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1卷第3期 镇 江 高 专 学 报 Vo1.21 No.3 2008年7月 Journal of Zhenjiang College July,2008 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成因与对策探析 何 艳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艺术设计系,江苏镇江212003) 摘 要: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造成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中出现种种不良心理。为 帮助大学生顺利成人和成才,必须多方位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社会方面要营造健康向 上的消费文化氛围;学校方面应广泛开展价值观教育、消费道德教育、消费知识教育等,加强消费心 理的研究,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勤工助学渠道;大学生应学会自我教育和控制。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不良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08)03—0013—03 在全社会正大力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时候, 不能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 部分大学生由于不良消费心理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 “跟着感觉走”,消费完全受自己的情感、情绪支配, 重,其人格和校园人际关系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 只要兜里有钱,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不管适不适合 因此,分析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成因,探讨其对 自己,就会迫不及待地即兴购买。 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 (四)追求享受刺激,超前负债消费 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这类大学生被形象地戏称为“月光族”、“负产 现实意义。 阶级”,他们“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认为“年轻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的主要表现 没有什么不可以”,在消费上不懂得量人为出,一味 (一)简单模仿,盲目从众消费 地追求享受和刺激,常常选择超出个人和家庭经济 这类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他们 承受能力的消费方式,出现借钱消费、透支消费、贷 的消费缺乏个性,脱离自身实际,总是以他人为参 款消费等现象。 照,“随波逐流”,采取与别人一致的消费行为(如校 二、形成不良消费心理的原因 园中掀起的“韩流”、“追星热”、“人情消费热”、“旅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游热”等),以获得群体的认同,求得心理平衡。 1.社会消费价值观和高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 (二)贪慕虚荣,炫耀攀比消费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时期正值社会由生产型社会 这些大学生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 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时期。社会形态的日益丰富, 特”为座右铭,消费追求前卫和新潮,他们“喜新厌 人们试图通过消费来实现自我,表达自我,把消费作 旧”,以“引领时尚,超越时尚”为荣,崇尚个性化的 为标榜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方式,导致社会上出 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对一切新奇的事物表现出 现以骄奢淫逸为荣的各种不良风气。受这种风气的 强烈的消费欲望,总希望用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 影响,加上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如好莱坞电影中 展示自我的身份和价值。 表现出的极具诱惑力的社会生活方式和高消费模 (三)开支无计划,随意冲动消费 式),使缺乏免疫力的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 此类大学生表现为理财观念淡薄,理财能力差, 观发生偏离,产生对享乐奢靡社会生活方式的渴望 消费没有目标和计划,他们的消费意志力较差,常常 和追求。 收稿日期:2008—03—31 作者简介:何艳(1973一),女,蒙古族,江苏镇江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流行文化和媒体的推动 心理。 媒体在引介消费信息时,以其特有的、容易使人 理解的方式成为向大学生灌输文化价值观念的有力 三、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培养 (一)社会的教育和引导 手段之一。媒体的大肆渲染和宣传,不断激发出大 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欲望,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 卷入巨大无限的市场惯性运动中,失去应有的理性。 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氛围。政府 部门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在青少年健康消费方面 加大作为。一是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决 3.经济学上供需的对等性定律在大学生消费 取缔那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消费领域 领域的运用 在以买方市场为特点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 你有何种需求,商家都会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来 满足你,目的就是掏空你的腰包。在此定律的作用 下,各种服务渗透到大学生的消费领域,出现诸如高 校附近的居民以高价出租自己的居室来满足大学校 园的一对对“鸳鸯”的需求;各类饮食娱乐网吧等也 纷纷向大学校园靠拢,不断刺激着大学生的消费需 求,迎合着他们日益膨胀的畸形消费心理;各类银行 的业务员也频繁进入大学校园,借机向大学生们推 销可以透支的信用卡,为大学生负债消费提供物质 保障。 (二)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 他们每天都离不开消费,多种类、多层次、多方式的 社会消费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 身心健康。而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 为的研究不足;课程设置中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 道德、消费知识的教育指导不够;校风建设范畴中普 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生活观念 的内容。 (三)大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 大学生处于人生中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时 期,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主 消费心理,渴望独立的消费选择权和支配权,但又由 于其经济上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他们自主消费经验 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忽略对 商品进行全面认真地分析和比较,在消费时,目光短 浅,容易凭情感和直觉行事,表现出消费的盲从性、 随意性、冲动性。其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被尊重的 需要,他们渴望得到关心和重视,因穿着入时或是拥 有一样名牌物品或是娱乐时出手大方而得到一个羡 慕的眼神、一句称赞的话语都被他们视为“得到尊 重”,因此,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用新异的形象向社会 展示自我,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实现自 己的社会价值。在生活消费领域表现出对物质生活 的高追求,产生各种炫耀、攀比和超前消费的不良 ・14・ 和场所,尤其应加强对大学校园周边环境的整顿和治 理,同时加大对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宣传力度,用节约 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二是培育规范 有序的文化市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市 场的监管,为大学生提供喜闻乐见的、优秀的精神食 粮。此外,各类媒体应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作 科学健康的消费宣传,用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如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华)来抑制非主流的享乐 主义消费观,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地消费。 (二)学校的教育和引导 高校要切实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 重任,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俭而有 度”的科学的理性的消费观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和革命传统 教育。可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如组织青 年学生到贫困地区开展社会调研,开展“大手拉小 手”帮贫助困活动等。以此调动他们的内在的精神 力量,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意 义”等根本性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避 免不良消费心理的产生。其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消费观。消费观教育是价值观教育中不可或缺 的部分。学校在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中应该加强大 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把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 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教 育,强调消费既不需要过分的抑制,但也不能过度。 使大学生们明确消费不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也是一 种社会行为,个人消费应建立在人、自然、经济与社 会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从而形成有利于身心健康和 全面发展的消费心理。 2.加强消费道德教育和消费知识教育,全方位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的德育教育中有必要帮助大学生弄清媒体 “创造出的新消费”、广告中虚构出的消费需求与自 我需要的界限;辨明媒体诱导下的通过物质消费以 实现个性彰显的误导;分清需求消费和欲望消费,不 为流行所诱惑;明确消费以“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多多益善”为目的。从而帮助大学生摆脱媒体的困 挠,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的消费,即消费做到适 时、适度、适量,有需则购,无需则省。 另外,加强理财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适度消费的 能力。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缺乏理性,缺少消费 中的算计,他们敢花钱但不会花钱,造成许多无端浪 费。因此,在高校的辅导或选修课程中应适当加入 一些理财的内容,如:引导学生消费时要通盘考虑, 合理计划,学会编制预算和记账;遵守一定的生活消 费的基本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 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购物时更多地应考虑物品 的性能价格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做到量人为出、经 济实用,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对钱财的理性认识和 合理运用的能力。 再者,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在校园建 立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一定文化品味、风格的文化产 品和服务设施,如雕塑、科普和文化长廊,满足大学 生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此外,学校可以通过校园 网站、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渠道或通过开 展一系列的讲座、研讨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多方位 地向大学生宣传健康向上的消费思想(如智力性、 发展性消费、绿色消费、环保型消费)和科学的消费 知识,并持之以恒,从而在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 德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消费知性。学校还可以根据 具体情况设立不同层次的消费心理咨询和指导部 门,对学生消费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提供及时的帮助。 3.加强消费心理的研究,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 调控能力 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心理问 题,学校应予以关注和重视,从战略的高度把培养学 生健康消费心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将 其列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 索,制定方案,加大投入,鼓励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 对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在消费中出现的不同心理问 题,广泛收集案例,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相应的对 策。对好的研究成果要及时推广运用,对发现的大 学生各种不良消费心理问题给与及时的教育和指 导,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 4.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勤工 助学渠道 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学会自 立,学会生存,学会体谅,学会感恩,切身体会到父母 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促使他们对自己不正确的消 费心理进行反省,从而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并由此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动力。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和控制 大学时代弹指即逝,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懂得如 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 中在学业上,而不是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和享受 上。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观点能自辨、行为 情绪能自控、工作学习能自主、生活服务能自理的 人。为此,大学生应尽量做到:第一,摆正心态,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外在形象只是人的个性化的 一个方面,人的内在学识修养和能力才能使人保持 经久不衰的魅力。使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有机结 合。同时,注意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和国家经济、社 会发展相一致,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让父母放心的 人,让朋友信赖的人,让社会承认的人,让自己将来 不后悔的人。第二,掌握消费技巧和技能,养成良好 的理财习惯,提高对不良消费的判断、抵抗能力和适 应市场的能力。努力使自己做到购物前三思而后 行,“只买对的,不买错的”。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 意识和竞争意识。使自己能够适应不断变化而且变 化得越来越快的社会环境,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品 味、有能力、有责任心,自信自强、积极主动,既能面 对现实又敢迎接挑战的新一代大学生。第四,正确 认识自我,增强自律意识,加强自我消费的控制。大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分解消费欲望。一方面将 消费期望分解为短期、近期和长期三种目标;另一方 面将消费额度细分化,实事求是地根据生活、学习和 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各类消费的标准,把握 好”度”,做到心中有数,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2. [2]温孝卿.消费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4. [3]甘碧群.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 版社.2003. [4]王宝状,张秀明.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现状及其 消费观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6): 72—73. [5]闰缨,任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 导[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1): 57—59. (下转第6l页) ・1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取决于企业人 参考文献: 力资本的形成。无论什么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其 直接结果必定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源存量,而拥有 [1] 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 [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 社.2007. 较高人力资源存量的劳动者必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 劳动生产率。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测算,1900--1957 年,美国非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了4.5倍,对应的利润 增加了3.5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了3.5倍,利润 王守志.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 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却增加了17.55倍,利润增加是人力资本投资的5 倍。这充分说明人力资本的投资给企业带来的经济 马培生.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 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效益远远超过非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大 胆引进人才、加强在职培训、提倡干中学是企业人力 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途 径之一。 [5]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央广播 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10 何承金.劳动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胡 菲] Analysis of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in enterprises FEI Chuan bao (Business&Management Department,Zhenjiang College,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enterprises mainly includes the introduction of qualified personnelin. ,service train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flow and stock is analyzed by a mathematical method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use of marginal rate for research on the human capital fo卜 mation process in enterprise. Key words:human capital;flow;stock. ’—+一”。。 ’‘。。+一“+・‘+”+ +t・+一+・・+“+一+”+“+“-4--・・+n+・-+一+・・+“+・・+・-+一-4-・・+ “—+-一—— 一+“—- “+”+一+“+“+*+”+*+・ (上接第15页)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1):68—70. [6]龙三平.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理性疏导 [J].商场现代化,2007(22):69—70. 陈淑娟,王毅等.浅谈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艰苦 奋斗教育[J].商场现代化,2006(27):160. 李晔南,程刚.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 [9]段红云.大学生申办银行信用卡的动机研究 [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责任编辑:胡 菲]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students’unhealthy consumption psychology HE Yan (Art Design Department,Zhenjiang College,Zhe ̄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Many factors which come from society,school 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result in college students’an. healthy psychology in consumption field.To help them achieve success in the futurewe must cultivate their health. ,Y psychology.The society must create active atmosphere of consumption cultureThe school should widely carry out .education,such as life values,consumption ethics,consumption knowledgeetc,strengthen research on consump. ,tion psychology and provide more chances and channels for students to launch social practiceFurthermore,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should learn something about self—education and self-contro1.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consumption;unhealthy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