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胎政策下家庭教育问题新研究 文/郭丽君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立刻引起了全社会 的广泛关注,同时如何教育好这一新到来的人口群体,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 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二胎政策下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变化及可能出现的一些 新问题,通过分析其症状及对策,以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二胎政策独生子女家庭教育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方面 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过高,给孩子强化灌 输各种书本知识,将孩子"3神童,-弄得孩子苦不堪言。家长非常 注重孩子的“智育”,忽视了孩子品德和人格的培养,使孩子社 会交往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缺少 分享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影响了孩子的健全发展。在一些家 长的观念中,智育就等于全面发展教育,只注重对孩子智育的 培养,从而忽视了其他各育的发展,只注重孩子的“智育 不可 避免地出现一些非常严重的后果,如学习兴趣下降、缺乏实践 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很多孩子也是只学 会了“死读书”、“读死书”,变成了“书呆子 ,不得不承认这也 是只注重对孩子智育的培养的一个很大的弊端。 (二)教养方式方面 在家庭中,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影响 重大,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独生子女家庭只有一个 孩子,溺爱型教养方式使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 孩子过分宠爱,处处包办代替,无原则地满足孩子所有的要 求,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不知道怎 样对待困难和挫折,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懒惰、意志薄弱,缺 乏自理能力,动手和动脑能力一般都不出色。上学后学习成绩 一般不是很好,行为随意,任性且不善交往,应变能力差,在家 庭以外常受别人欺负,而且长大后容易沾染不良嗜好。 二、二胎政策下家庭教育新变化 (一)教养方式的方面 一个家庭两个孩子,两个不同的个体,家长必须尊重孩子 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和孩子保持民主、平等的关系,家长能够 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经常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 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上,经常与孩子们协商,制定合理的 标准。既能够控制孩子,又给予孩子充分的独立与自由。这样 的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都比较 强,孩子敢于比较自如地表达自己,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容 易形成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维发展也比 较好,想象力也比较丰富。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 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 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 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 (二1.)人格发展方面 独生子女家庭没有兄弟姐妹,孩子无法受到来自兄弟姐 妹的影响,从小就是自己一个人独享家里的一切物品。正是这 样的环境,使得孩子不能够与人分享,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 世界也是自己的,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自从 勰8祖国2016 j 2上 有了弟弟妹妹后,孩子们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家里的小公 主、小皇帝,要学会和别人分享、学会谦让,关心、爱护弟弟妹 妹,还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劳动,让孩子养成劳动的习惯, 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同时有了兄弟姐妹,孩子们也不会再感 受到孤独,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二胎政策下家庭教育新问题及对策 (一)家庭矛盾突出 二胎政策下家庭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孩子之间的矛盾方 面。我国目前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孩子从小就过惯 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的心理素质都比 较敏感和脆弱。随着二胎的到来,很多孩子都把自己的弟弟妹 妹当做天敌,和父母争宠的天敌。生怕有了弟弟妹妹后爸爸妈 妈就不再喜爱自己了,所以对弟弟妹妹的到来有着强烈的抵 触情绪,不是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反而会经常抢弟 弟妹妹的东西或打自己的弟弟妹妹,甚至以死相逼。曾有媒体 报道,一个五岁半的孩子因为反对妈妈生二胎,居然以死相 逼,迫使母亲将六个月的胎儿流产。因此,如何在保护第一个 孩子心理健康的前提下,顺利生下第二个孩子,对目前准备生 二胎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父母偏心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更何况两个活生生的个体,孩 子们在智力、兴趣、品德和个性方面必然会有所不同,甚至出 现较大的反差。父母肯定会拿两个孩子进行比较,有所偏向, 喜爱其中一个,而忽视另一个。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不利 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非常重要,直接决 定了家庭教育的成败。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欣 赏,欣赏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身存在 的闪光点,做父母的要学会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 造的生命而感到自豪。只有获得尊重和欣赏的孩子才能越来 越好,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i 参考文献: [1]王仕民.平衡与渗透:德育和智育关系的现代走向Ⅱ].中山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2]王莹.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叩.江苏教育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OLO,(07). [3]王素华.家长的教养方式探析盯].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9,(01). 【41赵雪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初探Ⅱ】.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7,(1 1). (作者单位:景德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