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邹有峰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下,加强对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非常迫切和重要且具有重大意义。
【
关键词】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
爱国主义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它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程。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1.当前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1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1.1.1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
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
1.1.2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的优良道德;不仅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艺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而且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
1.1.3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特别注意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与成功经验进行教育,使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
1.2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大学生,怕苦怕累,缺乏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对个人的物质生活考虑过多,缺乏体谅国家、社会和集体困难的观念。一些大学生对所学课程不刻苦钻研,好高骛远,华而不实,个别学生沉迷于网上游戏,荒废学业,虚度光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下,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一些青年学生在自我发展意识的过度追求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由化思想严重,对国家观念淡漠,民族精神缺失,民族责任意识淡化,对政治思想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反感,有的甚至向往资本主义社会。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520
2.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1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发展,就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这个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了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64字创业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优良传统。这个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4]
2.2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性
2.2.1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
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民族精神和
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撑。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6]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
族气质之中,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2.2.2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既要进行优秀传统教育又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尤其是要重视革命传统中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慷慨牺牲等精神教育,让青年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解放、民族的独立来之不易,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来之不易,使他们激发爱国情感,坚定爱国信念,并以实际行动建设国家。构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体系的重要意义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
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7]
把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是对社
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认识的一个重大进展。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着这个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世世代代加以继承和发扬,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相互渗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从而会更加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立志成才,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把民族精神的培育放在教学突出的位置,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富有伟大优秀民族精神的伟大民族,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回顾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正是在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全国人民才能万众一心,积极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下转第548页)
科技信息○高校讲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8年第27期
生涯概念,培养职业意识。大二应侧重于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塑造和完善自己,激发专业兴趣,建立合理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大三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点来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挥特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大四应侧重择业技巧指导,调整就业心理,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教育学生把个人成才同时代的需求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4.辅导员要架设好桥梁,建立就业指导互动机制辅导员是维系学校与学生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同样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要充分发挥联系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其目的是要建立就业指导互动机制,使学生能更快了解就业市场信息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接受就业指导,同时,使校就业指导中心能得到来自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和动向,做出研究,加强指导。工作中,辅导员要及时准确地向学生传达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各项招聘信息;根据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安排部署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还要通过平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就业方面问题及时向校就业指导中心反馈,以便尽快解决问题;做好学生就业跟踪和就业状况调查,并向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交材料,以便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有详实的数据进行就业工作研究,做出就业工作的全面部署。
四、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作用的重要意义
1.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是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
的具体体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简称中央16号文件)中提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摆在众多大学生面前的最重要的实际问题,也是造成大学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上接第520页)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成败。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中央的相关精神,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科【参考文献】
[1][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2][5][7]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M].北京:人民
(上接第442页)块以其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模块化以及接口电路简单等诸多优点在科研、生产和产品设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选用SED1335作为液晶显示器控制器。根据C8051F020单片机和SED1335的性能特点,直接通过C8051F020单片机I/O口控制SED1335[6],从而达到控制液晶显示器显示检测数据的目的;对于系统允许测控的最大、最小和最终需要达到的温度值以及翻页、跳转(浮动光标)功能都通过键盘的操作来实现。
3.系统的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分别由主程序、初始化子程序、显示子程序、键处理子程序、AD转换子程序等模块构成。主程序主要包括键扫描、显示和处理子程序。按照香农定理,按周期定时采样。延时结束启动AD转换,转换结束后通过模糊控制进行控制。
4.结束语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和电子应用技术领域的迅速拓宽,使得单片机(嵌入微处理器)应用技术发展非常迅猛。采用PIC单片机进行控制的多回路温度控制装置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电路简单,容易实现并达到较高的可靠性。现场测试表明,模糊控制的运用,系统的控制精度控制在0.5以内。另外,在数据进行A/D处理过程中,
548
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要注重与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相结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即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辅导员应认真学习就业知识,研究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为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提供积极的帮助,从而减轻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思想困扰,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的目的。由此可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
中的作用,是贯彻中央●
16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
2.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是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学生就业是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因素之一,也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使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他们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和能力,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最直接的老师。通过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因就业问题而引发
的校园不和谐因素并及时把这些因素消灭在萌●
芽状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充分发挥其在就业指导中作用,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科●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5第1期.
[2]薛峰,刘真.爱岗敬业努力勤奋《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3]庄创奇.现阶段辅导员功能新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第3期.
[责任编辑:翟成梁]
出版社,2002年10月.
[3]刘璇: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探讨[J].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5月.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
作者简介:邹有峰(1970.2—),男,籍贯:河南省信阳市。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07级研究生。专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责任编辑:韩铭]
可以让PIC处于休眠状态,让其减少功耗,且可以提高转化精度。科●
【
参考文献】[1]刘和平.PIC16F87X数据手册———28/40脚8位FLASH单片机[M].北京: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2]李学海.PIC单片机实用教程———提高篇[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3]潘琢金.C8051FXXX高速SO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4]陈文辉等.PIC单片机与C8051F020单片机的串行通讯[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4,15(4):40-43.
[5]郭强等.液晶显示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6]郭毅锋等.C8051F020单片机I/O口控制SED1335的方法[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4,15(4):55-58.
作者简介:周明(1979—),男,重庆市人,广西工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教师。
[责任编辑:张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