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A [解析]“日常性”强调平时常做,“特殊性”强调不常做。这里强调读书人学诗词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很平常;“感慨”强调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语境强调慨叹而非领悟;“减损”强调部分损失,“消亡”强调消失、灭亡。 2. B [解析]A.前面是名词短语,与“但”不搭。C.“它”与后文“吟诵”发生主语重复。 D项错误同C,“本应”位置不当。
3. D [解析] “‘史’为《史记》……”错误,应为史书。 二、(9分,每小题3分)
4. D [解析]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错,文中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5. C [解析] A项“都必定”太绝对了;B项不是“不是因为...,而是因为...”,应该是“不光是因为...,而且是...”; D项“新的范式一旦形成,就会冲破一切束缚和限制,彻底解放”有误,文中:“一个范式一旦形成,就会束缚我们对事物的想象力”。 6. D [解析] A项“强制”有误;B项“被动局面”有误。C项,错在否认科学家的贡献。三、(15分,每小题3分) 7. B [解析] 举:带领,率领。
8. C [解析] C都表被动。 A项连词,以致∕介词,因为 ;B项代词,那,指玉壁之战∕反诘语气,难道; D项助词,的∕定语后置标志,不译 9. D
10. A [解析] ③句是崔猷献的良计。⑤句说的是吴明彻早期的战绩。
11. B [解析] “曾在两地大败北齐的高欢”有误,两次大败高欢都在玉壁,第二次玉壁的守将也不是王思政。 四、(25分) 12.(7分)
(1)(吴明彻)的将略和才学,公卿们把它看作是一流的。( “以为”译为“把……作为”,1分;“举首”译为“一流的,顶端的”,1分。)
(2)然而他后来在进攻北周的彭城时,被王轨围困,王轨计划切断陈军的归路。(“为……所”译为被动句式1分,“遏”译为“切断、阻断”1分,句意通顺1分。)
(3)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是我的事。(“长算远谋”1分,“也”表判断,1分。) 13. “居功自傲”“大意轻敌”“刚愎自用”“自矜功伐”“恃功矜能”“不懂进退”等意思接近即可,每个1分,共3分。 14.(9分)
(1) B [解析] “军中女战士能征善战 ”身份和形象都不对。应是“表现了边塞的风土
1
人情”。(3分)
(2)对可能发生的叛乱的极大厌恶,也向朝廷和世人发出非常强烈的战争警醒,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与渴求和平的愿望;如“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等句以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匈奴”犯边的故事来寓含对国家将或发生战乱的隐忧,“何时天狼灭?父子得安闲”则表现了戍边将士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 (3)不同点:“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雪白的锋刃上流洒着赤红的鲜血,连茫茫的流沙都被染红,正面描写了战争的惨烈,“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只写了战后的现象:因为全军覆没,战后驻地的营帐都无人收拾,失去主人的战马因认识残破的军旗而从战场上归来,侧面反映了战争的凄惨景象。(2分)相同点:均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战争的惨烈。(1分) 15.(6分)
⑴ 知来者之可追 ⑵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⑶ 梦入芙蓉浦
⑷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每句1分) ⑸ 有志者,事竟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符合情境的都可以给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五、(21分)
16. B C [解析] B项,“说明此地并不十分荒凉,还有乐队在演奏”推断错误。乐声是作者的幻听,并非真实具有;C项,“都是通过‘聆听’产生的”不准确,应是大多是通过“聆听”产生的。(4分)
17. 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答出任意两种即可得2分),①用“光阴煮海”这个新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张掖经过几亿年的地壳运动,由汪洋大海变成了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的彩色丹霞地貌;②作者将“光阴”物化成人才能具有的行为 “煮” “熬”大海,巧妙而形象地写出了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经历了大自然几亿年的风化、侵蚀,突出了时间之久、变化之大;③“蜜般柔软,糖果般多彩,极地冰川般肃穆”,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从质感、色泽、造型氛围等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掖丹霞地貌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气势磅礴的壮观美景(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与惊叹(1分)。
18. ①九月风里的驼铃声;②脚下古老的土地下“叮叮咚咚”的流水声;③猎猎风声里苍凉、悠远的乐声;④古往今来张掖的河西走廊,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一曲曲动人的音律;⑤军马场一匹解甲归田的汗血宝马的耳语;⑥李白的朗声吟诵;⑦半梦半醒间朋友的闲谈;⑧熟悉的乡音、母亲的耳语。(每点1分,答出任意五点可得5分。)
19. ①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唐代焉支山下军民的活动,他们热情豪爽、不畏艰难的性格,及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作者引用诗句有力地证明了此地在历史上的重要地
2
位和作用(1分),印证了 “回家”是人们共同的心声(1分)。②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酒从战争符号变成和平生活象征的描写(1分);③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1分)
20. ①对河西走廊、丹霞地貌壮美景观的热爱与赞叹; ②对河西走廊历史上曾经创造的辉煌的缅怀与追忆;
③对丝绸之路、商贸之旅、中西文化交融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崇敬; ④对国泰民安的祖国的赞美与祝愿。(答出任意三点得3分) 六、(11分)
21. ①促进了我国果菜种植业的发展。②素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③都对素食文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每空2分,共6分) 22.略(5分) 七、(60分)
23.(60分)
【文言参考译文】
从古到今,威名赫赫、功高盖世的将领元帅,在晚年出现失误以致不能善终的,大多数是因为居功自傲、大意轻敌。刘备手下的大将关羽,在万马千军中亲手杀了袁绍帐下的名将颜良、文丑。等到在樊城攻打曹仁时,又大破于禁等七军,关羽威震一时,最后竟逼得曹操准备迁都许昌来避其锋芒,他的威名可谓无与伦比了。可是,高傲的关羽竟没有识破吕蒙、陆逊的欺诈,最终堕入孙权的计谋之中,父子同时被擒,以致坏了刘备的大事。
西魏的王思政在守卫玉壁时,高欢连营四十里围攻他,最终因人困马乏、天气严寒而退兵。当王思政移镇荆州时,举荐韦孝宽代替自己守卫玉壁城,高欢乘机率东魏重兵大举围攻玉壁,经过五十天的激战,东魏损兵折将,大败而归,这都是王思政的功劳。在那以后,王思政想把长社县作为行台治所,特意给崔猷写了一封信,崔猷回信说:“襄城郡控带京师和洛阳,是现在的战略要害,一旦有敌情,也好相互接应。颍川郡临近敌境,又没有山川的险固作为屏障,不如重兵驻守襄城,同时派遣良将守卫颍川,那么里外防守都很牢固,人心容易安定下来,即使有难以预测的事情发生,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西魏丞相宇文泰命令依照崔猷的计策出兵,可是王思政再三坚决请求,并立下军令状:敌人水攻一年、陆攻三年之内,不再要求朝廷发兵救援。不久,颍川郡被高澄攻破,王思政自己也成了俘虏。
东魏将领慕容绍宗曾击败侯景,当时的将帅都不能和他相提并论,但是在进攻颍川时,却不懂得进退,最终投水自尽。
吴明彻在陈国非常衰弱的情况下,率兵向北攻打北齐,(吴明彻)的将略和才学,公卿们把它看作是一流的。他的军队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收复了江北的全部土地。但是,后来在进攻北周的彭城时,被王轨所困,王轨计划切断陈军的归路。萧摩诃请求发兵击退王轨,可吴明彻没有采纳,还狂妄自大地说:“拔起敌旗,冲锋陷阵,是将军你的事;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是我的事。”在十天之内,陈兵在水上的退路就被切断了。萧摩诃又请求秘密突围,可吴明彻仍然不答应,最终吴明彻被北周军队活捉,三万将士成了北周的俘虏。这四个人所犯的错误,如出一辙。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