饭菜中吃出过瓜子皮、螺丝钉、苍蝇„„有的服务员将带汤的菜端给同学时,手指都伸进了碗里,在围裙上擦干后又若无其事地离开;那些消毒过的餐具上,有时候还沾着米粒甚至入手油腻。
也有30%的同学表示不会注意学校食堂的餐具是否卫生,花样多些、能吃饱、吃好就行。
有意思的是,虽然很多大学生认为食堂饭菜不够卫生,但仍有一半人对食堂表示满意,给出了80分以上高分。
40%没有吃早饭的习惯
40%与别人共用餐具、水杯
调查中还发现,40%的大学生没有吃早饭的习惯,但都知道早餐对人身体非常重要。
在生活中,诸多细节都体现了大学生健康意识的不足。40%的同学表示会与别人共用餐具和水杯。他们都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也明白许多严重的传染病都由口腔传播,但大家都觉得自己以及周围同学身体挺健康的,相互用杯子没有事。
“在外面吃饭,餐具、水杯还都共用,也没有见大家说什么啊,餐馆不都也挺红火的吗。我觉得和同学共用东西,怎么也比外面放心、卫生吧。”一个大二男生说。
大多数同学不会对自己的日常用具定期消毒,即便是最简单的用开水冲洗杯子外沿,也鲜有人做到。
抑制不住到小摊上买食物
50%曾因饮食不当而不适
本次调查发现,12%的同学曾经有过呕吐、拉肚子、发烧等食物不洁引发的症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外选购食品时都较少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人甚至不只一次购买到过期产品,又不舍得扔掉。
50%的同学都曾有过因饮食不当引起的轻微不适,而其中半数以上的同学每周都至少会在小摊贩处购买2次以上的食物。
“你看这签子,指不定哪里来的,卫生不卫生谁知道。但我们就好这口!反正也用火烤过了,算是消毒了吧。咳,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正在一家大学校门口摊点前买烤鸡翅的一个男同学边吃边说。
“我特别爱吃鸡蛋灌饼,每次吃的时候也会嘀咕小摊用的油是不是有问题,但闻到香味儿,就顾不得了!其实也知道这个习惯挺不好的,我们宿舍就有一个女生前两天在外面吃凉粉吃坏了肚子!”一个大三的女生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及其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2-6-11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 作者:王艳
[导读] 通过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我校学生的患病率较低,其中以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
王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卫生所 广东 深圳 518055)
【摘要】目的 探讨我校大学生的健康状态,分析大学生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方
法 调查我校2011年大学新生的健康状况,分析其检查结果,探讨其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2011年新生体检实际参加体检人数为7442人,其中所检项目正常者为7017人(不包括营养状况及常见病患病),占体检人数的94.29%;肝功异常及其它疾患425人,占体检人数的5.71%。综合新生入学体检检出异常及新生既往病史,合计患病人数572人,占体检总人数的7.69%。其中不按时进食、节食、暴饮暴食、蔬果过少、饮水量过少的学生,健康体检异常者较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校大学生健康状况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有疾病存在,其与饮食有一定的相关性,需要学校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关键词】健康状况 饮食 大学生 饮食行为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40-02
大学生是我国的高端人才,其担负着我国国家发展的使命,因此,其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影响人才质量的关键。我国国务院和中共中央明确地出,大学生学校教育中,要以健康作为首位。而饮食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其饮食的行为,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情况。我校为调查新生的健康状况,分析其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现进行了本次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1年9月14日~2011年9月16日进行体格检查。参考人数为7442人。 1.2方法
根据《广东省学生常见疾病预防控制调查卡》的规定[1],对我校新生进行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视力、辨色力、五官、内外科,胸透,谷丙转氨酶等。并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分析学生的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1.3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² 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1年新生体检实际参加体检人数为7442人,其中所检项目正常者为017人(不包括营养状况及常见病患病),占体检人数的94.29%;肝功异常及其它疾患425人,占体检人数的5.71%。综合新生入学体检检出异常及新生既往病史,合计患病人数572人,占体检总人数的7.69%。 2.2疾病检出率
2011级新生主要疾病检出人(包括新生入学体检检出异常及新生既往病史),占体检人数的%;其中入学体检发现转氨酶异常174人,占体检人数的2.4%;胸透异常23人,占体检人数的0.32%;营养性疾病检出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5%)499人,占体检人数的6.8%;龋齿检出人数302人,占体检人数的4.15%。;屈光不正检出人数3831人,占体检人数的52.62 %。
表1 各系统主要疾病检出情况(患病人数572人)
(1)消化系统疾病患主要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及阑 尾炎。
(2)血液系统疾主要为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 血病。
(3)循环系统疾病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及心肌 炎。
(4)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重症肌无力。 (5)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哮喘、自发性气胸。 (6)泌尿系统疾病为肾结石、肾炎及肾病。
(7)内分泌系统疾病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大、低血糖。
(8)运动系统疾病为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四肢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及骨瘤。
(9)神经系统疾病为癫痫、偏头痛、脑炎后遗症及脑外伤后遗症。
(10)传染病21例,其中2例大三阳,2例小三阳均为患者本人所报,17列肺结核均提供了无传染性的医院证明。
2.3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其中不按时进食、节食、暴饮暴食、蔬果过少、饮水量过少的学生,健康体检异常者较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大学生健康状况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通过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我校学生的患病率较低,其中以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部分学生疾病既往接受过临床确诊,部分学生仅在本次实验中有所诊断。学生的疾病均较为轻,无严重学生。
而通过我院的本次实验,学生的疾病与饮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过于随意,日常进食不规律,尤其是早餐不能按时进食、而晚餐则进食较多。学生对蔬菜和水果的进食重视程度不佳,其主要是由于学校周围的水果较贵等。此外,部分学生在学校沉迷网络、小说、游戏等,不重视日常饮食,造成暴饮暴食等情况发生[2、3]。针对以上情况,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各种健康指导的选修课程,如《健康与营养》、《营养学》等[4]。向学生讲解日常饮食、科学饮食的注意事项,以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提高其营养水平。告知学生每日不可缺少主食,如米饭等摄入,以免导致维生素的缺乏等。更不能挑食。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对诊断出疾病的学生,要鼓励其去医院就诊,并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5]。对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学校要注意给予补助,告知学生进食蔬菜水果的重要性。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与学校的食堂联络,注意食堂中食物的新鲜。此外,学校还要加强体育馆等建设,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体育锻炼机会,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使疾病早日康复。
总之,我校大学新生的健康状况尚可,但仍有部分学生有不同疾病的存在,并与饮食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大学生大学期间,由于生活需要自理,学校更要重视对学生饮食的习惯进行指导,以建立其健康的饮食行为,使其在良好的身体条件下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黄艺敏,陈海萍.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调查报告[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2):47-50.
[2]杨正云.海口地区大学生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168-170,176.
[3]田振生,袁玉涛.河北省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现状和体育参与特征研究[J].考试周刊,2009,(28):153-154.
[4]陈晓梧,陈轶儒.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与大学生减肥[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4):239,241. [5]孙建华,陈晓,鲍茵茵等.对上海市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88-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