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发体育特色课程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发体育特色课程 引领学校科学发展

作者:张力勇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第10期

摘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应着眼于人的身体素质,着眼于人的生命成长。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提出“让健康为生命奠基”这一理念,确立“让每个孩子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快乐,让每个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健康发展,让每个孩子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一目标,以民间体育活动为突破口,通过开发体育特色课程,坚持走体育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拓展体育特色建设内涵,引领学校健康科学发展。 关键词:健康第一;民间体育;校本课程;体育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4-0016-03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的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然而,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却依旧不容乐观。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战略主题。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孩子知识,还要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还要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我校很早就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以民间体育活动为突破口,坚持走体育特色发展之路。我们希望,让每个孩子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快乐,让每个孩子在体育运动中健康发展,让每个孩子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我们提出“让健康为生命奠基,让阅读为生命领航”的办学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宗旨,营造“大体育”环境,彰显体育文化,不断拓展体育特色建设内涵。

一、起步:科研先导,民间体育创特色

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是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过程,也是对学校自我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早在“九五”期间,我校就坚持开展“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的研究,拟定了《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编写了《活动设计方案》,参与了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的探索和实践,重视了乡土教材的开发和民间体育的开展,并在“以活动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立足校本,以民间体育活动为突破口,开发活动课程。学校还成立创建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民间体育活动指导小组三级组织管理网络,真正做到以课题为载体,把创建学校特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我校先后两次参加了在温州、上海召开的全国活动课程研讨会,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学校特色建设的经验文章刊于《学校体育》。

我校以科研为先导,把民间体育活动列为学校的特色项目,以毽绳活动为重点,发展毽球运动,全员参与、师生共乐。跳绳、踢毽项目在省、市内享有盛誉,毽绳比赛连续多年在市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夺冠。有4位学生荣获全国体育(跳绳)“雏鹰起飞”小能手称号,历届毽绳比赛共有300多人次在省、市级获奖。早在2000年就承办江苏省首届“金达来”杯中小学生跳绳、踢毽比赛,获小学组团体冠军。在教育科研理念指导下的体育特色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大大增强了特色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促进了特色教育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不断提升了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知名度,学校被评为江阴市AAA级特色学校。 二、推进:满足需求,课程设置多元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载体和依据。为使“健康第一”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我校以课程为载体来形成突破口,通过拓展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创设环境课程等多种渠道,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

(一)拓展国家课程:民间体育进课堂

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是它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竞技性,而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因趣味性浓,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魅力。因此,我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民间体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自觉健身的意识,有力地推进了学校体育特色建设。

一是在教材的呈现上,坚持把学生感兴趣的民间体育项目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适时融入到相对浓缩的基础教材教学中。如:要发展学生跑的能力和腿部肌肉,发展学生手的控制和协调能力,就融入“抛铁环”;要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就融入“打陀螺”;要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就融入“跳绳、踢毽”等等。这样,通过融入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形式来完成跑、跳、投、掷等基本体育技能的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二是根据新课程理念,采用分组活动方式。即在完成主教材任务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民间体育项目:如打陀螺、滚铁环、跳方格、跳皮筋、掷沙包、跳花绳、骑单车等,然后自己组合,通过游戏或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这种根据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民间体育项目,自由活动,学生参与管理的做法,很快改变了以前学生那种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绪。同时,在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组织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三是根据季节及教材内容的不同来安排民间体育项目。如春季放风筝、夏季学游泳、秋季登山、冬季开展拔河比赛等。可以说,民间体育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激发创新意识,寻求人生乐趣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每节体育课的内容组织上,我们以学生能掌握的程度,以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标准,尽可能地为学生准备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自助餐”,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来满足学生运动的欲望,从而发展体力和智力。 (二)开发校本课程:自主选择求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校特色应该有特色课程作支撑。校本课程是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一种凸显,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呈现。

学校体育追求的是人的生命成长与幸福生活的融合,能同时夯实学生的体质基础和智力基础。作为终身体育的必备素养和外显标准,我校明确提出学生体育运动要“四会”:人人会跳绳踢毽,人人会下国际象棋,人人会游泳,人人会一项球类运动。因此,我校的体育校本课程设置主要有三块。

一是按达标要求的必修课。在一、二年级的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节国际象棋课;三、四年级,每周一节踢毽跳绳课;五、六年级,每周一节球类运动课。

二是按特长分组的选修课。主要开设男足、篮球、乒乓球、田径、象棋、羽毛球、踢毽、跳绳等选修科目,打破原有班级建制,重新以项目分类组织教学,每周一课时。

三是按兴趣选择的活动课,开设跳长绳、多足跑、棋类、花样踢毽、踢花毽、滚铁环、丢沙包、跳皮筋……多样化的体育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充裕的选择空间,每周一课时。

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我校每年投入一定经费,添置民间体育课外活动器材,以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许多学生还自备了民间体育活动器材,学校里带一套,家里备一套,确保了体育活动的全员参与。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校园里一片沸腾,活动室、操场、篮球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三)创设环境课程:潜移默化促成长

我校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学生活动室、篮球场、足球场、塑胶跑道、50米标准游泳池等设施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体育活动空间。进入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幅的健身宣传墙画,精心制作的宣传橱窗中有近几年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校运动员获得的奖杯、奖状和各种锦旗。“体育特色墙”呈现的则是一幅幅民间体育活动画面,“让孩子从小学会游泳”、“让孩子在活动中发展”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每一块标牌,每一行文字,每一只奖杯,每一面锦旗都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在积极倡导着健康理念,让学生浸润着体育文化。作为隐性课程的环境课程以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环境影响着学生,起着陶冶、导向、激励等功能,是体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校每年都举行“春夏秋冬”四季运动会,春天的趣味运动会,缤纷多彩,彰显体育的无穷魅力;夏季的游泳比赛,你追我赶,享受体育的无限快乐;秋季的田径运动会,龙腾虎跃,展示体育的勃勃生机;冬季的毽绳比赛,热气腾腾,呈现体育的无限精彩。 三、发展:以人为本,让健康为生命奠基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持续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化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领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子体验生命精彩,提升生命质量。”[1]我校以体育特色为抓手,提出“让健康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恰恰是对生命的重视。

健康的身体乃万事之本,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人的身心健康已经从边缘走向核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体育工作应着眼于人的身体素质,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着眼于人的生命成长,这已使全校上下形成了一种价值共识。近两年,我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乘着阳光体育政策的东风,秉承传统,继往开来,不断拓展体育特色建设的内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进一步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经逐级申报、各级评审并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我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于2011年1月被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我校的体育俱乐部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以体育教师为骨干的组织管理体系,同时聘任有体育特长的非体育专业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兼任教练。俱乐部将从本地青少年实际出发,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并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组织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培训,以适应不同层次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同时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民意识,着力提升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大体育文化氛围。

“春风化雨育新苗”,我校对体育特色建设的执著追求与不懈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冬锻”先进学校、无锡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无锡市第八届运动会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江阴市AAA级体育特色学校、江阴市田径传统学校、江阴市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先进学校……多年来,我校田径、游泳、跳绳、踢毽、国际象棋等项目在市级以上屡获佳绩,还为省、市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健康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理念已深入全体师生心中。 参考文献:

[1]叶澜,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6. 责任编辑:丁伟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