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面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Value Engineering ・239・ 面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Constructing University Curriculum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徐静XU Jing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44)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论文从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切合度、结构特征、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创新 创业课程等5个方面分析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从课程体系设计变革、实行启发式教学、实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多元化举措,科 学考核教师绩效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Abstract: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f coH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higher education.The paper analyzes present situation from five aspects which includ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curriculum and training objectives,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classroom teaching,practice curriculum,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ome advices are also given which are course system reform, heuristic teaching,diversity ahernatives of implementing cultivation of practice ability,scientiifc assessment of teachers performance. 关键词:创新能力;课程体系;实践能力;绩效评价 Key words:innovation ability;course system;practical ability;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0引言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 1 1(2013)04—0239—02 1.2创新思维当今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大学期 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 间了解和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要得到有效运用,需要学生  人才质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等学校必须着 创新问题的研究角度或视角。2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 在激烈竞争的内外部环境下,很多高校对课程体系进 质人才。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 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文[1]认为需要把人才培养 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的重心从知识系统化转移到能力系统化上来;文[2】认为需 要表现在:2.1课程设置不能较好切合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 要开展研究性教学、学生自由选题、自组团队,进行探究性 学习;文『31提出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队 是课程体系设计的导向和抓手,很多高校在每隔几年的常 伍建设等方面着力进行改革。文『41从提升教9ili ̄iJ新素质, 规课程修订中,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关注或突 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综合运用多种 出专业培养目标,导致课程改变作用不显著。同时,无论是 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文[5]从营造创新氛 综合性大学还是理工科或人文院校,对类似专业的定位雷 围、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建立健全创 同化,办学特色难以有效区别。 2.2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必修课(学科 新能力培养机制方面构造创新教育体系。上述文献偏重学 科专业类较多,涉及面较为广泛。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框 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比重过高,而选修课比重过低,大部 分选修课限制于本学科,跨学科跨专业的很少,专业课所 架和内容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人才建设。 占比例并不高,课程分布集中性导致学生知识面比较窄, 1大学生创新能力内涵  创造力是指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已经积累的 难以形成创造性思维。2.3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目前,课程的课堂教 知识和经验,独创性的提出新思想、产生新概念、解决新问 学主要是上课为主,总体上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案例讨论、 题和创造出有较高价值的产品的一种能力[61。 课堂模拟、课堂讨论以及其他教学方式的运用较少,即使 目前,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原有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 有效运用,也由于教师数量或者设施不足等原因导致开展 化教育,本科生应是以应用型为主的复合型人才,按照熊 的范围较小,满足不了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正是因为长 皮特的创新理论,其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 期以来的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磨灭了,功 1.1创新技能技能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有 利性更强。 效运用。任何学科专业都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很多是递 2.4实践课程重视不够现有的很多实践课程开设效 果不理想,主要体现在:由于工作量比理论课要低,导致教 同时,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出现,特别是应用性很强 师缺乏积极性: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实习分 的学科,如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学生期间的很 散,或者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实习: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要 多知识可能与社会实践脱节,需要夯实理论基础,并有效 性认识不够,加之教师对社会需求调查不足,有些实践课 拓展。 程的讲解内容与实践环节接触并不紧密:实验硬件投入较 进的,且很多知识需要运用相关的工具才能有效实现。 作者简介:徐静(1981一),女,安徽芜湖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 少,在招生人数扩大的宏观背景下,每隔学生能够操作的 化学教育。 设备少,往往几个人分成一组,学习效果不理想。 ・240・ 价值工程 2.5创新创业课程效果不显著制,科研训练是主干环节。 为了Ⅱ向应国家的号 识也得到加强。 召,一些学生纷纷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 目前,很多课程的考试仍然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单一 化和刻板的考核方式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差距甚远。需 本科生科研训练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具有启蒙 要采取多种考试方式并存方式,或者在闭卷考试中加大主 性、自主性、模拟性和互动性特点。在科研训练环节,很多 观题的比重,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学生灵活运用知  学生没有认真选题,研究环节就失去兴趣,容易敷衍了事; 识的能力。也可能部分选题与老师的科研课题相关,但课题难度偏 题,忽略了对学生的指导。 这样可以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考前突击的学习模式, 3.3实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多元化举措针对目前高校 高,再加之老师的科研压力较大,往往重视自己的科研课 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技能。 在课外课程设计方面,很多高校设立科技创新基金, 软硬件条件不完全具备学生需求的现状,需要开辟多元化 实施创新杯、创业大赛等创新活动,通过组建科技团队,自 的实践渠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实践科目和实践人员的多 行寻求研究课题,明确成员的分工,实行优势互补,但指导 元化。资源受限的环境下,鼓励学生采取分散策略进行社 教师参与不多,且申请的项目很难得到资金支持,不能充 会实践。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要,匹配外在条件,通过双休 分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的积极性。 日实习、暑期勤工俭学等方式参加社会实践。有资格招收 3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工程硕士的高校,可以将工程硕士与本科生组成研究小 面对新形势,需要在制度设计层面做根本性的变革。 组,创造条件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接收到社会 从改革措施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角度,作者认为需要 在职人员的影响,开阔视野。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科研训练可以采取海选的方式,鼓励学生自由申报选 3.1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要依据知识结构,在 题,设置学生参与项目的限制,让学生自己阐述选题的价 整合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再横向扩展,形成多学科或跨学 值和采取的技术路线,这样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和背景 科的多元化知识结构,以发展的观点建立课程体系框架, 资料,集中答辩,这样针对性和目的性就非常明确。 具体有: 对这些选题要分出层次,并适当给予资助,尽量把科 3.1.1整合专业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很多学科基础 研训练与国家、省部级以及校级的创新杯等竞赛结合起 课或专业基础课内容近似,可以基于内容引领,在不受课 来,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提高。对于一般的选题可 程名称限制的情况下,多次反复论证,以夯实理论基础为 以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研究的连 出发点,整合相关课程,减少总体学分数,将多余的学分预 续性。 留给选修课环节。 3.4科学考核教师绩效很多高校为了提高排名名 3.1_2形成选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是根据社会需求 次,在职称评审等诸多方面,对科研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倾 而设立的,相关学科可以借鉴工商管理硕士模块化思想, 斜。因此,要提高教师的工作量,如教师方式的革新、指导 设立几个模块体现该校特色的模块供学生选择。同时,鼓 科研训练效果显著等等,均可以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激 励学生跨专业选修,拓展知识面,以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 励教师。现行学分打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学效果, 体系,做到专和泛的有机结合。 但仅仅依靠学生评价容易造成教师讨好学生,不能客观反 3.1.3基于社会需求变化,针对性地开设创新课程。以 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应实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策略,由学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着眼点,开设一些学科前沿问 院、督导组、同行专家、学生组成的异质群体评议团,综合 题讲座、大师讲座、企业领导者的系列讲座,开阔学生的知 评价其教学效果。依据教学效果,采取激励和惩罚并进,对 识面。 先进的教师要按照双因素理论给予激励,可效仿国家级教 3.1.4增设实验课程。实验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 学名师的做法,树立标杆,对落后的要督促其改进、直至 梁。很多的理论教学应该留出适当的学时供学生实验,这 辞退。 样有助于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同时,要提高工具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涉及到专业所需的实验必须开,而且要加大学分,以鼓励 【1】赵奇,吕其诚,马凤鸣.创新课程体系与大学生就业研究.黑 龙江高教研究。2011。(10):135—137. 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2】文喜星.创新能力培养中基础理论课程的桥梁作用—— 3.2实行启发式的授课方式大部分高校片面强调多 媒体教学以及幻灯片的美观性,实际上是舍本逐末。 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该基于内容需要,重点诠释理 以“电磁学”课程为例.中国大学教学。2011,(9):56—58. [3】刘喜双,姚健.先进制造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探索,2010,(8):62—63. I4】蔡芸,郭名,叶龙.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 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启发学生进行理论推导和应用背景分 析,培养问题解剖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接着从理论应用到 解决方案设计到结论价值到反馈等思维模式。 2011,31(7):11-12. [5]姜天华,雷学文,王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高等 借鉴国外大学的授课模式,提前布置作业,在课堂中 建筑教育,2012,21(3):129—132. 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析,增加学生的学习 『61郑沂郢.当代大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探析.现代商贸工 压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思考力加强了,创新意 业.201 1 (7):205—2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