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ENVIR.MANAGEMENT 青海省湟中县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治对策 徐玉莲 (青海省湟中县农村能源建设推广站,青海湟中81 16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渐严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青海省湟中 县部分农村实地调研,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危害,提出防治对策建议,以此呼吁重视并有效解决农村农业面源污 染,使农村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文章编号:1005—4944(2013)Ol一0069—03 农村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加强 中可利用草场9.533万hm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 村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到环境保 护,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工矿企业所造成的点源污染, 却忽视了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的不合理使用 及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等造成的农业 5.379万hm ,其中粮食作物3.174万hm ,油料作物 1.508万hm ,蔬菜0.521万hm 。201 1年全市实现粮 食总产量14.68万t,油料总产量4.3万t,蔬菜产量 1.86万t。在畜产品产量中肉类总产量3.84万t,禽蛋产 量0.16万t,牛奶产量0.49万t。 面源污染,这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凸显,必须采 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2.1种植业污染 湟中县是青海省的农业大县,种植业是主导产 业。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普遍应用,而且存 在着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据统计,湟中县201 1年全年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 素等营养物质、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质、土壤颗 粒等沉积物,从非特定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对大气、 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通过农田地表径 流和地下渗漏造成水体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 使用化肥12 285 t,其中磷肥3 526 t、氮肥4 583 t、 复合肥3 139.2 t;农药使用量37.325 t;使用地膜40 t;秸秆产生量2.9万t,其中丢弃量为1.82万t,田问 焚烧量0.04万t,还田量0.08万t,饲料0.43万t,燃 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养殖及水产养殖和农村 居民。 l湟中县农村基本情况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隶属西宁市,是青海省 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辖区10镇5乡、413个 行政村,总面积26.885万hm ,总人口48.34万人,其 中农业人口44.4l万人,耕地6.992万hm 。平均海拔 烧0.31万t,原料0.16万t、其他0.06万t。目前,农民 通过化肥、农药的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湟中县农田 施肥的方法有2种,一种方法是在可机耕地采用机械 化化肥深施技术,包括机械分层条播、沟播等技术,这 种施肥的方法,化肥的利用率较高;另一种方法是在 2 435 m,年平均降水量537.6 mm,蒸发量986.7 mm, 年平均日照为1 420.1 h,年平均气温3.7℃,最高气 不能使用机械耕种的地块采用表面施肥,即化肥的 撒施,造成了化肥的挥发、流失严重,化肥利用率不 温30℃,最低气温零下22.7℃,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 候。总耕地面积6.992万hm ,其中水浇地1.772万 hm ,浅山地1.78万hm ,脑山地1.535万hm ,临时性 耕地0.98万hm 。全县拥有天然草场29.65万hm ,其 69农业环境与发震2…3霉鳕}期 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平均已达 50%~60%,而我国只有30%左右。按化肥利用率30% 计算,每年流失的化肥就有3 685.5万t;以农药的吸 收率30%计算,农药的年残留量为l I t。这些未被利 环境管理・ENVIR.MANAGEMENT 用、吸收的化肥和农药就会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严 重的污染。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推广,实现了高 产、稳产的同时也产生了废旧残留农膜。残留在土壤 中的农膜积累后破坏了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的渗透 性能,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湟中县“菜篮子”工程 项目的实施,大棚蔬菜在丰富“菜篮子”的同时,也付 出了较大的环境代价。菜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普 遍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大棚蔬菜地的 土壤污染问题日趋凸显。 2.2养殖业污染 畜禽养殖是湟中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 一。全县农村规模化养殖大户较少,大多是小型分散、 以户为单位的养殖方式,人畜混居,畜禽粪便随处堆 放,蚊蝇滋生,很容易造成人畜传染病的发生。据调 查,2011年湟中县扶持建设养殖基地1O个,新建畜 棚l4座;生猪生产基地26个,生猪年末存栏l4.35 万头;建成肉牛养殖基地24个,牛年末存栏量8.73 万头;羊年末存栏量32.19万只;奶源生产基地l0 个,奶牛常年存栏量达到2 485头;家禽养殖基地2 个。畜禽养殖场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畜禽粪便、 废气等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对当地环境造成污 染。据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相关资料,“过量氮 元素在土壤中富集,可能致癌”。恰恰畜禽粪便中氮元 素含量较高,氮元素在土壤中转化成硝酸盐,通过水、 粮食、蔬菜等进入人体,长期富集,影响人体健康。在 农村随处可见的畜禽粪便堆积发酵后,产生的氨、硫 化氢等有害气体,影响空气质量,且氮和磷含量过高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3生活垃圾污染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生活 污水、生活垃圾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生 活垃圾越来越多,经调查2011年湟中县农村生活垃 圾产生量为1 8.652万t,农村医疗废水产生量为7 056 t,医疗废物25.2 t。由于没有及时进行规范处置,随 意堆放在露天。特别是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农药包装 物等随意堆放,成为病菌的传播源,加剧了农村生态 环境的恶化。另外,由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及诸多因 素的制约,目前农村基本无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染处理 设施,仅通过简易明渠随意排放,导致污水横流,污染 环境;其次,长期以来农村生活垃圾利用率低,废弃的 塑料袋、医疗废物等被吹到房前屋后、田间、树梢,使 农村环境日趋恶化,污染物已超出环境自净能力。 湟中县201 1年县城生活污水处理量约85.74万 t,化学需氧量(COD)213.1 t、氨氮21.8 t。由于对污水 处理厂缺乏监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偷排或处理未 达到要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污染物又超标 进入水体,污染环境。 2.4水土流失严重 青海省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高原气候,生态 环境系统整体化比较脆弱。受风、水、冻融侵蚀的面积 已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6%,黄河流域侵蚀程度是全省 最严重的地区,长江流域是全省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 区域。全省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0.21万km ,累计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7万km 。湟中县距省会西宁 市22 km,地处青海东部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严重。 3防治对策 3.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每 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 到环保工作中来,人人具备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 义务,才能真正解决环保问题,更好地保护和美化我 们的家园。目前,农村环境宣传教育比较薄弱,农民环 保意识普遍淡薄,在农村大力宣传普及环境科学知 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营造农村环境文化氛围势在 必行。建议各部门通力协作,采用广播、电视、科技培 训等形式,积极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农业面源污染知 识,加强村级农村环境卫生知识和技术培训,积极引 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让 农村环境保护变成生产者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农业 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 3.2因地制宜,逐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抓住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根据 省委、省政府“百企联百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要 求,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环保项目,加大对农村环保 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改善湟中县村镇布局散乱,环 境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等问题。统一规划,加大资金 Agro—Environment&Development 70 环境管理・ENVlR.MANAGEMENT 投入力度,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 施,集中处理农村污水,减少COD等排放量。另外,建 立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和集中处理机制。建立“户 制度,确保养殖业“三废”实现达标排放;三是坚持资 源化、减量化的原则处理畜禽废物。在种植业生产中 最大限度地利用畜禽废物,并通过“雨污分离,干湿分 离,粪尿分离”等多种措施削减废物排放量。积极采用 农业部规划设计院新实验成功的MCT干法沼气发酵 工艺技术和日本光洋生物化学株式会社新型生物有 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集转运处 理系统,统一进行垃圾处理。进一步巩固农村户用沼 气建设成果,大力实施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大中型沼 气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建造卫生厕所等,彻底改变农 村“脏、乱、臭”的面貌。 3-3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农用 机肥技术高效处理畜禽粪便,有效解决传统养殖业产 生的粪便污染环境问题;四是强化畜禽养殖业管理。 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对“三同时”配套 化学品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我国施肥技术的重大改革, 是农业生产中科学、计量施肥的开始。该技术通过对 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测试,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的状况, 根据种植作物需肥规律及土壤养分的状况计算出所 需的各种肥料及用量,合理安排基肥、种肥、追肥及使 用比例以达到作物的目标产量。农民误认为施肥越多 产量越高,而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合理是导致化肥利 用率不高的主要因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有效控 制化肥投入量及各种肥料的比例,即不增加化肥投 入,只调节N、P、K等肥料的比例,以实现提高作物品 质、节约成本,达到增产增收目的。另外建议采用化肥 机械化深施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降低N、P向 水体迁移和N O向大气的排放量。 严格控制农用化学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特别 是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使用低毒低残留 农药,积极推广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力发展生 态农业、有机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有机食品、绿 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控制农膜的用量,建立农膜回 收机制,引导农膜回收利用,减少“白色污染”。 3.4积极扶持引导,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区,合理发展畜禽养殖业。一 是鼓励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 农民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物,减轻畜禽废弃物对环境 的污染;二是疏、堵结合,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引导 并提倡农牧结合,实现种养平衡一体化,从源头及生 产过程中控制并减少废物的排放。严格规范畜禽养殖 场准人,在选址和布局上要求符合环境功能区和水质 保护要求,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 71农业环境与发联2《)ij年第}期 不完善的畜禽养殖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相关规定严格要求,严防畜禽“三废”经扬散、冲 淋、溢流、渗漏而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五是要严格环 保准入,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履行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3.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治水土流失 湟中县气候高寒干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 比较脆弱。今后要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多措并 举,加强生态修复,推动农村自然生态保护。严禁对草 原、森林和水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保护和恢复生 态系统功能为重点,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监管,遏制新 的人为生态破坏。实施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天然 林保护力度。结合林权改革制度,继续巩固退耕还林 和封山禁牧成果,不断推进荒山造林和绿色家园建 设,深化义务植树造林工作,加快“农村小康环保行动 计划”实施。扩展牧草种植面积,推进舍饲圈养,处理 好封山禁牧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建立封山禁牧的长 效机制。大力开展“绿色文明家庭”、“生态示范村 (乡、镇)”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争创绿色家园示范 户,倡导树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改变 生态无成本观念。 参考文献: [1】范栓喜.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治对策【JI.农业环境与发 展,2010(1):68—73. 作者简介:徐玉莲(1966.-),女,青海湟中人,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 农业技术推广。 收稿日期:2012—12一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