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欧阳询楷书结构(五)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欧体楷书上紧下松的结构原则。
2.掌握上紧下松的结构原则,准确临写汉字。
3.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书写端正的良好书写习惯。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欧阳询楷书结构(五)》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板块包括“上紧下松、我来动笔、练一练、比一比”四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欧体楷书上紧下松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上紧下松的结构原则书写汉字。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上紧下松的结构原则。
难点:书写时准确表现上紧下松的结构特征。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德”字,请学生用上节课所学,说一说“德”字的空间分割关系。
2.教师引导揭题:“德”字上密下疏,说的是它笔画间的空间布白关系。其实,如果我们关注“德”的笔画,还可以用另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结构特征——上紧下松。出示本课课题:《欧阳询楷书结构(五)》。
二、学习新知
1.观察例字,感知上紧下松的结构原则。
(1)请学生读读书中的注解,说一说““徒”字的紧和松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讨论明确:
左部上撇偏右,下撇伸左,势向右靠。
(2)观察“代、我、克”三字,用铅笔双钩“代、我、克”三字中的所缺笔画。
(3)请学生说说,双钩的笔画上部和下部有什么不同取势。师生讨论,明确:
“代、我”两字,撇短促,斜钩上部斜靠左部,下部右下伸展,呈上紧下松之态。
“克”字“儿”的上部收紧,下部左右伸展,呈上紧下松之态。
2.自主探究,表现上紧下松的结构特征。
(1)出示“终、怀、鹿、繁”四字,请学生思考,例字中的紧和松是怎样巧妙表现的。
(2)学生讨论,明确:
“终”字上部撇画靠紧,下部点画疏朗。“怀”字上部点与横靠近,下部重心右倾。“鹿”字上部横竖紧密,下部撇捺舒展。
繁”字上部左右靠紧相接,下部点钩相离。
(3)播放视频,示范“终、怀、鹿、紧繁”的写法。(4)学生临写。
(5)展示评价。重点评价松紧关系是否合理。
三、拓展延伸
比一比。请学生比较“比比”中的例字,说一说不同书法家处理同一个字的松紧关系有什么不同。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整理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表现欧阳询楷书上紧下松的特征时可以有哪些方法?
2.教师小结:表现上紧下松的特征时,紧处可通过写短笔画,靠紧相邻笔画来表现;松处可通过拉长笔画、舒展笔画的方法来表现。
3.清洁、整理学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