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姜夔《扬州慢》同步练习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姜夔《扬州慢》同步练习

检查我的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荠麦( ) (2)戍角( ) (3)黍离( ) (4)豆蔻( )

答案:(1)jì (2)shù (3)shǔ (4)kòu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夜雪初霁( ) (2)荞麦弥望( )

(3)予怀怆然( ) (4)自度此曲( )

(5)解鞍少驻初程( )

答案:(1)雨过天晴 (2)满 (3)悲伤 (4)自己创作 (5)初到扬州

3.请用斜线在下列词句应停顿的地方作出标记。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自胡马窥江去后

(3)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答案:(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2)自/胡马窥江去后 (3)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姜夔,字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尧章 白石道人 《白石道人词集》

5.北宋时期使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的是号称“慢词”圣手的__________,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__________;开拓题材领域,突破音律束缚,创立豪放词风的是__________;南宋初期豪放派的领袖是__________;词风力求典雅,代表格律词派的作家是__________。

答案:柳永 柳屯田 苏轼 辛弃疾 姜夔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扬州慢》,完成6—10题。

扬州慢

姜 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写了昔日____________;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则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运用了________手法,抒发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扬州的繁盛 昔日繁华长街,如今呈现出一片 荒凉景象 盛衰对比 对国事的痛惜伤感

7.“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用了拟人修辞。无情之物怎会“厌言”呢?作者借此写出了扬州人民的痛苦,并对此表示同情。

8.“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

9.《扬州慢》写了哪些景象?

参考答案:景象:夜雪初霁,荠麦青青,废池老树,黄昏清角,寒气空城,波心冷月,桥边红药。这些景象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寄托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无限痛惜之情,并形成这首词令人回味的意境。

10.在这首词中,姜夔大量化用杜牧的词句,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杜牧在扬州生活多年,写了许多关于扬州的诗,描写了当时繁荣的景象,社会影响很大。姜夔身处名都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的一座空城,自然联想到他。杜牧的诗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浩劫后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综合拓展提升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3题。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姜 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②,拟共天随住⑤。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吴松:即今吴县,属江苏省。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生前隐居之地。②第四桥:即甘泉桥,在吴江城外,以泉品居第四得名。③天随,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号。陆龟蒙,苏州人,居松江甫里。辛文房《唐才子传》谓其时放扁舟,备书籍、茶社、笔床、钓具等,优游于太湖之上。

11.“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写燕雁之远去,旨在表明什么?

参考答案:暗喻自己漂泊江湖之感。随云而无心,则喻示自己纯任天然之意。

12.试分析“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一句的意境。

参考答案:这几句怀古伤今,今世如何?只有衰残柳枝当风舞。柳本纤弱,哪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舞”字执著有力,苍凉之中,无限悲壮。此一自然意象,实为南宋衰世之象征。

1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述此词“无穷哀感,都在虚处”,即哀感通过景物写出,试结合词句评析。

参考答案:此词通过眼前之景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上片写燕雁随了流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番秋雨,饱含自己漂泊江湖之意。到结尾处又用衰残柳枝当风舞象征南宋之衰世,苍凉之中,无限悲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