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复习资料
07临床一、二大班出版(editors:栾阳、姜龙)
以下二十五道题目是王小丽老师课件上的思考题,经过临床一、二大班智囊团的年终奋战,终于把参考答案汇总出来,供大家参考。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但相信一定有助于大家复习考试。(特别鸣谢收集和总结题目的同学…^-^) 期末加油!!
1. 体内能产生纤维的细胞有那些?(张磊、方志伟)
答: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血管球内系膜细胞、贮脂细胞、角膜细胞、玻璃体的透明细胞、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等。
2. 胞质嗜酸和嗜碱的细胞结构比较。(张磊、方志伟)
答:(本题答案尚有争议) 内质网 游离核糖体 高尔基复合体 分泌颗粒 功能 细胞例举 较少 较多 一般无或较少 一般不分泌蛋白 壁细胞、破骨细胞、睾丸间质细胞等 胞质嗜酸细胞 滑面居多 大量 很发达 含大量膜被分泌颗粒 有分泌蛋白质功能 浆细胞、成骨细胞、胃主细胞等 胞质嗜碱细胞 丰富、粗面
3. 叙述五种能分泌蛋白质的的细胞的光镜、电镜结构。(张磊、方志伟)
答:(1)成纤维细胞:细胞扁平状,有多个突起;细胞边缘不清;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细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电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
(2)浆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碱性,核周质着色浅,形成一淡染区;细胞核偏向细胞的一侧,核仁明显,异染色质呈团块状紧靠核膜的内侧,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及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3)胃底腺主细胞:细胞呈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适当固定染色的的标本光镜下分泌颗粒清晰可见,在一般固定染色的标本上,颗粒溶解消失,顶部胞质呈泡沫状。电镜下,具有典型的分泌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点。
(4)潘氏细胞:常成群位于腺底部,细胞呈锥体形,核卵圆形偏向基底,顶部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电镜下该细胞具有合成分泌蛋白质的超微结构特点,分泌颗粒含肠防御素等。
(5)球旁细胞:细胞体积较大,核圆形,胞质呈弱嗜碱性,着色浅,胞质内有丰富的分泌颗粒,PAS反应呈阳性。电镜下,细胞内肌丝少,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含有大量的膜包分泌颗粒。(还有很多)
-1-
4. 三种粒细胞的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比较(临床0703)
光镜 核 颗粒 中性粒细胞 核分2-5叶 颗粒中性,淡红色 嗜酸性粒细胞 核多为2叶 颗粒嗜酸性,粗大,鲜红色 颗粒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膜包颗粒,内含长方形结晶体,和致密的细颗粒状基质 嗜碱性粒细胞 核分叶或s型或不规则型 颗粒嗜碱性,蓝紫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有异染性 数量少,大小形态不规则,电子密度高 电镜 有少量院校或椭圆形的膜被颗粒嗜天青颗粒
5. 心肌与骨骼肌光镜和电镜的比较(临床0703)
光镜 心肌 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 核剧中,有一至二个 闰盘 电镜 骨骼肌 细胞为长圆柱状, 多核,核位于肌膜下方, 骨骼肌纤维间无细胞连接 有大量的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纹,故都为横纹肌 肌原纤维由大量肌节重复排列构成,肌节由粗细肌丝构成,有丰富的肌浆网等 肌原纤维粗细不等,界限不很分明 终池少而小,与横小管构成二联体 胞间闰盘处有细胞连接(中间,桥粒——) 肌原纤维较规则 终池和横小管连接成三联体 无
6. 比较三种软骨的相同和不同(临床0703)
相同 不同(纤维成分) 透明软骨 纤维软骨 弹性软骨 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其中软骨基质由纤维成分和基质组成,都属于结缔组织 交织排列的胶原纤维,由Ⅱ型胶原蛋白聚集而成 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内软骨 大量平行或交叉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组成 不同(分部)
椎间盘,关节盘,耻骨联合—— 耳廓,会厌—— -2-
7. 比较透明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相同和不同(易鸣)
透明软骨组织 骨组织 组成 软骨组织和细胞外基质即软骨基多种细胞和大量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质 即骨基质 形态 凝胶状 基质 纤维 有机质 无机质 化学组成和离交织分布的胶原大量胶原纤维和约占骨组织干重基 体构型与疏松原纤维,由Ⅱ型少量基质。胶原的65%,主要成 组 结缔组织相胶原蛋白组成 纤维占90%由Ⅰ分钙、磷等 质 成 似,但硫酸软型胶原蛋白组 骨素含量高 成;基质主要含 蛋白聚糖,还有 多种糖蛋白 其他 呈嗜碱性,内无血管 H-E染色的骨切片呈不同折光的红 色,内有血管穿行的管道
细胞 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它们有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
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而来,破骨细胞。期中骨细胞最多,位于
称同源细胞群。软骨细胞合成和骨基质内,其他几种细胞均位于骨
分泌骨组织的基质和纤维。 组织的边缘。
8. 区别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肖琦)
有髓神经纤维 相同 不同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都有髓鞘及朗飞结,其轴突遇粗,髓鞘就愈厚,结间体愈长,传导速度就愈快。 1.髓鞘由施万细胞包绕轴突形成。 2.施万细胞外有基膜,其和施万细胞最外一层薄膜构成神经膜。髓鞘有施—兰切迹。 无髓神经纤维 相同 不同 1.由较细的轴突及其外面的施万细胞构成。一个施万细胞可包裹多条轴突。 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平薄膜包绕轴突末端形成。 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没有基膜包裹,髓鞘内无施—兰切迹。 无髓鞘及郎飞结,故其传导速度比有髓神经纤维慢。 轴突外无任何鞘膜包裹,完全赤裸。 Ps:以上答案均来之教科书。
-3-
9. 大、中、小动脉壁结构的异同(林佩蓉)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管腔 最大 较大 最小,圆而规则 内 膜 组成 内皮和内皮下层 与中动脉类似 内皮下层 内弹性膜 其他 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 较薄,为疏松结缔组织 有(不明显) 明显,呈波浪状 较大的动脉有且明显 内皮细胞中W-P小体丰富 中 膜 组成 数十层弹性膜,由弹性纤维相连,10-40层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组成,其间有环形平滑肌和少量胶原纤维 肌纤维间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弹性膜有许多窗孔,基质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软骨素 很厚 几层平滑肌紧密排列 其他 厚度 较厚 较厚 外 膜 组成 疏松结缔组织 与中动脉类似 厚度 较薄 较厚 与中膜相近 外弹性膜 其他 无明显的 明显,位于中膜、外膜交界处 一般缺乏 营养血管较多 营养血管和神经纤维 管壁与功能关系 管壁主要特点
弹性使血管内的血液连续 平滑肌发达,调节身体各部血流量 舒缩调节器官组织血流量,维持血压 也属肌性动脉 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平滑肌则较少,又叫弹性动脉 平滑肌丰富,又名肌性动脉 -4-
10. 叙述体内的屏障结构及其特点(张瑜珊)
血-脑脊液屏障:
结构: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和基膜以及脉络丛上皮细胞共同构成,其中脉络丛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
接构成屏障的主要结构。
功能: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脊液,使脑脊液保持稳定的成分而不同于血液。
脑脊液-脑屏障:
结构:脑表面的软膜-胶质膜和脑室的室管膜构成。
功能: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
血-脑屏障:
结构:脑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血管基膜和星型胶质细胞属于连续型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连接,内皮细胞外侧有完整基膜、周细胞以及星型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包绕,其中内皮细胞及其之间的紧密连接是主要结构
功能:能阻止许多物质进入脑,但细胞膜上有许多蛋白质构成的不同类型的转运体,因此营养物和
代谢产物能过 血-胸腺屏障:
结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紧密连接;完整的内皮基膜;血管周隙(有巨噬细胞);上皮性网状细胞的基膜;;连续的上皮性网状细胞层
功能:阻止血液内大分子物质进入胸腺皮质,使皮质内胸腺细胞不受外来抗原影响的情况下发
气-血屏障:
结构: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有的地方无结缔组织,两层基膜融合
功能:气体交换通过的结构,很薄,有利于气体交换
血-眼屏障:
结构:虹膜血管内皮,有连接复合体。
功能:?
血-尿屏障:
结构:血管球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裂孔膜
功能:对大小不同的分子的滤过起限制作用,不能通过血细胞和蛋白质
血-睾屏障:
结构:睾丸间质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
功能: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形成并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还能防止精子抗原物质
逸出到生精小管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
11. 淋巴结和脾脏的相同和不同(张瑜珊)
1,结构相同点
(1) 都属于周围淋巴器官,
(2) 器官实质均已淋巴组织为主要成分, (3) 都有被膜和小梁构成间质 2,结构不同点
(1) 淋巴结实质由皮质、髓质、淋巴窦组成,皮质位于周边,分为浅层皮质和深层皮质,髓质位于中央;而脾实质则由白髓、红髓和边缘区组成,白髓区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散在于红髓内,两者之间为边缘区。
(2) 淋巴小结在淋巴结皮质的浅层;而脾小结(淋巴小结)散在,且伴有中央动脉。 (3) 弥散淋巴组织在淋巴结构成皮质深层和条索状的髓索;而脾索则位于红髓的脾窦之间,且淋巴组织
-5-
内含大量血细胞。
(4) 淋巴结内有淋巴窦。皮质淋巴都有输入淋巴管通入,髓质淋巴窦则与输出淋巴管相通;而脾内为血窦。淋巴窦和血窦各有特点。
(5) 淋巴结的被膜薄,小梁细,均由结缔组织构成;脾的被膜与小梁较发达,且含平滑肌。 3,功能相同点:
(1)淋巴结和脾都属于周围淋巴器官,产生淋巴细胞。 (2)同为免疫应答的场所 4,功能不同点:
淋巴结过滤淋巴液,对淋巴液内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脾是血液滤过器,对血液内的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造血和储血。 PS:以上两题参考小册子
12. 呼吸系统中与净化空气有关的结构(姜龙)
1. 鼻腔前庭部的鼻毛可阻挡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等异物。
2. 鼻腔呼吸部和气管等部位的纤毛都向咽部摆动,将黏附的尘埃细菌等咳出。
3. 腺体与杯状细胞分泌的黏液可附着于纤毛上,年付空气中的异物颗粒,溶解吸入的有毒气体。 4. 克拉拉细胞可分泌含有糖蛋白的黏液,形成一层保护膜,净化空气。 5. I型肺泡细胞可吞入吸入空气中的微小粉尘。
6. 肺巨噬细胞可清除进入肺泡和肺间内的粉尘、细菌等异物。
13. 肺泡及各级支气管的变化规律(杨立坤)
肺导气部包括叶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随着管道的不断分支,管径逐渐变小,管壁逐渐变薄,管壁结构变化的规律如下:(1)上皮细胞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逐渐变为单层柱状上皮;(2)杯状细胞逐渐变小至完全消失;(3)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消失;(4)软骨组织呈不规则片状并逐渐减少至消失;(5)平滑肌细胞由分散排列逐渐增多,到终末细支气管时平滑肌形成了完整的环形肌层。 上皮 杯状细胞 腺体 透明软骨 平滑肌 肺泡开口 管壁上皮 结节状膨大
少量 - 呼吸性细支气管 许多 肺泡管 - 肺泡囊 多个肺泡开口处 - 单层肺泡上皮 - 肺泡 尚多 逐渐减少 不规则片状 分散 叶支气管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小支气管 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逐渐减少 少量 片状,逐渐减少 相对增多 细支气管 单层柱状细胞 很少 很少 稀少至消失 渐成环形 终末细支气管 单层柱状 无 无 无 完整环形 单层立方,肺泡开口处移行为单层扁平上皮 单层立方或扁平 相邻肺泡开口之间 无 -6-
14.消化管各部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异同(余颖) 胃 小肠
吸收细胞 高柱状,核长椭圆
形,位于基部,胞质内有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及多种酶类,可吸收和转运脂肪。HE染色细胞质呈粉红,细胞游离面有密集且规则排列的微绒毛形成的纹状缘,微绒毛表面有一层消化酶组成的胞衣,是消化吸收的重要部位。
少量 S细胞,I细胞 他们分泌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主要刺激胰和胆囊中消化液的分泌和排放,以进入小肠参与消化。
有(逐渐增多) 有
大肠 阑尾
黏膜上皮细胞 核椭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上着色浅淡以至透
主要细胞
明。分泌物为不可溶性黏液,覆盖于上皮表面,对胃黏膜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吸收细胞 表面的微绒毛不发达,长度约为小肠的1/2,且分布稀疏
吸收细胞 与大肠相似
干细胞 少量 少量 少量
EC细胞,G细胞,D细胞 他们
分泌细胞 分泌的组胺,胃泌素和生长抑素
主要调节盐酸的分泌。 杯状细胞 无 潘氏细胞 无
少量 少量
大量 无 甚少
有(比小肠多)
15.三段小肠的异同(李姮)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相同点:(1)粘膜表面有环形皱襞和肠绒毛,显著增大了小肠内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2)上皮均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构成,吸收细胞顶部有密集微绒毛,进行营养的吸
收,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具有润滑作用;
(3)固有层含小肠腺和淋巴小结,小肠绒毛内的固有层中有丰富毛细血管和中央乳糜管; 不同点:(1)环形皱襞在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头段极发达,向下逐渐减少、变矮,至回肠中段一下基本消失。肠
绒毛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最发达,于十二指肠呈宽大叶状,于空肠如长指状,于回肠则为短的锥形;
(2)从十二指肠至回肠末端,杯状细胞逐渐增多;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的吸收细胞除了消化吸收作用外,
另有向肠腔分泌肠致活酶的作用;
(3)淋巴小结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多为孤立淋巴小结,在回肠多为集合淋巴小结; (4)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有大量十二指肠腺,为其特征性结构; (5)部分十二指肠外膜为纤维膜,其余小肠部分均为浆膜。
16. 胃三部的结构异同(王兰)
-7-
17.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比较(万玉玲)
管壁 管腔 上皮类型 细胞分界 细胞质 细胞核 刷状缘 基底纵纹 微绒毛 细胞侧突 质膜内褶
18.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垂体门脉系统的组成(朱蝶)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下丘脑通过下丘脑腺垂体束及垂体门脉系统调控腺垂体的活动。下丘脑视上区和结节区(如弓状核等)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释放激素(releasing hormone,RH)和释放抑制激素(release inhibiting hormone,RIH),通过下丘脑腺垂体束运至垂体漏斗,再经垂体门脉系统运至垂体远侧部释放。释放激素和释放抑制激素则可调控腺垂体内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使下丘脑与腺垂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神经垂体的主要构成成分来源于下丘脑,并且两者相连续。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
近曲小管 较厚 较小,不规则 单层锥体形或立方形 不清楚 强嗜酸性 圆形,位于细胞近基底部,间距不规则 有 有 大量,密集,排列整齐 多 发达 远曲小管 较薄 较大,规则 单层立方形 较清楚 弱嗜酸性 圆形,位于细胞中央,间距较规则 无 明显 少量 少 发达,可达细胞顶部 -8-
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发出轴突,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束。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和缩宫素(oxytocin,旧称催产素),这两种激素的分泌颗粒沿下丘脑神经垂体束的无髓神经纤维运至垂体神经部(轴突内聚集成团的分泌颗粒即为赫令体),在此贮存,进而释放入窦状毛细血管内,再随血循环到达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作用。因此,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由垂体门微静脉加上两端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 腺垂体主要由大脑基底动脉环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供应血液。垂体上动脉进入垂体后在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处分支并吻合形成毛细血管网,称为第一级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网下行,在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并继续下行到远侧部,再次形成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垂体门微静脉及其两端的第一、第二级毛细血管网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第19题 精子发生和卵子发生的异同。(何天佑) 资料来源:很多同学的热心帮助以及老师的课上总结 项目 精子发生 卵子发生 不同点 结构 精子实质上是一个“能 卵子却含有启动发育和维持 运动的细胞核” 代谢所需要的全部元件。
形态 小的蝌蚪状 大的圆球形 发生时间 从青春期开始进行 在胎儿期进行,出生时已基 本完成 成熟分裂初级精母细胞经两 初级卵母细胞经两次成熟分 方式 次成熟分裂,产生 裂已形成一个大的受精卵和 四个同样较小的精 3个几乎不含细胞质的小极 子细胞 体 精卵的数目 从青春期起,每时 人胚2~7个月间卵原细胞 都有大量精子产生 由1000个迅速分裂增至700 万个,以后又迅速下降,到 出生时只剩70~200万个初 级卵母细胞,青春期后逐渐发 育成400~500个次级卵母细 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的 更少了 温度 低于体温2-3度 正常体温 周期性 青春期后不断产生,无周期 有 运动能力 能够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两次分裂完成两次成熟分裂 第二次成熟分裂不一定完成, 完成情况 取决于是否受精 激素种类 FSH,LH,雄激素等 FSH,LH,雌激素等 相同点 1.分裂前DNA复制,经过两次成熟分裂DNA变化如下: 4N→2N→1N 2.均受激素调节
-9-
20.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李华萍)
----间质细胞又称Leydig 细胞,位于生精小管之间富含血管和淋巴管的疏松结缔组织内。睾丸间质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性,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滑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管状嵴线粒体和较多脂滴;
功能:从青春期开始,睾丸间质细胞在黄体生成素的刺激下,分泌雄激素。雄激素可以促进精子发生和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和性功能。
------睾丸支持细胞又称Sertoli细胞,形态不规则,呈长锥体形,核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染色浅,核仁明显。光镜下,其轮廓不清,电镜下,细胞内有大量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较多的线粒体和溶酶体,许多的微管和微丝。成人的支持细胞不再分裂,数量恒定。相邻支持细胞侧面近基底部的胞膜形成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成基底室和近腔室两部分,基底室位于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之间,内有精原细胞;近腔室位于紧密连接上方,与生精小管管腔相通,内有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功能:支持和营养生精细胞;分泌雄激素和抑制素;吞噬残余胞质;参与血—睾丸屏障。
21题目:黄体的组成(王琛)
黄体由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构成。颗粒黄体细胞由颗粒层的卵泡细胞分化形成,细胞体积大.数量多.染色浅,位于黄体中央,分泌孕激素和松弛素;膜黄体细胞由卵泡膜的膜细胞分化形成,细胞体积小.数量少.染色深,位于黄体周边。膜黄体细胞和颗粒黄体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
22.月经周期(唐玉婷)
自青春期始,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发生周期性变化,即28天左右发生一次内膜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称月经周期。一个月经周期可以分为3个阶段。
(1)月经期:月经黄体退化,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螺旋动脉收缩,内膜功能层缺血坏死。随后,螺旋动脉短暂扩张,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功能层崩溃,坏死的组织块及血液进入子宫腔,从阴道排出。
(2)增生期:又称卵泡期。在雌激素作用下,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增生早期,子宫腺少,细而短。增生晚期,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增多、增长,腺腔增大,腺上皮细胞呈柱状,胞质内出现糖原。螺旋动脉也增长、弯曲、
(3)分泌期,又称黄体期。在雌、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极度弯曲,腺腔膨胀,充满分泌物,内有大量糖原。固有层水肿,螺旋动脉增长、弯曲。乱子若未受精,内膜则进入月经期。
23. 哪些胚层可以构成上皮组织?(唐玉婷)
(1)外胚层:被覆在胚体表面的外胚层将分化形成皮肤的表皮及其附属(腺上皮)其中的上皮组织 (2)中胚层:1.间介中胚层:分化形成泌尿与生殖中的上皮组织
2.侧中胚层:体壁中胚层可分化形成浆膜壁层中的上皮组织;脏壁中胚层可分化形成浆膜脏层的
中的上皮组织
-10-
此外,中胚层中的间充质细胞可分化形成心血管系统中的上皮组织 (3)内胚层:可分化形成消化,呼吸系统中的上皮组织 PS
资料来源于课本和本人的分析,其实我对这道题很拿不准,书上只写了那些胚层能够分化成什么系统或什么的原基,但各种系统都会有上皮组织的啊,所以貌似大多数胚层都能产生上皮组织,于是我就总结了我的答案如上所述,不能保证正误……
24. 胎盘边缘薄膜由哪些结构组成?(彭苗苗)
一共有四层膜:羊膜(单层羊膜上皮,薄层胚外中胚层),平滑绒毛膜,壁蜕膜。
第25题:心内膜垫发育异常可能会出现哪些心血管的畸形?叙述这些畸形的直接原因(姚基伟) 答:一.房间隔缺损,原因:1.卵圆孔未闭(分四种情况)(1)卵圆孔瓣上有孔(2)继发孔过大(第二房间孔过大)(3)卵圆孔过大(第二房间隔发育异常)(4)第一、二房间隔部发育异常,大面积重叠2.房间隔低位缺损3.房间隔高位缺损4.三腔心(一个心房、两个心室)
二.室间隔膜部缺损,原因:心内膜垫的组织不能与主动脉肺动脉及室间隔肌部愈合。
三..动脉干和心球的分隔异常,1.大动脉移位,原因:主动脉肺动脉隔不成螺旋状走形.2.大动脉狭窄,原因:主动脉肺动脉隔的发生部位偏向一侧。
四、法洛四联症,原因:主动脉肺动脉偏移
注:答案来源,临床一大班最后一次课上讲的内容,课堂上的PPT,以及个人的总结。 也许答案可能不完整或有误,希望能加以审核和修改完善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