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 单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 西藏问题

2.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

A.外交问题 B. 国际政治问题 C. 内政问题 D.中美关系问题

3.“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

A.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 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祖国统一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4.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

5.中国政府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目的是 A.准备最后用武力解放台湾 B.以武力争取台湾统一

C.防止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去 D.对付台湾人民

6.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有 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B.立法权、司法权

C. 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行政管理权、司法权

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叶剑英

8.台湾同胞是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依靠的基本力量。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得到台湾大多数人民的理解与支持。与此相关,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项重要方针和基础性工作是 A.寄希望于两岸谈判 B.寄希望与台湾当局

C.寄希望与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 D.寄希望与台湾人民

9.2008年5月26日至3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这是60年来第一位中国国民党现任主席访问大陆。

A.马英九 B.王金平 C.吴伯雄 D.连战

l0.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

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二、多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构想

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 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祖国统一是

A.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和夙愿的集中体现 B.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C.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D.中国封建大一统思想的全面继承

3.“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C. 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回归祖国享有高度自治权。 D. 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向社会主义制度转变

4.我国政府以“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坚持“一个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可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完全自治 C.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我国党与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

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B.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一样,都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6.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

A. 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遭受殖民侵略的百年国耻 B.“一国两制”构想切实可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可重要的一步 D.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7.台湾问题是

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 C.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8.“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

9.贯彻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就要大力推动两岸的交流一合作,主要指“三通四流”,即 A.直接通商 B.直接通航

C.直接通邮 D.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10.台湾统一后保持原有制度不变,具体是指 A.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B.台湾的生活方式不变

C.台湾同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及民间交往不变 D.台湾的民主制度不变

三、辨析题

1.“一国两制”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灵活运用与发展,拓展了和平共处原则的适用范围。 2.平解决台湾问题就应该放弃使用武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就不会有和平解决。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界委员时,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材料2: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材料3:

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携手共进,戮力同心,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会上讲话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2) 以和什么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 (3) 新形势下如何努力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4)

第十二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A 5.C 6.C 7.C 8.D 9.D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 4.ACD 5.ACD 6.ABCD 7.BCD 8.ABCD 9.ABCD 10.ABC 三辩析题 1.答案要点

正确,和平共处原则原指的是国际关系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长期和平相处的问题,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却是用它来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相处问题。

2.答案要点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中国党和政府始终保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同时也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一个战略问题。

(1)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古往今来的国家统一,大都以武力统一,即使是和平统一,也无不以武力统一为后盾。

(2)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中国政府一旦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分裂祖国的台独势力就可能任其自流,为所欲为,外国势力也可能会为所欲为地染指台湾问题。

(3)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台独势力分裂中国或者长期以拖拒统的意图。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材料分析题

(1)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祖国统一,目的是维护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追求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也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我们一定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有利于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于两岸积累互信、解决争议,有利于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第一,提出“台独”分裂活动违背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是没有出路和注定要失败的。 第二,提出了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第三,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第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第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第六,两岸关系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