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9 牧场之国 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9 牧场之国 同步练习题(word版有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19 牧场之国

一、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牛犊( ) 镶嵌( ) 牲畜( ) 膘肥体壮( ) ....呼噜( ) 飞驰( ) 公爵( ) 辽阔无垠( ) ....二、读拼音,写汉字。

máo zhān yí tài zūn yán yuǎn tiào ( ) ( ) ( ) ( ) jùn mǎ bǎn dèng yāo hē mián yáng ( ) ( ) ( ) ( ) 三、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 专注——( ) 端庄——( )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寂静——( ) 微弱——( ) 严肃——( ) 四、读句子,找出比喻句子,在括号里画“√”表示。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 4.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 5.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荷兰,是水之国,这里一条条 纵横交错,宛如棋盘。

2.荷兰的傍晚一片寂静,人们不再 ,牛脖子上的铃铛也 ,挤奶的人更是 。

3.荷兰,也是牧场之国。这里有丝绒般的 和 的花牛;这里有辽阔无垠的 和 的骏马;这里有白色的 、黑色 、 的小鸡和 的长毛山羊……

六、“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作者由衷发出的赞叹,在课文中曾出现了四次,每一次赞叹的事物是什么呢?找到相关段落,简单描述一下。

七、课内阅读。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大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荷兰。

1.写出几种动物的叫声。

牛 哞哞

2.“忘记”一词,一般用于 。可文中写到“马也忘记了……”这种写作手法称为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选段中是按由 至 再至 来描写 的景色。 八、课外阅读。

田园诗般的荷兰乡村

小屋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地牧场,小河湖泊。小屋两旁花园里显然没有经过特别的整理,随意长着稀疏的树木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在最大的一块地方,放了一个木质的圆桌和四把椅子,大概是想让来这里的人享受一下这里的空气和安静。一条小小的溪流穿过石桥,叮叮咚咚地流着。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溪流给看上去有些荒凉和寂寞的花园增添了生机和趣味,让人感觉到了它的纯朴和自然。小屋后面是长满青草的小小山坡,其间开着各色的小野花,还有一片片开着紫色花朵的灌木丛,不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子里依稀还能看见有小木屋。环境童话般幽静而雅致。

站在小山坡上,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寂寂的田野,远远近近,层层叠叠,诗意盎然,清雅浪漫,接近一种童话般的单纯,一种田园牧歌的意象。眼前的景色完全成了文森特的一幅作品,我也成了画中人。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天空出奇地晴朗,一轮又圆又大的满月挂在天空,水洗般的清亮。洗去一身浮尘,躺进软软的被窝里。我的灵魂舞蹈着,扇动轻盈的翅膀,在银蓝色的云彩上飞翔,去寻找《小意达的花儿》里鲜艳的郁金香、蓝色的风信子,还有小小的白色樱草花……

1.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小屋的,它先写了 ,再写了 ,最后写了 。其中写得较详细的是 。

2.文末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3.作者在写荷兰乡村风光时,采用了 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对荷兰乡村既有整体的了解,也有具体的认识。

4.你怎么理解短文的最后一句话?

19 牧场之国

一、dú qiàn chù biāo lū chí jué yín 二、毛毡 仪态 尊严 远眺 骏马 板凳 吆喝 绵羊 三、1.偶然 专心 庄重

2.喧闹 强烈 活泼 四、3.√ 4.√ 五、1.运河

2.吆喝 没有响声 默默无言

3.碧绿草原 黑白两色 原野 成群 绵羊 猪群 成千上万 成群结队

六、①牧场花色多样的牛。②牧场成群的骏马。③牧场的绵羊、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④寂静的牧场以及牧场的夜晚。 七、1.狗 汪汪 鸡 喔喔

2.人物 拟人 使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 3.远 近 远 夜晚

八、1.前面 两旁 后面 小屋两旁

2.表示同类事物的省略,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3.点面结合

4.作者白天看到了荷兰乡村的美丽景色,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小意达的花儿》中描写的那些花儿。

------------------------------------------------------ ------------------------------------------------------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