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乡习俗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家乡习俗

每个地方都有它不同的习俗文化,它们都是经过了岁月的冲刷洗礼而留下来的。我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个小村子,它有个很美丽的名字—棠陵邵,顾名思义,这个村子的宗祠就是邵氏宗祠,但是村子里很多都是外姓的,我要介绍的是习俗大部分都是我这个村子的习俗文化,在穿衣住房方面与中国现代社会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衢州,在古代被称为姑蔑国。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省南平市,西连江西 省上饶市、景德镇,北邻安徽省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浙、闽、赣、皖四省交通之门户。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衢州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旅游商品价廉物美。每县都有一批名牌旅游特色产品,如开化纸、开化根雕、江山西砚、柯城莹白瓷等。衢州还被称为中国特产之乡:如中国花卉、特禽之乡柯城区,中国椪柑、竹炭之乡衢江区, 中国竹笋、黄花梨之乡龙游县,中国白鹅、猕猴桃、白菇、蜜蜂之乡江山市,中国胡柚、油茶之乡常山县,中国龙顶茶、金针菇、根雕艺术之乡开化县。

衢州著名的小吃有“三头一掌” ,衢州三头分别是兔头、鸭头、鱼头和鸭掌,都是衢州地方特色风味食品。其中以兔头最具代表,其肉质细腻、疏松;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有利于身心健康。风味特色小吃还有衢州烤饼、衢州麻饼、八宝菜、龙游米糊 、龙游开洋豆腐干、龙游发糕、毛豆腐、衢州油炸果、山粉肉、开化青蛳、开化焙糕、常山胡柚、菱角豆腐、开化板栗、高家萝卜丝、衢州椪柑 、衢州柑橘、衢州蜜橘等。常山索面更是面中精品,如今手艺几近失传,其面条极细,质量非常好,风味更是独特,衢州也是个产茶地区,龙游是全国重点茶叶产区之一,有1500多年的种植史。龙游方山茶是浙江名茶,明代列入朝廷贡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开化龙顶茶更是茶中新秀,曾是全国获奖产

品。另还有衢州玉露茶、江山绿牡丹等名品。

现在,来说说我们这里的一些风俗习惯。说说我们这里过节时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习俗。

春节

在中国,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大家必定是喜气洋洋的。在除夕前几天就要对家里进行大扫除,并且贴春联,如果家里三年内有人去世的话,那么贴的春联就是绿色的。在过年前夕,需要做的吃食也很多,有粽子,年糕,果(这个果就跟清明果是一样的,不过它不是绿色的而已),发糕,葱花馒头,八宝菜(所谓八宝菜就是将豆腐干丝、油豆腐、豆芽、千张丝、红白萝卜丝、腌莱、大蒜叶等炒成,因为有八样,故名八宝菜)等等。在除夕那一天最重要的就是年夜饭了,其实在全家吃年夜饭之前还得请祖宗,吃完年夜饭就是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出去玩了,大人还要合饭,在饭上嵌上一颗颗红枣,插上小松柏,将其放在大厅桌子上,然后点上长寿香(大香),这支香会点上一夜守岁,代表着福寿延年。在晚上十二点整是一定会放鞭炮的,迎接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在初一至初三这三天,家里的垃圾是不能扫出去的,如果扫出去了那就是把新一年的财气和福气给扫掉了。在年初四这一天就是开年了,也叫烧年,一大早就会燃放鞭炮,家家户户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春节就这样过去了。

三月三节

在我们那也是有个三月三节的,在三月初三的时候,会采一些我们叫“三月三草”的一种草本植物,它是开着小白花的,采来后会把它们放在一些角落,据说这是为了避免小虫子的到访。

清明节

清明节最大的特色就是包清明果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包,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扫墓了,我们通俗点就叫上坟。买点折元宝的纸,大家一起折元宝,不用多长时间就好了。上坟要带这些元宝、香以及弄个篮子,里面放上一碗合的饭(饭上会放上一块白豆腐干再插上一双筷子),煎的几块白豆腐干,一块烫过的肉,还有一叠清明果,当然还有黄酒和打火机。在每一处烧完元宝点上香以后,要在灰烬上倒上点黄酒。上完坟,家里也是需要拜拜烧点香的。

端午节

端午最重要的就是包粽子了,各式各样的粽子层出不穷。还要在门上插艾叶和菖蒲,我们在端午那一天还会在家门前用石灰粉撒出一些形状,以此来辟邪。在差不多端午前后会开始酿酒,用的是糯米。在刚出来一点点酒时,蘸一点吃一下,会觉得很甜,不过越到后面这酒可就越猛了。

七月半

七月半就是俗称的鬼节,也叫中元节。在我们那它是跟清明差不多意义的,而且习俗跟清明一样。上坟、包清明果。上坟的时间一般在十二三四,不会挑在刚好十五那天。

中秋节

中秋是个团圆的节日,在这一天中午时候大家要吃粉干,晚上则是坐在家门口祭拜月亮,要放泡、柚子、桔子、月饼、苹果、香蕉等东西,每样会插上一根香,就坐在边上聊

天,当香烧完后这个节也就差不多过了。

冬至

冬至是个位于春节前面,十分重要的日子。冬至过的最重要的是冬至夜,是冬至前一天的夜里,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吃瓜子、花生等,在我们那对冬至有句话叫“有的吃吃一夜,没的吃冻一夜”。差不多习俗就是这些了,再讲讲丧事方面。

丧事

丧事方面需要注意和讲究的有很多。当一个人去世时,会换上寿衣、寿被、寿枕,并且在嘴里要放上一张红纸,这些弄完以后,就是点上一盏油灯,这盏灯是在出丧前一直都不能灭的,摆上一个插香的东西以及烧元宝的盆,并且有个亲人接哭的,就是每来一个烧香的都会在旁边哭的。前来的人会摆一个红包,送上一把香,一些稿纸。还要请一个做那些戴的白帽子、黑布,挂的红线的人,要请“道士”,请他算日子,算与死者相冲的属性等等,还有敲锣的,他们基本上要一天敲到晚,丧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出丧的日子是要逢单的,即农历的单数日子,而且一般要在家里放三天,夜里需要守灵的。在要出丧前一天晚上要把尸体抬到棺材里,在缝隙周围要填满元宝、纸钱等东西,再盖上子孙被,在最后盖上棺材盖的时候要让子女抽出子孙被,并且要喊让死者快点逃。在出丧那一天,最前面的是敲锣的,再是拿着黑白照的,再是抬棺材的子孙,后面是送丧的,每人手里都要拿一根燃着的香,还有放鞭炮的,相冲属性的人要送的只能走在最后面。在到达灵车的时候将棺材放进去时,也要喊着快点逃,然后有一个提着一壶水的,拿黑白照的跟着他,其余人跟在后面,绕着灵车绕圈,当水洒完后,就是大家把手上的香插在地上,然后就是几个人上车跟着去火葬场了,在去的路上过桥过沟的时候要撒一些硬币。到达火葬场的时候,要把黑白照放到放照片的地方。在开始火化的时候,同样要撒些硬币上面,跟去的跪在旁边哭

喊快点逃。骨灰装到骨灰盒里面后出去的时候要拿把黑伞撑着,将骨灰盒放到放照片的地方,在那里烧香。然后就是从火葬场回去,同样在上车之前那段路需要撑着伞。在从车上下来后也是需要放鞭炮的,撑着伞回到家后,将骨灰盒及黑白照放在上面,大家一起烧香祭拜。接着就是将骨灰盒送上山到墓里去了。在一路上,有那骨灰盒撑伞的。抬花圈的,放鞭炮的等,同样的每人手上是有香的,这一路是要哭着过去的。在这一路会路过的别人家门前,大家会放把倒立的扫把并套上个红塑料袋门前,烧堆糠灰。在到达墓地时,将骨灰盒放在里面,里面会放上生前的一些鞋等等,再由子孙一人捧抔土,放到骨灰盒上,最后封上墓碑。花圈放到坟上,上面也会插上根竹子,竹子上会挂着件衣服。大家一起烧香、元宝之类的,然后将白帽。线之类的放在火堆上转几圈。最后由道士扔“百谷”(有稻谷、绿豆、米等等),大家接,接到的要包起来放着。丧事基本上就结束了,当然在没火化的那三天,来的亲戚和帮忙的都是在办丧事人那里吃饭的,现在大家都会把席摆在祠堂大厅。还有头七、二七、三七是需要烧的。在三七的时候,会烧一幢纸房子,那些以前用过的一些东西也会一起烧掉。在三七过后,一般要上坟的时候就是三年以内的新年坟以及清明和七月半了。

婚事

婚事现在已经都差不多了,就是在送新娘子去男方家里的时候需要有大舅子或小舅子跟去,还有送的伴娘之类是要未婚的,女方的嫁妆,必备的是子孙桶即马桶和被子等。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每个镇的集会,这个集会每年时间都是固定的,我们叫“赶会”,这种时候大家都是会去买东西的。

习俗就是差不多这些了,每种习俗就是种代表着它当地的文化,是极具代表性的,现在时代越发展,大家的习俗也越来越简化接近,不知道再过几年又会是什么景象了,只希

望能多多保护这些习俗文化。

经管系旅管二班 吴秋潇 52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