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专题论坛 2019年02月

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王鸿达

(北京当代英才教育发展中心 北京 100101)

摘 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中的往来日趋频繁,国际化人才作为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各本国与别国之间顺利往来的重要责任。因此,国际化人才培养在世界各国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学术界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已经不在少数,但是其依然存在一定的完善空间。本文主要针对当下我国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提出一定的完善建议,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贡献一定的力量。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 全球一体化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机构,是国际化人才重要的输出基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由于全球一体化形成时间相对较短,我国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从高校自身来讲,其应该将为社会提供更多具备雄厚实力以及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作为自身责任,不断从微观层面着手,改善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环境,促进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宏观层面有利因素的形成。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着重加强相关机制体制保障体系建设,以此推动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效。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演变,国家越来越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还不是十分完善。笔者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分析总结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国际形式、国家正常等宏观层面因素的影响,此因素关系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方向;其次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学校以及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国际化人才自身的能力等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此因素关系到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环节;第三是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之间是否存在较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此因素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较为直接的方式之一;第四是相关高校的国际教育体系是否完善,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上是否全面且富有创新性,早具体课程设置以及相关保障机制等方面是否健全;第五是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自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内容 高校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场所之一,如何将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发挥到最佳效果,是相关学术领域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在本人中主要从完善国际化课程体系、整合海外优质教育资源、营造国际化校园文化和氛围三个方面应用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优势着手,此部分也是本文最为主要的内容。 (一)完善校内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从完善国际化课程体系方面看,要对传统的课程进行优化,并不断进行国际课程创新,同时将优化后的传统课程与具有创新点的国际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使其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具体措施为:在传统课程中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变化更新国际知识,同时对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加深所学知识的深度;提高国际教育课程的专业度,开设专门的国际教育课程,例如,以“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等具体问题为研究目标,使学生在相关问题方面具有独特见解,成为专业人才。其次是将海内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加强校际合作意识,主动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平台,通过校际合作交流平台不断引进海外高校优质师资力量,从而加强自身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力量,同时倡导海内外教师定期开展联合讲学,积

极开展学术交流,并通过建设慕课(MOOCs)平台等较为先进的平

256 新教育时代

台,为学术资源的实时分享提供较为有利的条件。三是紧抓当下较为流行的留学风潮,充分利用国际留学生资源,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进课堂”、“入社团”等活动,通过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为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创造一定的条件,增加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促进中外学生在学术方面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学生海外经历拓展 赴海外交流学习是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国际交流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方式。目前,很多高校通过与海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学生项目,加大学生海外访学交流力度,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拓展赴海外交流渠道,积极与更多海外知名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寻求新的学生海外交流项目。在已有项目布局的基础上,着重拓展项目合作模式及合作专业。凝聚合力、多方推进,积极构建“国家—学校—院系—个人”多层次、多途径的学生海外访学工作体系。二是丰富和完善合作培养模式,构建联合培养、攻读学位、校际交换、访学研修、短期实习等各类长短期相结合的海外学习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三是学校积极拓展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与国外高校开展了多元化、广覆盖的合作。学生海外交流项目数量和赴海外学 习的学生人数持续增长,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能力。 (三)构建配套的机制保障体系 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顺利开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与服务制度作为保障。随着学生国际化培养的不断推进,应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体制,科学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明确管理职责,为培养国际化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和提供持久动力。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国际交流奖助机制、学分转化政策、质量评价方法等全链条式管理规范和鼓励性政策,为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及海外学习项目提供保障,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强化校内各职能部门联动,建立学院、教务、外事等多部门“职责明确、分工负责、有效沟通、

互相配合”的管理模式,发挥部门间的协同效应。 结语 国际化人才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均需要重视本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本文主要通过完善国际化课程体系、整合海外优质教育资源、营造国际化校园文化和氛围三个方面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所提出的观点和策略或许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领域前辈或学者不吝赐教,为推动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艺博.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教学模式研究——以机构和高校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2).

[2]赵富强,肖洁,陈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8(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