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的特征:
第⼀,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第⼆,由计算机系统⽀持进⾏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法,作⽤于空间数据,产⽣有⽤信息,完成⼈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第三,计算机系统的⽀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因⽽使得地理信息系统能以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较数据与信息
答: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离开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本⾝没有意义,⽽在计算机中,它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系统有关,随存储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改变。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是⼴义的信息概念——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种形式,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切有⽤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种普遍形式,它不随数据形式的改变⽽改变。
两者的关系可以表述为: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信息是⽤数字、⽂字、符号、语⾔等介质来表⽰事件、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解释
答:数据结构是对数据元素及其关系的抽象描述,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前者是数学描述,后者是数据元素及其关系在计算机中的组织和建⽴⽅式。⽐较⽮量、栅格两种数据结构
答:(1)基本特征。⽮量:点⽆⼤⼩、地图空间连续、指向地物、属性隐含;栅格:点有⼤⼩、地图空间离散、指向位置、属性显⽰。(2)使⽤效果。⽮量:数据结构复杂、数据量⼩、数据精度⾼、输出效果优;栅格:数据结构简单、数据量⼤、数据精度低、输出效果差。(3)数据操作。⽮量:利于⼏何变换、投影变换、⽹络分析;栅格:利于数据融合、数学模拟、叠合分析。(4)应⽤范围。
答:不同格式数据的融合分为:1、基于转换器的数据融合,Mapinfo的Tab——(EOO或DXF)——ARC/INFO Coverage;2、基于数据标准的数据融合,ARC/INFO的SDTSIMPORT和SDTSEXPORT模块等;3、基于公共接⼝的数据融合,数据客户通过公共接⼝,发出请求,由数据服务器提供空间数据;4、基于直接访问的数据融合简述空间数据处理的类型
答:空间数据处理的类型分为:⼏何变换、投影变换、图幅拼接、结构转换、格式变换、数据融合、
正确错误选择答案:正确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正确错误
选择答案:错误概念模型正确错误选择答案:正确答:E-R模型设计步骤(1)设计各个局部E-R图(2)设计全局E-R图(3)全局E-R图的优化
采⽤ER⽅法进⾏数据库概念设计分成三步进⾏:1、⾸先设计局部ER模式
2、然后把各局部ER模式综合成全局ER模式3、最后对全局ER模式进⾏优化简述三种传统的数据模型1、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是⼀种树结构模型,它把数据按⾃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反映数据之间的⾪属关系。2、⽹状数据模型
⽹状模型将数据组织成有向图结构,图中的结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描述不同结点数据间的联系。3、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可以简单、灵活地表⽰各种实体及其关系,其数据描述具有较强的⼀致性和独⽴性。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的操作是通过关系代数实现的,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正确错误选择答案:错误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是按⽤户能理解的形式或能够传送到其它计算机并能⽴即使⽤的形式表⽰数据处理结果这样⼀种操作过程。
GIS产品是指由系统处理、分析、可以直接提供研究、规划和决策⼈员使⽤的产品,其输出形式有常规地图、专题地图、遥感影像地图、统计地图、统计图表、数据报表、⽂字说明;以及数字地图。简述⽣命周期法GIS设计的步骤答:⽣命周期法GIS设计的步骤为:1、系统分析:⽤户需求调查、可⾏性研究;2、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3、系统实施:系统运⾏和维护;4、系统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