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师》读后感
双龙初级中学 **
2018年9月,我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来到了双龙初级中学,成为了一名教师。也真正开始了与学生“相遇、相知、相伴”的旅程。然而,现实的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清晨七点,就开启一天上班模式。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讲评练习、学校工作、班务工作,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工作总是一件接一件,我们只有像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一样才能保证不掉队。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变得失望和沮丧。我开始害怕学生来找我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我也害怕看到学校领导下达的各种任务。因为我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这样忙忙碌碌而又无所获的生活,也不知道如何走出这样的困境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直到拜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我的心才逐渐地宁静下来。
谈及教师这个职业,不仅让人容易联想到钱钟书《围城》中的一句话:“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诚然如此,教师一年两个暑假让人羡慕,但其实教师工作时候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也大。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师》一书中,引用了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2000年对辽宁省的一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有心理失衡现象的教师占比高达51.23%。如何从现有的心理焦虑中走出来,我觉得朱永新老师给我们了这样的建议。
做自己。作为一名新教师,总是会想快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以自己渊博的学科知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成长,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受到领导的表扬和赞赏。但是究竟如何才是我们快速成长的途径呢?
朱永新先生通过他自己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告诉我们,让自己变成优秀教师是完全可能
的,关键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做好三件事情:
首先是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朱永新老师也指出,教师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而阅历更多的可以理解成阅读的过程。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实践大底也是如此,大多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困惑,我们教育界的前辈已经进行了总结,已经有了较为妥善的教育办法和途径。如果我们这些新任教师都养成了爱阅读的习惯,那么就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和提升自己。
其次是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以前总是觉得处理完了事情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其实不然,专业写作也是一个对教育较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专业写作也是一个思路再梳理、再表达的过程。教师每天每周每学期都会遇到相类似的问题,然而如果对生一次事件的解决进行总结和反思,那下一次事件的处理更加会游刃有余,一次一次的进步就是自己专业能力的攀升。
最后是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集体都是多个教师集体教育的结果。因此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加强团队建设走共同体发展的道路。而集体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同事之间的互助。每一次教师会议,每一次教研活动,甚至每一次教师之间关于学科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都可以当做一次同伴之间的互助交流。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在很多方面掌握的知识不比教师差,我们与学生之间的碰撞,也是互助提升的一个过程,我们也要和学生之间共建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其实这三件帮助新教师成长的途径,不需要借助很多外力,我们只要自己用心,就可以做的很好,朱永新老师所引领的新教育实验,就涌现了一大批着力实践而暂露头角的年轻优秀教师。他们逐渐发现自己,并为自己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厚实的基础。
总之,“既来之,则安之”。未来的教育之路还有很长,沉下心来,把脚下的每一步路都走扎实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