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质理化检验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水质理化检验重点

溶 解 氧

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称为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以氧的mg/L表示。 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因素:环境因素(氧分压、大气压、水温)、水体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 溶解氧在不同水源中的分布、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的溶解氧不得低于4mg/L 水样的采集:地面水的采集、自来水和井水的采集 测定溶解氧的水样的采样原则是避免产生气泡,防止空气混入。因此要用溶解氧瓶或具塞磨口瓶采集。

无论采集何种水样,瓶内都不能留有气泡。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因素很多,采样后最好尽快测定,不能尽快测定时,应加MnSO4和碱性KI现场固定,固定后的水样也只能保存4~8h,不能长时间放置。

测定方法:碘量法(准确、精密但是多种干扰,适用于水源水、地面水等较清洁的水测定)和电化学探头法(不受颜色和浊度的影响,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测定)

2. 测 定 步 骤

测定时先在样品瓶中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固定溶解氧;然后加入浓H2SO4析出碘,待沉淀完全溶解后,再吸取100.0ml样液,用0.025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碘,根据消耗Na2S2O3的体积V(ml),按下式计算出水样溶解氧含量(mg/L)。

DO = (0.0250× V× 8× 1000)/100 = 2V

3. 注 意 事 项

①试剂的加入方式比较特殊,应将移液管尖插入液面之下,慢慢加入,以免将空气中氧带入水样中引起误差。

②注意淀粉指示剂的加入时机,应该先将溶液由棕色滴定至淡黄色时再加淀粉指示剂,否则终点会出现反复,难以判断。 ③当水样中含有NO2-、Fe3+时,向样品中加入NaN3和NaF,可消除NO2-和Fe3+ 的干扰。

④若水样中存在有大量Fe2+,会消耗游离出来的碘,使测定结果偏低。此时应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NaF将Fe3+转化为[FeF6]3-。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以草酸还原除去。草酸也不能过量,否则会使碘还原为I- ,影响测定结果。

⑤水样中的悬浮物质较多时,会吸附游离碘而使结果偏低。此时预先用明矾[KAl(SO4)2]在

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后者再凝聚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析出后取上清液测定溶解氧。

2.溶解氧测定仪法(电化学探头法)

原 理:溶解氧测定仪的测定原理是采用电化学的方法,其传感器的电极由阴极(金)和多孔的阳极(银)组成,电极浸没在氯化钾饱和溶液中,传感器有隔膜覆盖,隔膜将电极和电解质与被测溶液分开,当电极浸入被测溶液时,氧会通过隔膜扩散,在阴极上产生电极反应形成电流,电流的大小与被测水样的氧分压成正比。 化学需氧量 水中还原性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相当于氧气的量叫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结果以氧的mg/L表示。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I类水质的CODCr(mg/L)为≤15,II类和III类的为≤20,IV类为≤30,V类为≤40。 测定方法:重铬酸钾法、酸性高锰酸钾法

1、酸性高锰酸钾法 :水样在酸性(硫酸)条件下,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使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被氧化,剩余的高锰酸钾以草酸滴定,然后根据实际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计算出化学耗氧量。 2、测 定 步 骤

1.样品的氧化 取水样或稀释水样100.0ml,用稀H2SO4酸化后,加入c(1/5 KMnO4)= 0.01mol/L KMnO4溶液10.0ml,在沸水浴中准确加热30min;

2.终止氧化反应 立即加入c(1/2Na2C2O4)= 0.01000 mol/L Na2C2O4 溶液10.0ml; 3.滴定剩余的草酸 趁热用c(1/5 KMnO4)= 0.01 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记录其用量为V1 ml。

4.校正高锰酸钾浓度 再加入c(1/2Na2C2O4)= 0.01000 mol/L溶液10.0ml, 再用c(1/5 KMnO4)= 0.01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微红色,记录其用量为V2 ml。 5.计算水样COD值(O2mg/L).

若为稀释水样,则应另取100.0ml蒸馏水,按上述方法滴定,此为空白实验。设空白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V0ml,按下式计算水样COD值(mg/L)。

R为稀释水样中蒸馏水在100ml体积内占的比例;V为原水样体积ml,K为高锰酸钾浓度校正系数(10/V2) 反应条件的控制:

酸度以0.45mol/L H+为宜。

酸浓度过大、高锰酸钾易自动分解;酸度过小反应速度慢,结果偏低。 酸度只能用硫酸来维持,而不能用盐酸和硝酸

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应控制在c(1/5 KMnO4)= 0.01mol/L 左右。浓度大,有机物被氧化的程度大,结果偏高;反之,结果偏低。由于新配制的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不稳定,应提前两周配制,临用时用草酸标准溶液校正。

过去一般采用电炉或电热板加热煮沸10min,现改用沸水浴加热30min,可以准确控制加热温度和反应时间,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可比性。加热后需要立即加入过量的草酸溶液终止氧化反应,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

水样应适当稀释,保证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后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为加入量的二分之一左右,此时化学耗氧量与有机物含量之间才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可作不同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比较。

原因:样品中有机物的含量直接影响氧化剂的氧化速度和氧化能力,所以,同一水样由于稀释倍数不同,测得的COD值也不一致,因此,必须在报告结果时注明稀释倍数。

当水样中含有大量的NO2-、S2-、Fe2+ 等还原性无机物时,COD值会增高,应消除其影响。方法是取另一份水样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测定其冷耗量,再从COD值中减去冷耗量即可。

水样中Cl-浓度>300mg/L时,在酸性介质中被高锰酸钾氧化而生成氯气,这样就消耗了高锰酸钾,使结果偏高。可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让高锰酸钾在碱性条件下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可避免大量氯离子的干扰。

测定COD的水样,用玻璃瓶采集,采集的水样应尽快测定。不能尽快测定的水样加硫酸调pH<2、或加HgCl2 50mg/L或加CuSO4 2~5 mg/L,低温下,样品可保存两周。

样品氧化时所用锥形瓶事先要用酸性用高锰酸钾煮沸数分钟,以消除可能存在的有机物。 2.重铬酸钾法:定量的重铬酸钾在强酸性溶液中将有机物氧化,剩余的重铬酸钾以邻菲罗啉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由实际消耗的重铬酸钾的量,计算水样的化学耗氧量

CODMn与CODCr虽然都是常用的测定方法,但二者在氧化能力上有差别,CODCr几乎能将有机物完全破坏,CODMn只能氧化部分有机物,且严格受实验条件的影响。因此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是不同的。

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是指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性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生物氧化分解所消耗氧气的量,结果用氧的mg/L表示。

有机物在好氧性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氧化过程的显著特点是吸收O2。吸收O2越多,水样中能够被氧化分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可根据生物氧化反应吸收的O2量来表示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用BOD来衡量有机污染程度时,最好能测出有机物完全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气量。通常是在规定条件下测定一定时间内的生化需氧量,来衡量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我国GB在3838-2002中规定地面水BOD5不超过3~10mg/L,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为<60mg/L 测 定 方 法:五日稀释接种法 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 BOD检压测定仪法

标准稀释(稀释培养)法具有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优点,是目前测定BOD的标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测定。

标准稀释法:测定水样或稀释水样培养前的DO值和在20℃培养5天后的DO值,根据培养前后DO值之差和稀释倍数计算出水样BOD值。 进行样品测定时需要估计水样稀释倍数,若水样有机物含量<2mg/L或DO含量充足时不用稀释,若有机物>2mg/L时水样应稀释。水样经20℃培养后,溶解氧下降40%~70%,测得的BOD值与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呈线性关系。所以水样在稀释时要有合适的稀释倍数。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估计稀释倍数,每一水样都需同时作多个稀释倍数的测定,以确保至少有一个稀释倍数的溶解氧下降率在40℅~70℅之间。如没有一个稀释倍数符合上述要求,应重做。

测定前还应制备好稀释水。稀释水样用的水不是普通的蒸馏水,而是特制的稀释水,其作用是为微生物分解水样中的有机物提供必要条件和适宜的环境。

稀释水应满足下述要求:

1.溶解氧含量应充分,20℃时,DO>8mg/L;

2.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由这些离子造成的渗透压要和该细菌的渗透压相似;

3.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能维持至pH7左右,因微生物一般在pH 6.2~8.5范围活动能力最强;

4.稀释水本身的有机物含量低,空白值应<0.2 mg/L;如水样中含有对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如Cu2+、Hg2+、CN-、甲醛等,则应在稀释水中接种经驯化培养的特种微生物。

水样的稀释:根据估计的稀释倍数对水样进行稀释。稀释操作一般是在1000ml的量筒中进行,先用虹吸的方法加一半稀释水于量筒中,再将按照稀释倍数计算出来的所需水样体积加入其中,用稀释水稀释至1000ml刻度。用特定的搅拌棒混匀后,用虹吸法将量筒中的稀释水样分装于两个溶解氧瓶中,密塞。一瓶15min后测定溶解氧,另一瓶送培养。需培养的溶解氧瓶用水密封好,再送入20℃的生化培养箱中,培养5d。培养期间应每天检查二次,严格控制温度20±1℃范围内,并及时补加密封水。按照DO测定方法,分别测出每个稀释倍数包括稀释当天和培养5d后的DO值。计算结果时应首先计算出每个稀释倍数的DO下降率,用DO下降率在40%~70%的稀释倍数按式5-5计算BOD(mg/L)值,若同时有几个稀释倍数满足上述要求,先分别计算各稀释倍数下的BOD值,用这几个稀释倍数的BOD值的均值报结果。

D1为水样培养前溶解氧的质量浓度mg/L;D2为水样培养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mg/L B1为空白在培养前溶解氧的质量浓度mg/L;B2为空白在培养后溶解氧的质量浓度mg/L f为稀释水在1000ml培养液中所占比例,P为原水样在在1000ml培养液中所占比例。 注意事项:

测定BOD 的水样,采样方法同DO,但不得加防腐剂,并尽快测定。如果水样含有强酸或强碱,应当先中和至pH7左右。

如果水样有余氯应先用0.005mol/LNa2S2O3溶液除去,以免余氯影响微生物活动。

水样稀释过程应避免产生气泡,防止空气进入。用虹吸法加入稀释水及分装稀释液时,虹吸管的下口要插入容器的底部。混匀时搅拌棒不能露出液面。

装瓶时,溶解氧瓶内不留有气泡。溶解氧瓶塞必须是完全磨口,如果是很轻的空心塞,必须用金属夹或橡皮筋固定。否则瓶塞容易上浮,造成实验失败。

培养5d后,溶解氧瓶内产生气泡,结果会不准确。产生气泡的原因主要是稀释水或水样通过低温保存,使用时温度太低,或水样含有藻类物质,在未完全避光的情况下进行培养所致。 若水样含有大量悬浮物,影响测定结果,有些活性污泥耗氧特别多,必须用KAl(SO4)2混凝沉淀的方法除去悬浮物。

水样有硫化物、亚硫酸盐和亚铁等还原性物质时,会很快消耗溶解氧,因此在测定培养前的稀释水样时应放置15min,以消除其影响。

总有机碳

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指1L水中有机物的总碳量,包括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碳的含量,用mg/L表示。是评价水质有机污染程度的直接指标。

总碳(total carbon,TC)指水中存在的有机碳、无机碳和元素碳的总含量。 可吹扫有机碳(POC)指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以被吹扫出的有机碳。

不可吹扫有机碳(NPOC)指在规定条件下水中不可以被吹扫出的有机碳。

水样总有机碳(TOC)=总碳(TC)—无机碳(IC)。

测定方法:

总有机碳的测定方法,一般通过加入氧化剂或紫外催化(TiO2)的方法使有机碳转化成二氧化碳进行间接测定。CO2的测定方法:红外光谱法,滴定法(电导,电量),热导池检测器气相色谱法,CO2敏感电极法和把CO2还原为甲烷后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等。 我国在CJ/T 79-1999中规定TOC的标准方法是非色散红外法。 挥发酚类

挥发酚类通常指沸点在230℃以下的酚类,属一元酚,是高毒物质。生活饮用水和Ⅰ、Ⅱ类地表水水质限值均为0.002mg/L,污染中最高容许排放浓度为0.5mg/L(一、二级标准)。测定挥发酚类的方法有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溴化滴定法、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等。 酚有一定的酸性,能和碱直接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酚盐。酚类化合物易被氧化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中苯酚毒性最大。含酚废水中苯酚和甲酚含量最高。 水中挥发酚的测定

氯仿萃取法: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浓度低于0.5mg/L时。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工业废水,浓度高于0.5mg/L。

溴化容量法:适用于车间排放口或未经处理的总排放污水口废水,高浓度含酚废水。

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分光光度法原理:用蒸馏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馏出,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挥发速度是随镏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镏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于ph10.0±0.2介质中,在铁氰化钾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显色后,以无酚水为参比,在30min内于510nm波长处才,测定其吸光度A。

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分光光度法原理:用蒸馏法使挥发性酚类化合物蒸馏出,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挥发速度是随镏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镏出液体积必须与试样体积相等。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于ph10.0±0.2介质中,在铁氰化钾存在下,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充分混匀,密塞,放置10分钟。加入10ml三氯甲烷,密塞,振摇2分钟,静置分层,将三氯甲烷层通过干脱脂棉团或滤纸过滤,弃去最初滤出的萃取液,将余下的三氯甲烷层直接放入3cm比色皿,以三氯甲烷作为参比,测量三氯甲烷层460nm吸光度A。 注意事项:

样品应贮于硬质玻璃瓶中。

在样品采集现场,应检测有无游离氯等氧化剂的存在,若有发现,则应及时加入过量硫酸亚铁去除。

采集后,样品应及时加磷酸酸化至PH约为4.0[若水样不需要经过预处理,也可以用(1+3)盐酸酸化水样到适宜的PH],并按照1g/L的比例加适量硫酸铜抑制微生物对酚类的生物氧化作用,同时应将样品4摄氏度冰箱冷藏保存,24小时内进行测定。

当水样中含有氧化剂(如余氯等)时,可以使酚氧化为醌,在酸性条件下,还可以将碘化钾氧化为碘,影响测定结果。可以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查水样中是否含有氧化性物质,若存在氧化剂,采样后立即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或亚砷酸钠等还原剂,以消除干扰

当水样中含有S2-、SO32-、S2O32-等还原性物质时,会与铁氰化钾反应影响测定结果,加磷酸酸化至PH约为4.0,充分搅拌曝气,使硫化氢和二氧化硫挥发除去。

石油类常含有酚,且可以使蒸馏液浑浊,因此应在蒸馏前加氢氧化钠调节PH>11,将酚转

化为钠盐后,再用有机溶剂提取除去石油。在水浴上加热挥发掉残存的有机溶剂后,再测定。 含有苯胺类物质时,可以将水样酸化PH<5后,通过预蒸馏水样去除苯胺类物质。

试剂加入顺序严格不得更改:1加入氨缓冲溶液,使溶液呈碱性,防止4-氨基安替比林分解2再加入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缩合3最后加入铁氰化钾将缩合产物氧化为醌式结构的红色安替比林染料。

挥发酚的质量浓度[以苯酚计](mg/L)=(mV1)/(VV2)

m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样品管中苯酚质量,ug; V水样体积,mL V1馏出液体积,mL

V2显色所用的馏出液体积,mL

总硬度(total hardness)

总硬度主要是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含量。水的硬度以CaCO3 mg/L表示。

人体摄入途径:饮水、食物

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总硬度不得超过为450mg/L。 总硬度的测定:

国家标准(GB5750~85)的总硬度的测定方法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配位滴定法,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总硬度的测定 测定原理:

(VV0)c100.091000 总硬度(CaCO3,mg/L)1V2

V0空白滴定所消耗Na2-EDTA标准溶液体积ml V1滴定中消耗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液体积ml V2水样体积ml

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液浓度mol/L 注意事项:

• 1.金属干扰离子:KCN、盐酸羟胺 • 2.滴定终点敏锐度:MgSO4·7H2O或Mg-EDTA

• 3.滴定pH值以10为宜(9.7~11)溶液俞偏碱性,滴定终点俞敏锐。但可以使碳酸

钙和氢氧化钙沉淀造成滴定误差,因此PH=10最好 • 4.钙、镁含量较大:预先酸化水样并加热去除二氧化碳

• 5.悬浮性或胶体有机物:水样蒸干并于550℃灰化,纯水溶解残渣后滴定 • 测定大批水样时,应逐个加入缓冲溶液并立即滴定。

水质快速检验

一、意义

1.紧急情况下对水源水作出选择和决定,即能否饮用,或短期饮用是否安全。 2.防止急性中毒的发生。

3.也可用于水的处理及其处理效果评价。 二、方法特点

只能定性或半定量,不能准确定量。 试剂多为固体混合试剂。 器材便于携带。 简便快速 三、结果判断

1.有毒物质:砷、氰化物、汞、铅、钡、铬、酚、生物碱、有机磷、有机氯,无论哪一种呈阳性,被检测的水源水都不能供饮用。

2.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快检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氮。若超标,须将水煮沸10min以上或氯化消毒后余氯达1mg/L方可使用。 四、一般化学性状的检验 一、pH值

1.正常标准:6.5~8.5 2.意义:

<6.5:水源可能受到重金属盐、强酸或可溶性毒物的污染。 >8.3:水源可能受到强碱、氰化物或其他碱性物质的污染 3.方法:pH试纸法。 二、氨氮

1.意义:水源可能受到粪便或有机物污染。

2.方法:钠氏法,颜色由淡黄至棕色,与标准色板比较即可。

3.钠氏试剂=碘化钾0.5克+二碘化汞1.0克+酒石酸钾钠0.5克+氯化钠30克 4.操作

10ml水样+620g/L氢氧化钠2滴+钠氏试剂米粒大小,震荡溶解,与标准色板比色。 5.注意:

强碱性条件下反应;

水样氨氮>1mg/L时会生成红褐色沉淀,应稀释后测定。 三、亚硝酸盐氮 1.意义:同氨氮

2.方法:格式试剂法

3.原理:同重氮化偶合光度法。 4.格式试剂:

对氨基苯磺酸10份

盐酸萘乙二胺1份 研磨。 酒石酸 89份 5.操作

10ml水样+格式试剂30mg,摇匀,放10min后比色。 6.注意

本法检出上限0.2mg/L,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出现黄色甚至无色,为假阴性。应稀释后测定。 四、余氯

1.意义:判断紧急情况下水源水消毒效果,>1.0mg/L。 方法: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可测总余氯、游离型余氯。 二乙基对苯二胺比色法:只测游离型余氯。 一、砷、氰、汞、磷化锌的检验 ㈠打气显色法的同时测定 1.原理: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生成挥发性的气体物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