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说课稿
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化学化工学院08级化学1班的刘兴伟。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镁、铝、铁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用途。本节的“金属与酸和水反应”是在前面“金属的性质的进一步深入和探究。这些知识对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再结合新课标对本课时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钠镁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本课时的难点确定为: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的实验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些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钠、镁、铝、铁与酸和水的反应现象和产物,理解反应的本质;
2)复习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3)复习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将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设计,实践验证科学探究过程,体验实验目的对实验设计,实验观察的指导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及其其他元素性质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课时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并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另外,我将利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假设,进行推断,实验验证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指导学生应用“发现学习法“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为了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将力求把教授转变为启发式诱导,把学生的被动转化为主动,促使学生下去动手做,左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新课标指出,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巧妙复习,精心布置
通过复习初中的金属与酸的反应,进一步提出金属与酸反应的实质,提出金属是否可以与水反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念头和兴趣。布置课外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亲自去验证现实生活中的金属与水接触的实例,让大家知道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2) 设下悬念,切入正题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我们得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并不与水发生反应提出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不与水发生反应呢?给同学们设下悬念,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与兴趣,引入正题。
(3) 演示实验,开展讨论
充分利用实验,突起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色及其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理念,钠与水的反应,让学生了解到活跃金属的反应是如此出色的,与现实生活中的
铁、铜等金属差异如此之大,从而加强学生盼望学习更多化学知识的急迫感。通过实验指导观察实验,让他们踊跃参加到其中,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其原因,培养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的综合能力。
(4) 巧妙设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钠与水反应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提出如何去验证他们的反应产物,让同学们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方案,通过大家讨论,并从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让同学们一步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探究能力。
(5) 强化训练,思维拓展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钠与水反应的本质,提出钠着火时灭火的方法,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本课时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