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探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34卷第5期2019年10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Gu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Vol.34No.5Oct.2019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探析

吴建生,唐小平,谢永盛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产业和教育在资源、信息方面充分融合,

而新工科是随着产业发展变革而成长出的新兴的工科领域。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如何建设和地方产业需求高度吻合的计算机类专业群是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立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政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探索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路径,推进跨学科专业深度融合和探索开放共享的新工科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对策。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工科建设;专业群中图分类号:G6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126(2019)05-0113-05

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已经成功对接国外高等教育,达到国际工程学位互认标准,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出一大步。高校工程教育全面融入世界和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高等教育工程学位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实现我国工程教育与国际工程教育的接轨。在此背景下,为了培养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应对科技创新挑战,国家提出“新工科”概念,并以此通过“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行动开展落实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1]。新工科专业是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相关工科专业。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这些人才需要有工程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具备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而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科交叉,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专业教学,这也为计算机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要2016年6月2日,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说求。目前,新工科中的计算机类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等。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有助于推动学科融合教育,促进新工科建设,[2]同时也有利于改造传统专业。本文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为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的路径。一、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一)校企合作教育发展的决定》,文件提出要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深化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办学体制机制,形成多元办学格局模式;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强化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实2005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收稿日期]2019-09-2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01701015022、201702043066、201802111029);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专业校企融合‘共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8JGA310);2018年度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校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物联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8GKSYJGZ02)。[作者简介]吴建生(1974—),男,陕西咸阳人,教授,研究方向: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智能计算。

113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践,形成课堂延伸到车间的人才培养模式[3]。这是在国家层面上最早对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的指导意见。2006年11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的人才培养模式”[4]。文件明确了校企合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就业为主要导向,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规范化。”[5]从国家层面的各项政策文件中可以解读出: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新办学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实用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车间、生产第一线实践实训充分融合,以及构建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企业生产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二)产教融合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5月,国务院在发布的中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建设的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其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目标是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6]。该文件首次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并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同时,文件也首次提出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采取试点推动和示范引领的方式,促使和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政部联合出台了2015年10月,《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7],文件明确提出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突破口,强调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办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目的是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此外,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文件明确规定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14项主要任务,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该文件为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制定了任务和线路。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2017年12月,国务院出114

2019年第5期(总第141期)

台《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8],规定了“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3项原则;深化产教融合“统筹协调,共同推进”的主要目标。可以说,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未来10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让“产业”和“教育”在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人才共育等方面充分联动互动和充分融合,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和社会协同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出台[9],文件提出建设培育《建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将企业纳入国家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提升企业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举办教育、深度参与“引企入教”改革、推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化规范化等做出明确规定。这些措施和办法将企业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先进管理、创新文化等要素和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充分互融互通,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得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形成合力推进教育发展。(三)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关系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是在伴随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兴起时间较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相对滞后。校企合作中的“校”是指学校,“企”是指企业、行业。高等院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学校是主体,企业是合作者,校企合作体现学校与企业在同一框架下的合作关系,完成人才培养目标[10-11]。产教融合中的“产”不仅是指产业,也包括产品;不仅是教育教学,也包括培训。产教融合体现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企业与高等院校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共同肩负起社会责任,彼此高度互补并成为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关系。产教融合本质是生产和教育培训的一体化,在生产实境中教学,在教学中生产,生产和教学密不可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创新升级,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产业界和高校联合的紧密程度,以此推动社会人才培养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新工科建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

群建设困境

(一)计算类专业群建设重要性有待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进行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促使不同学科专业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的能力、知识融合的能力,以“教”吴建生,唐小平,谢永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探析

同育人的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和引导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实验实训的时间不足,没有足够的机会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无法有效促进产业和教育联动的发展格局。及实践创新能力[12]。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与教学改革普遍比较重视,但是对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计算机类专业群的目标还不够清晰,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转等还处在探索阶段[13]。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育模式,也有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也有计算机专业群建设方案,但是三者的融合建设却不到位,致使建设方案条块分割,没有形成合力推动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二)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融合度有待提升计算机类新工科专业群建设需要相关计算机专业地充分融合,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类新工科的研究和实践。当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时,采用以“专业+方向”专业群建设思路,这只是计算机专业群建设的初级阶段,并不能真正促进新工科的发展。新工科理念下的计算机类专业群要求的是不同学科、不同技术地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并无主次与专业方向之分,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学到的新知识受到启发,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如物联网工程与大数据、云计算的有机融合,大数据与软件工程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数学专业融合。此外,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有新工科的计算机专业,但仅仅是在专业内部进行新工科实践,没有实施跨学科交叉融合。(三)产教融合下新工科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有待提升究与实践的通知》中制定了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和行动构建工科专业的新结构;②根据技术的发展改革教学内容,更新知识体系;③根据学生的志趣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④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的新生态[14-15]。这四个方面促使了高校在新工科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强调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16]。但是部分院校对产教融合、协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三、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开展计算

机类专业群建设路径

计算机类专业群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新工科专业都和计算机类专业群相关,建设和发展好计算机类专业群对一个学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地方应用型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主要对接当前和未来地方产业发展需,主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现有工科专业的交叉复合、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所在办学地广西来宾市,2016年开始建设广西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急需大量有关智慧种植、智慧养殖、智慧物流相关的物联网专业人才。为此,学校在2016年申报并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并于2017年开始首届招生。物联网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他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工科专业。学校将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未来学科专业与平台建设的主攻方向,先后围绕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新工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传统专业),改造原有的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组成五个相关专业组成专业群,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围绕地方产业需要制定,形成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相互融合、多技术融合、相互借鉴,不分主次初步实现构建与地方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群,达到教学资源共享,各专业人才培养职业面向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路线,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产业需求建专业,图1计算机类专业群中的专业职业面向图

115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通过开展物联网工程和大数据两个新工程专业带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的发展形成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通过学科交叉、专业群联动建设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构建专业教师队伍,形成优势特色研究方向,树立人才培养品牌。(二)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计算机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工程项目研究工作,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针对上述内容,学院分别和中科曙光睿翼教育集团、东软集团、中关村软件园教育基地等共同申请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项目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共融共享大数据师资队伍模式研究与实践”“物联网—大数据—软件工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等11项。从不同层面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讨,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新思路和新方法。学院积极培育“校中厂”“厂中校”,先后和中关村软件园共建“中关村软件园软件学院”,和中科曙光共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和来宾市农业投资发展公司、来宾市国营凤凰华侨农场共建“来宾市智慧农业应用研究示范中心”等。学院和企业共建、共育、共管: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或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制订、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承担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等。积极实践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实习实训、课程转换、线上线下学习辅导、创新能力培养、就业保障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专业群共建,课程共创、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就业共筑、项目共研等灵活的协同育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提升计算机类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在建设计算机类专业群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学科专业、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实验实训以及科技服务方面和广西来宾现代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来宾市红河红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国营凤凰华侨农场等三家企业共建“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农业实验室”“来宾市智慧农业人才小高地”和“来宾市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加强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应用研究与应用开发,服务来116

2019年第5期(总第141期)

宾市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支撑园区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提升服务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并进一步培养物联网、大数据、软件开发等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为校企“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大空间,反哺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园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提升专业群服务社会能力。(四)政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计算机类专业群学生创新能力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来宾市科技局、来宾市科技企业孵化中心、来宾市青年创业孵化园共建的来宾市“众创”科技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引导、咨询、服务、培训的导师队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学院利用平台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群学科交叉的优势,重点建设智慧农业物联网创新创业团队、农业大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团队、3D打印创新创业团队和教育机器人应用等四个创新创业团队。这种“众创科技服务平台+计算机类专业群”模式放大了计算机专业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集聚效应。目前,计算机类专业群在校生完成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注册科技型初创企业11家,其中,2018级毕业生创办的企业——广西大新科技,每天营业额已达10万元,带动学生就业70多人。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计算机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培育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将毕业设计与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扶持创新创业团队结合学生社团开展活动,以此推动计算机类专业群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结束语

新工科专业建设对国家未来竞争力非常重要,是2025”计划实现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的保障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强国的重要举措和手段。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依据《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标准》,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对计算机类专业群联动互动协同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其中包括: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计算机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提升计算机类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政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计算机类专业群学生创新能力。广西科技师范学院计算机类专业群经过四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效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四年的建设,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探“中国制造吴建生,唐小平,谢永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探析

[R/OL].(2015-10-23)[2019-08-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索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规律,推动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

的若干意见[R/OL](.2017-12-19)[2019-08-06].http://www.[9]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

(试行)[Z].2019-03-28.

[10]刘士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异同论[J].高教学刊,2018

(10):191-193.

[11]管丹“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概念辨析[J].职教通讯,[12]吴佳清.新工科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

[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70-72.

[13]张娜.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计算机时代,2019(7):54-5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司.教育部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

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R/OL](.2017-2-20)[2019-08-06].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702/[15]吴爱华,候永峰,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

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7-15.

[16]蒋宗礼.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改革[J].中国

大学教学,2017(8):34-39.t20170223_297158.html.2016(15):38-41.

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1]潘章,陈静,张聚涛“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2):82-84.[2]武鹤,孙绪杰,魏建军.面向新工科的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

级路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8(6):12-16.[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

定[R/OL].(2005-10-28)[2019-08-06].http://www.gov.cn/[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

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OL](.2006-11-16)[2019-08-0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64/[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OL].(2005-10-28)[2019-08-0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00704/21822.html.

zhengce/content/2008-03/28/content_5549.htm.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

育的决定[R/OL](.2014-05-02)[2019-08-06].http://www.[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

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AnAnalysisoftheConstructionofComputerSpecialtyGroupsinAppliedUndergraduateCollegesundertheModelofIntegrationof

LaborandEducationandCollaborativeEducation

WUJiansheng,TANGXiaoping,XIEYongsheng

(CollegeofMathematicsandComputerScience,Gu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Laibin,Guangxi546199,China)Abstract:Thecombin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isatalenttrainingmodelgeneratedalongwitheconomicdevelopment.Theindustryandeducationarefullyintegratedinresourcesandinformation,andthenewengineeringisanewfieldofengineeringthathasgrownwith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Basedonthe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collegesunderthecoope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withtheopportunityofnewengineeringconstruction,howtobuildacomputerprofessionalgrouphighlyconsistentwiththe

localindustryneedsisthekeytothedevelopmentofcomputerscience.Basedonthecoope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thenewen⁃gineeringspecialtyistakenasanopportunity.Onthebasisofinternationalengineeringeducationcertificationstandards,student-cen⁃andbuildingacollaborativetechnologyinnovationplatform.Politicalschoolsandenterprisesjointlybuild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platformsandothermeasurestoexploretheconstructionpathofcomputerprofessionalgroupsthatadapttothedevelopmentoflocalappli⁃theconstructionofopenandsharednewengineeringprofessionalgroups.

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colleges,promotethedeepintegrationofinterdisciplinarymajorsandexplorepracticalcountermeasuresfor

Keywords:collegeenterprisecooperation;integrationofmaternityandeducation;newengineeringconstruction;specialtygroup

(责任编辑:戴宇)tered,dockinglocalindustrydevelopmentneeds,strengtheningtheintegr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

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