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几年的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学现状有所改观,但也呈现了很多弊端。比如制订数学教学目标不具体化,学生没有体现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存在重大误区,小组合作没有实效。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供大家参考,希望老师们能在以后数学中少走弯路,不犯教学常规错误,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关键词:教学 改革 弊端 解决策略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整体现状有所改观,趋势由盲目随从转向借鉴创新,从流于形式转向学生主体学习,从只关注学生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但在学生情感的激发上、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重大误区,现在将这几年在数学教学中发现的一系列弊端并粗浅地分析提出一些解决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一个纲,围绕这个纲,我们才能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同时,把握教学目标的程度,也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构思与制订对于一节课的最达成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我们目前的教学目标制订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目标的含糊不清、不具体化。
1、学生没有体现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已制订,但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把本课要完成的目标忘之遥遥。教学中只注重教师个人知识的表现,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学习,出现了教师为中心的误区。
2、教学目标的自主化。
在目标的制订中,教师反映仅靠自身对教材的理解经验粗略地制订目标,教学目标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同时,很多教学目标只彰显知识技能的培养,而缺乏情感、思想的熏陶。 二、教学过程实施存在问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近几年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如课堂活动多了,由原来班级的死气沉沉变得气氛活跃,同时在这种热闹的课堂中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有的教师过分模仿名师课堂,没有对迁移过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导致课堂看似活跃,其实根本没有完成大纲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节好课不能只看课堂气氛,而重在看效果。
三、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培养。
数学知识包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显性知识的教学只需教师直观讲授就能达到目标,而对于那些不好直观讲授的知识即隐性知识,要靠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分析与思考才能吸收、内化。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机械、重复练习,而对于某些知识的理解缺乏思考、分析,导致知识理解的独立化,不能做到知识的良性迁移。
四、合作交流只限于形式,没有落实。
新课改提倡小组合作交流,此项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之上,培养小组聚合力,共同解决难题的一种互动活动。而在实际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往往只注视优生的探索而不能细心倾听中、差生的陈述、讨论。基本上成了优生表演的舞台,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也不能俯下身子深入小组讨论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基于上面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教师应积极想法解决,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案,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快乐成长的乐园,真正体现学生素质化教育的主渠道。
针对上述教育出现的问题,谈一谈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标。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作为教师长期生存的一种倾向,要想做一名符合社会教育发展的合格教师。必须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在教学中除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扮演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注重育人角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事要做到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真正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人才。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质量。教师素质除了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研究及创新能力。如果教师不能从一定的高度驾驭教材,那么他的教学会出现很尴尬和被动局面,学生听起来也很费劲。如何才能高效率的组织教学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改后数学教材,很多教师感觉比老教材更难讲授了,其实不然,新教材不仅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要想转变上述错误看法,教师必须
要转变教学思想。老教材图文并茂,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题目,教师只要按照书的呈现的题目稍微讲解、引导一下,学生便能清松的接受,这样教师教的省心,学生学得容易。其实老教材的弊端是很严重的,它扼杀了学生知识发展的广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课改后的教师,呈现的内容有的是纯图片、有半文半图片的、纯文字的。信息内容更加贴近于日常生活方面,更贴近于学生的现实,信息结构完整或不完整。对于新课改信息,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呈现课改后的新课堂。学生才能受益,教师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2、小组合作要有实效,不搞形式。
首先,小组讨论的问题要否有价值,如果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拿来讨论,那真是太浪费时间了,因此小组所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挑战性。其次,汇报的时候,不能只听优生的陈述,更要注视中、差生的讨论并给予适时的评价。最后,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其中,对于难于理解的问题,给对学生做多层次的引导,并做一定的记录,不断总结经验。
总之,要解决新课改下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掌握新理念,研究新教材,创新新教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为社会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2.《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现代数学思想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