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及其最后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国由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虽然不能说抗日战争是单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处于历史上进步时代的主要代表,却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一个方面,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制定了正确的抗战指导方针。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伟大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由此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战争指导方针。
第一点,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努力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其中明确提出共产党和红军愿意同包括国民党在内的一切抗日党派和团体,共同抗日救国。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初步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方针。
第二点则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一条全面的抗战路线。毛泽东明确指出,应该使我们共产党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必须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作斗争。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这时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十个月,中国人民饱受痛苦。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它清晰地回答了有关抗日战争的种种问题,解答了人们的思想疑惑,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提出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战中流砥柱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
第二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中国的华北、华中等大片国土和华南的一些战略要地落入敌手,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八路军、新四军在正面战场作战不利的情况下,迅速插入敌后,发动起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创建了令世人瞩目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短时间内,在敌后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是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就逐渐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而以其主要的兵力把守占领区,这是抗战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转变的一个重要条件。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八年作战中逐渐成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成为中国坚持持久战的台柱子,争取胜利的主力军,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
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
随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日臻成熟完善,中国共产党从各方面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就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个非常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根据地的建设。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还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除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以外,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科学技术建设等方面都取得
了很大的进展。这样和谐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对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坚持抗战,直至取得抗战最后胜利,应该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综上所述的三个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的一个充分表现。对于这一点,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章当中就指出,他说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个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人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当知识大讲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