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程度,地基基础设汁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 况之一时,
仍应作变形验算:
1)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ISO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人,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 人
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别地基内有厚度较人或厚薄不均的填土『 其自
重固结未立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学以及建造在斜坡 上或边坡
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卜住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 浮验算.
表3.0.2
地基主 要受力 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迫物范囤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Z>k(kPa) 彻体承重结构、框架结 构(层数) 吊车额定 单 起 单层 择跨 厂房跨度 60;k<80 80S <100 100S <130 W10 丄30S 丄60S 200 W/* <160 <200 <300 W10 W6 Wio W6 W10 层悄况 各土层坡度(%) Ws W5 5〜10 W7 10 〜15 15〜20 20 〜30 30 〜50 50 〜100 W24 W30 W30 W30 架 结构 建放 类(6m 柱距) 型 (H1) 吊车额定 起重量(t) 厂房跨度 (»n) 岛度3) 离度(m) 容积(IH、) W12 3〜5 W12 W30 W13 W50 5〜10 10—15 15—20 20—30 30—75 W30 W50 W30 100、 200 W30 W30 W100 W30 500〜 1000 W18 W40 W20 50—100 烟囱 水塔
5 W30 200 - 300〜 300 500 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 基础下为1・\",且厚度均不小于5in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 外);
2地基主要受力层中如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时,表中砌体承重 结构的设计,应符
合本规范第七章的有关要求;
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丁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度. 荷载情况折合成
与其相当的民用建趺层数;
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囱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3.0.4地星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卜列 规定:
1按地基承我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m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 或承台底而上的
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 力应釆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我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较 效应的准永久组
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让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或斜坡稔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下荷载
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叽
4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血、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 筋和验算材料强
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 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妾验算基础裂缝 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5基础设计安仝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 定采用,但结构
重要性系数Yo不应小于丄・叽
5.1.3高层建筑後形和箱形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
5.3.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5.3.4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按表5.3.4规定釆用v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 地基变形允许值
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表5.3.4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 砌休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 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柱基的沉降差 (1) 框架结构 (2) 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拄 (3) 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t(mm) 桥式吊午轨面的倾斜(按不调整轨道考.虑) 纵向 横向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 尽024 60VHQ0O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笑基础的半均沉降最(mm) 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 地基土类别 中、低压缩性土 奇压缩性土 0.002 0.0021 0.00071 0.0051 (120) 0.004 0.003 0.004 0.003 0.0025 0.002 200 0.008 0.006 0.005 0.004 0.003 0.002 400 300 200 0.003 0.0031 0.0011 0.0051 200
厅&W20 20VH.W50 lUUVHgW15() 150W200 O 200 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JK 7R 717 3 /为相邻基的中心距离(imn);比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5.3.10在同一整体大而积基础上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应该按照卜•部结构、 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进行变形计算。 6.1.1山区(包括丘陵地带)地基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 1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断层破碎带; 2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定性的影响; 3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 4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 5出现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6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设场区的影响。 6.3.1压实填土包括分层压实和分层夯实的填土。当利用压实填土作为建筑工程的 地基持力层时, 在平整场地前,应根据结构类型、填料性能和现场条件等,对拟压 实的填土提岀质量要求。未经检验査明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压实填土,均不得作 为建筑T程的地基持力层。 6.4.1在建设场区内,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形成滑坡的地段,必须采 取可靠的预防措施, 防止产生滑坡。对具有发展趋势并威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 应及早整治,防止滑坡继续发展。 7.2.7复合地基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对丁地基上为欠固结上、膨 胀土、湿陷性黄土、 可液化土等特殊土时,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土休的特殊性质,选 用适当的增强体和施工工艺。 7.2.8复合地基承载力待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 载荷试验结果和其 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 8.2.7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2对矩形截而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 承载力; 4当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扩 展基础顶面的局部 受压承载力。 8.4.5梁板式筏基底板除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外,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 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 8.4.7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8.4.9平板式筏板除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外,尚应验算距内筒边缘或柱边缘力o处筏板 的受剪承载力。 当筏板变厚度时,尚应验算变厚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 8.4.13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除满足正截而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按现 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有关规定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 承载力。 8.5.9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承载力设计要求。 对以下建筑物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tffS; 2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竽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桩基; 3摩擦型桩基。 桩基础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并应符合本规范表5.3.4的规定。 8.5.18柱下桩基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面 进行受剪计算(图8.5.18)0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截面时,尚应对每个斜 截面进行验算。斜截而受剪承栽力可按卜列公式计算: 9.1.3 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用包括下列内容: 1支护休系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选型; 2支护结构的强度、稳定和变形计算; 3基坑内外土体的稳定性验算; 4基坑降水或止水帷幕设计以及围护墙的抗渗设计; 5基坑开挖与地下水变化引起的基坑内外上体的变形及其对基础桩、邻近建筑 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6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及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要求。 9.1.6十.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対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 下结构施丁。基坑十• 方开挖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不得趙挖。基坑周边超载,不 得超过设计荷载限制条件。 9.2.8支护结构的内支撑必须采用椅定的结构体系和连接构造,其刚度应满足变形 计算史求。对排机式支 护结构应设澄帽梁和丿按梁。 10.1.1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町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出发现 与肋察报告和设计文 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 10.1.6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 应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 条件。 10.2.9下列建筑物应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变形观测: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3加层、扩建建筑物; 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5需耍枳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