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 .-I.,I-I II-4,l 、1 '-^H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2015年1oJ9:FJJ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徐志军,黄 颖,潘克修,胡冰新,陈 妹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摘要】 本文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 面,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以不断提高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完善电子技术的 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5)10.0016.04 O 引言 根据大学新一代人才培养方案,工程技术基 础(电子类)被列为我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 重点项目。为了搞好此项改革,2011年4月,我校 内外相关专家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认真听取了专家 的意见,对工程技术基础(电子类)的课程改革基 本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校工程技术基 础(电子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重新确立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专门成立了工程技术基础(电子类)课程教学改 革研究组,先后调研了军内外十余所重点大学, 通过lnternet查询了国内外有关院校电子系列课程 的教学情况,对我校工程技术基础(电子类)课 1 教学改革的总体考虑 按照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文件精神和基于通 识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着眼于为初级指挥军官 培养宽厚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跨领域的专业理解和 沟通能力的教学目标,按照有利于学员思维能力 程内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此外,我们还邀请校 收稿日期:2015-1.19 作者简介:徐志军(1963一),男,江苏江阴人,教授,硕 士生导师,解放军理工大学电路与系统学科带头人,研究方 向为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等; 黄颖(1982一),女,江苏兴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为电子技术; 的训练、有利于学员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突 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兼顾知识结构完整性 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思路,精心设置我校T程技 术基础(电子类)的课程模块,贯彻落实“以学 员为中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 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 方法,充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合训学 员打牢比较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达到宽厚复合 潘克修(1965一),男,江苏六合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术技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测试计量技术 及仪器等; 胡冰新(1978一),男,河南卫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 方向为无线充电技术; 陈姝(1982一),女,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2015年10月刊 Major Constructi、on&Cour‘— L_ J,se I 、_Cons:.‘,‘tructI Eion.  的工程技术基础教育目标。 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工程实践应用的关系,在介绍 理论内容时多强调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背景,在 根据以上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综合 考虑初级指挥军官必须具备的电子类工程技术素 质,我们面向全校合训本科专业开设了两门电子 介绍实践内容时多注意理论的指导作用,实现理 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本质特 类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电子类基础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 工程技术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数 开设 基础 学期 电子技术基础 必修 60 5 电子类 工程实践(电子类) 必修 30 5 电子技术基础:传授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 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电子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 成运算放大器、模拟集成电路、功率放大电路、 数字逻辑基础、组合与时序逻辑电路、可编程器 件及应用、数模/模数转换电路等。 工程实践(电子类):学习电子电路的设计 方法和测试方法,教学内容包括电子小制作的方 案设计、计算机仿真、原理图设计、PCB设计、 焊接技术和电路测试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员掌握各种常规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锻炼动 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2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2.1 确定课程的改革方案 以技术发展进步和应用需求为牵引,全方位、 多角度地科学设计课程架构,抓好课程内涵建设, 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努力 实践“以学员为中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 展”的教育理念。课程的具体改革思路如下。 (1)教学内容方面。注意处理好3个“关 系”,把握好时代性、实践性和系统性3个“原 则”。一是注意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既充 分纳人电子技术的经典内容,又能及时反映电子 技术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合理选择和更新教 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二是 征;三是注意处理好本门课程与前后课程之间的 衔接关系,既坚决避免内容重复,又充分满足 后续课程需要,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无缝连 接”,体现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2)教学手段方面。着眼“塑造精英”, 倡导“学为主体”,大力推行符合学员认知规律 和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 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从“知识为 本”向“能力为本”转变,教学过程从“知识传 授”为主向“知识获取”为主转变,教员角色从 教学的“主演者”向激发学员探索创新的“主导 者”转变,考核评价方式从传统单一向灵活多样 转变。为此,教员要积极钻研并创新教学模式与 教学方法,努力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和教员的指 导作用,切实加强教员与学员的深层次互动,并 通过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强学员 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针对不 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员可以采取 学导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问题牵引式 和精讲多练、自主实验、理论与实践融合等不同 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使用Multisim等EDA仿 真工具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适应性, 全面提升教学效果【2】。 2.2全面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 将“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路与逻辑 设计”两门课程整合为“电子技术基础”一门课 程,在课时上也做相应的调整。整合之后,总学 时为50学时,课时分配如表2所示。 两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 (1)模拟电子技术,介绍二极管和三极管两 种器件的特性;以共射放大电路为主介绍单管放 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反馈概念及运算电路为主 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2)数字电子技术,逻辑代数基础部分侧重 常用公式和定理的应用、波形图的绘制、以卡诺 ■ —J I l’ lI.J1^r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图为主的化简方法等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转换。 集成逻辑门电路以介绍TTLI'-]电路为主,弱化各 种门电路内部工作原理的细节介绍,举例说明OC 门和三态门的应用以及引脚的处理。组合逻辑电 路部分介绍常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思路,强调常 用MSI芯片的使用及设计。时序逻辑电路部分侧 重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计数芯片的使 用和设计、寄存器的工作原理以及555典型电路的 应用。 表2 “电子技术基础”课时分配表 序 号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自主学习 学时 学时 时间 l 半导体器件基础 4 ≥4h 2 单元电子电路 10 4 ≥14h 3 集成运算放大器 6 2 ≥8h 4 直流稳压电源 4 ≥4h 组合逻辑电路及 5 10 2 ≥12h 应用 6 时序逻辑电路及 8 2 ≥1Oh 应用 半导体存储器与 7 2 ≥2h 可编程逻辑器件 模数混合器件及 8 4 ≥4h 应用 9 复习 2 ≥lOh 总计 50 l0 ≥68h 2.3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改革试点 加快建设功能齐全、资源丰富的课程教学网 站,做好网站维护和更新,从而为课程学习提供 丰富、便捷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保障;积极引进先 进的电路仿真辅助教学软件,搭建先进的电路仿 真平台,拓展学员的实践空间,弥补实践课时严 重不足的缺陷;依托学员科技创新活动,利用各 种实践平台,鼓励学员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增强 自主学习兴趣;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类设计和竞 赛,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教 ■ 2015年10月刊 学改革的深化[3]。 开放网络教学资源和学员创新实践平台, 引领学员开展自主学习,鼓励其参加各种创新竞 赛,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个性化发 展;在实验的改革中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改善 实验条件为保障,以因材施教为核心,根据学员 的不同层次,建立了三级实验教学平台:基础 型,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提高型,学员可 结合各部分理论知识,有选择性地完成带有一定 设计性的实验;综合型,学员可结合本专业知 识,自行设计并实现具有一定功能的电路,将所 学知识进行综合利用【4】。为提高学员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的能力,在实验报告及实验考试中相应增 加对原理部分的讨论,而在理论课程的试卷中增 加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手段的试题。 3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 (1)目标明确。本项目改革的目标是基于 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着眼于为初级指挥军 官培养宽厚的工程技术基础,建立符合我军新时 期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工程技术基础系 列课程体系;经过此次改革,把我院工程技术基 础(电子类)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 阶,使之在军内处于领先水平。 (2)特色鲜明。本项目的改革方案建立在 我们认真总结和吸收以往电子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之上,注重教学内容的 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最大特色就是开创性地将 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和电子设计课程 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更新,使我院“电 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水平处于全军院校的 前列。 (3)重点突出。①突破以往的课程设置框 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组合和分割;②用 现代的观点优化重组传统内容和现代内容,形 成新的内容体系;③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段,充分体现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 要求。 2015年10月刊 4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充分调动了学员的 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每个学员的学习和 创新潜能。课堂上通过启发式、研究式、问题牵 引式教学,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引导学员理 论联系实际,理解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 纳、总结的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强调物理意义 和工程应用,增强学员的工程意识;广泛采用计 算机仿真、多媒体动画、网络资源和作业、思 考、阶段测验、辅导等多种教学手段,巩固和提 力和汗水,才能得其要领;教学过程是一项复杂 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调合作,才能事半功 倍。我们将随着我校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继续 推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课程 内容的设置上、在仿真软件的应用上、在实践能 力的培养上进一步强化,以期培养高素质的创新 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呈领,杨琳,刘清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谢利民.教学设计应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 高教学效果,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等方法 促使学员共同进步。 [3】 马军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J】.时代报告,2012(11):295. [4】 陈学英.电子基础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实验 5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 科学与技术,2005(S10):1O.11. (上接第15页) 3 以专业技能发展为导向的电子档 案袋学习环境的推广 由于在授课过程中,中澳合作项目的学生均 认为,电子档案袋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有助 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以及职业生涯的拓展和规 式,制定电子档案袋设计的标准、包含的主要内 容、分享路径等,并主办学院内部的电子档案袋 设计大赛,公开在全院征集电子档案袋设计方 案,评选优秀方案;第三个层次为全校学生,拟 采用先试点(商学院、金融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等)、后推广的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讲座, 帮助学生利用电子档案袋这项工具来记录、分享 学习成果和其他成果。 划,因此中央财经大学决定在其他专业也推行这 一技术。 该技术的实施对象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 次为中澳合作项目的全体学生,主要通过授课的 方式,使学生按照课程指南的要求,完成个人电 子档案袋的设计、记录、分享,由教师阶段性地 给予评价、指导、反馈,由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参考文献】 [1] 林雯,王志军.促进元认知发展的电子档案袋的设 计与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梁健敏.不同课型开展电子档案袋评价的实践和思 考[J].教育信息化,2004(1):65.67. 建议等;第二个层次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其他 专业的学生(可含研究生),主要采用讲座的形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