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盖章):
序号 检查项目 排查检查标准及要求 建立、健全并组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行 1 主要负责人职责 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排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组织制定并实行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照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贯彻实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展开安全生产检查,制止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背劳动纪律的行动 发觉事故隐患,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展开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体会 参与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定 参与本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督促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 参与组织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 协助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3 安全生产责任 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车间班组(分公司、场、站)及其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 排查检查情形 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 其他岗位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安全生产工作例会 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 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的整改 设施、设备的保护、保养、检测 危险作业的现场管理 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责任和奖惩 安全生产台帐的管理 应急救援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 安全标准化管理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不同工种和岗位的操作规程 保证具有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保证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用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入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制止以现金或者其他物品替换劳动防护用品的提供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经安全监管部门考核合格,持有安全资格证书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4 5 6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 变换工种教育 转岗、复工教育 实行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安全教育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有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控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工作制度 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并保证安全培训工作所需资金 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期间,应当支付工资和必要的费用 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录培训考核情形 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载明有关保证从业人员劳动安全的事项 生产、生活、储存区域设置以及周边防护安全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 定期组织展开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当立刻整改;不能立刻整改的,应当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进行爆破、设备(构件)吊装拆卸、高空悬挂、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应当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施工;肯定专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展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 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建立运行管理档案,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验、检测,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 7 安全生产管理 织演练,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干人员在紧急情形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至少每半年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实行情形 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 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资质进行审查,并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和谐、管理 连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积极采取信息化等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干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排查发觉的隐患,应当依照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登记,并依照职责分工实行监控治理 对排查发觉的一样隐患,应当立刻组织治理;对排查发觉的重大隐患,应当组织制定并实行治理方案 8 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进程中没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戒备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干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保护和保养,避免事故产生 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害的隐患,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形进行统计分析,向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嘉奖制度 结合实际,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并及时组织修订完善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应急救援组织在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时,应当吸纳与其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的生产经营单位参加 应急救援预案及事故报告 产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刻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产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形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产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刻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避免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缺失 依法妥善处理事故的善后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事故伤亡人员支付赔偿金 10 职业健康检查 ① 是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② 是否对接触化学品、噪声、粉尘的员工安排职业健康体检; ③ 是否每年有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进行检测; ④ 有没有对接触噪声、粉尘、危险化学品的人员要求佩戴相应的合格劳保用品,如口罩、耳塞。 ⑤ 是否有向市安监局办理职业健康申报。 ① 有没有独立危险化学品仓库; 危险化学品储存及使用情形检查 ② 仓库、车间暂存仓、喷漆车间的灯具、排气扇等设备和套管是否都是防爆型; ③ 危险化学品管理和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④ 作业人员是否有佩戴劳保用品如防毒口罩; 9 11 ⑤ 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场所是否有防火和佩戴劳保用品的警示牌; ⑥ 透风情形检查,仓库、车间危险化学品气味浓度是否过高; ⑦ 车间堆放危化品储存不能超1日使用量。 ① 消防系统是否运作正常; ② 灭火器、应急灯、指导灯是否布置公道能正常使用; 12 消防安全检查 ③ 货物堆放有没有阻塞通道和出口; ④ 重点仓库和车间是否有张贴防火标志和出口指导; ⑤ 动火作业有无申报制度和记录等情形; ⑥ 是否有消防演练培训和记录。 ① 特种设备是否有办理使用登记; ② 是否与有资格的保护保养单位签定保护保养合同; ③ 特种设备是否定期进行年检,《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是否超过有效期; 13 特种设备检查 ④ 是否将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易于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⑤ 是否制定有定期检查制度,对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进行检查、校验、检验,并做好记录; ⑥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⑦ 特种设备是否建立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
检查人员签名: 检查时间:
企业负责人签名:
企业整改,复查情形记录:
复查人员签名: 复查时间:
企业负责人签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