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9935U*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3349935 U(45)授权公告日 2013.12.18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320374092.0(22)申请日 2013.06.26
(73)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
号大街(72)发明人赵晓东 华海涛 邹洪波(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0
代理人杜军(51)Int.Cl.
G01J 5/1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9页 附图5页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9页 附图5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现有的回火工艺要求加热温度为205±5℃,但是该工序是控制加热电压,无温度测量装置和记录,不符合ISO9000质量体系要求,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可编程接口模块、扫描操作模块和温度显示模块;本实用新型依据信号采集模块对外界温度的采集转化成模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然后通过控制器将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显示在数码管,让操作人员能够清楚的知道加热器件的温度,进而调整温度使得工艺能够更加符合要求。CN 203349935 UCN 20334993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4页
1.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可编程接口模块、扫描操作模块、温度显示模块;
其特征在于: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IC1,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电源管理芯片IC1型号为LM7508;
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阳极接给定的12V电源,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的正极、电源管理模块IC1的1脚连接,电源管理模块IC1的2脚与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的正极、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的C4的一端连接并作为+5V电源输出端口,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的负极、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电源管理模块IC1的3脚连接并接地;
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IC2,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第三上拉电阻R3,第四上拉电阻R4,第五上拉电阻R5,第六上拉电阻R6,第七上拉电阻R7,第八上拉电阻R8,第九分压电阻R9,时钟晶振Y1,第一复位按键S1,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芯片IC3,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第十滤波电容C11;所述的第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控制芯片IC4,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第十四滤波电容C14;所述的第一控制芯片IC2型号为AT89C51、第二控制芯片IC3型号为74LS373、第三控制芯片IC4型号为2764;
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2脚、33脚、34脚、35脚、36脚、37脚、38脚、39脚分别与第八上拉电阻R8的一端、第七上拉电阻R7的一端、第六上拉电阻R6的一端、第五上拉电阻R5的一端、第四上拉电阻R4的一端、第三上拉电阻R3的一端、第二上拉电阻R2的一端、第一上拉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第三上拉电阻R3、第四上拉电阻R4、第五上拉电阻R5、第六上拉电阻R6、第七上拉电阻R7、第八上拉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电源管理模块IC1的+5V电源输出端口连接;
第一控制芯片IC2的9脚与第一复位按键S1的一端、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的负极以及第九分压电阻R9的一端相连,第一复位按键S1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的正极接+5V工作电源,第九分压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2脚接一个反门与编程接口模块的芯片IC6(8279)的17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6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7脚通过一个与非门与信号采集模块的芯片IC5的13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7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7脚通过一个与非门与信号采集模块的芯片IC5的12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8脚与晶振Y1的一端以及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9脚与晶振Y1的另一端以及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相连,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0脚接地;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的正极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的负极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40脚接+5V工作电源;
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1脚接地;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以及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的负极以及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2脚接+5V工作电源;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4脚接5V工作
2
CN 203349935 U
权 利 要 求 书
2/4页
电源;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5脚接地;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一端、以及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一端连接5V工作电源,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一端、以及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控制芯片IC4的28脚接5V工作电源;
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2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0脚以及IC4的23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3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9脚以及IC4的22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4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8脚以及IC4的21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5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7脚以及IC4的20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6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6脚以及IC4的19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7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5脚以及IC4的18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8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4脚以及IC4的17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9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3脚以及IC4的16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3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8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4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7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5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6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6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5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7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4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8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3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9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2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20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0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1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3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2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2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3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1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4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0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5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9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第二控制芯片IC3、第三控制芯片IC4的其余引脚架空;
信号采集模块包括信号采集芯片IC5,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第二十一滤波电解电容C21,第二十二滤波电容C22;信号采集芯片IC5的型号为ADC0809;
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8脚与信号采集芯片的17脚、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并接地,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6脚、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的负极连接并接+5V工作电源,第二十一滤波电解电容C21的正极以及第二十二滤波电容C22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二十一滤波电解电容C21的负极以及第二十二滤波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
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8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2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7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3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6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4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9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5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8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6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7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7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6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8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5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9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4脚相连;信号采集IC5的10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3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1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2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27脚外接红外测温传感器;信号采集芯片IC5的其余引脚架空;
可编程接口模块包括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第十七滤波电容C17,第十八滤波电解电容
3
CN 203349935 U
权 利 要 求 书
3/4页
C18,第二复位按键S2,第十分压电阻R10;可编程接口芯片IC6型号为8279;
第十七滤波电容C17的一端以及第十八滤波电解电容C18的正极接+5V工作电源,第十七滤波电容C17的另一端以及第十八滤波电解电容C18的负极接地;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31脚接第二复位按键S2的一端,第二复位按键S2的另一端接第十分压电阻R10的一端,第十分压电阻R10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32脚接地,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1脚接+5V工作电源,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8脚、9脚、10脚、11脚、12脚、13、14、15脚分别与第三温度显示芯片IC9A的8脚、9脚、10脚、11脚连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12脚、13脚、14脚、15脚分别与第四温度显示芯片IC9B的8脚、9脚、10脚、11脚连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30、29、28、27、26、25、24、23、19脚分别与信号采集芯片IC5的4脚、5脚、6脚、7脚、8脚、9脚、10脚、11脚、1脚连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2脚、3脚、4脚分别与译码芯片IC7的11脚、12脚、13脚连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其余引脚架空;
扫描操作模块包括译码芯片IC7,第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19,第二十滤波电容C20以及扫描键盘;扫描键盘包括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六按键S6,第七按键S7,第八按键S8,第九按键S9,第十按键S10,第十一按键S11,第十二按键S12,第十三按键S13,第十四按键S14,第十五按键S15,第十六按键S16,第十七按键S17,第十八按键S18,第十九按键S19,第二十按键S20,第二十一按键S21,第二十二按键S22,第二十三按键S23,第二十四按键S24,第二十五按键S25,第二十六按键S26;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第二十一分压电阻R21;译码芯片IC7的型号为74LS138;
译码芯片IC7的9脚与译码芯片IC7的10脚相连并接5V工作电源,第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19的正极以及第二十滤波电容C20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19的负极第二十滤波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译码芯片IC7的14脚、译码芯片IC7的15脚以及译码芯片IC7的16脚相连并接地;译码芯片IC7的1脚与第三按键S3、第十一按键S11、第十九按键S19以及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2脚与第四按键S4、第十二按键S12、第二十按键S20以及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的一端相连,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3脚与第五按键S5、第十三按键S13、第二十一按键S21以及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4脚与第六按键S6、第十四按键S14、第二十二按键S22以及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5脚与第七按键S7、第十五按键S15、第二十三按键S23以及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的一端相连,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6脚与第八按键S8、第十六按键S16、第二十四按键S24以及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7脚与第九按键S9、第十七按键S17、第二十五按键S25以及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的一端相连,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8脚与第十按键
第二十六按键S26以及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的一端、第十九分压电阻S10、第十八按键S18、
R19的一端、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的一端、第二十一分压电阻R21的一端相连,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的另一端、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的另
4
CN 203349935 U
权 利 要 求 书
4/4页
一端、第二十一分压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译码芯片IC7的36脚接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六按键S6、第七按键S7、第八按键S8、第九按键S9以及第十按键S10的另一端;译码芯片IC7的35脚接第十一按键S11、第十二按键S12、第十三按键S13、第十四按键S14、第十五按键S15、第十六按键S16、第十七按键S17以及第十八按键S18的另一端;译码芯片IC7的34脚接第十九按键S19、第二十按键S20、第二十一按键S21、第二十二按键S22、第二十三按键S23、第二十四按键S24、第二十五按键S25以及第二十六按键S26的另一端;
温度显示模块包括第一温度显示芯片IC8A,第二温度显示芯片IC8B;数码管DS1,数码管DS2,数码管DS3;第三温度显示芯片IC9A,第四温度显示芯片IC9B;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第二十五上拉电阻R25,第二十六上拉电阻R26,第二十七上拉电阻R27,第二十八上拉电阻R28,第二十九上拉电阻R29;第二十七滤波电解电容C27,第二十八滤波电容C28,第二时间滤波电解电容C29,第三十滤波电容C30;第一温度显示芯片IC8A型号为DS75451,第二温度显示芯片IC8B型号为DS75451,数码管DS1型号为CPS03211,数码管DS2型号为CPS03211,数码管DS3型号为CPS03211;
第二十七滤波电解电容C27的正极以及第二十八滤波电容C28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二十七滤波电解电容C27的负极以及第二十八滤波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29的正极以及第三十滤波电容C30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二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29的负极以及第三十滤波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9A的1脚接地,芯片IC9A的14脚接5V工作电源;芯片IC9B的1脚接地,芯片IC9B的14脚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7脚与芯片IC9A的2脚以及第二十九上拉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九上拉电阻R29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3脚与芯片IC9A的3脚以及第二十八上拉电阻R28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八上拉电阻R28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2脚与芯片IC9A的4脚以及第二十七上拉电阻R27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七上拉电阻R27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4脚与芯片IC9A的5脚以及第二十六上拉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六上拉电阻R26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5脚与芯片IC9B的2脚以及第二十五上拉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五上拉电阻R25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8脚与芯片IC9B的3脚以及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9脚与芯片IC9B的4脚以及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10脚与芯片IC9B的5脚以及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的1脚与6脚相连并接芯片IC8A的2脚;数码管DS2的1脚与6脚相连并接芯片IC8A的4脚;数码管DS3的1脚与6脚相连并接芯片IC8B的2脚;芯片IC8A的5脚与芯片IC7的1脚相连;芯片IC8B的5脚与芯片IC7的8脚相连。
5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
1/9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片机系统领域,涉及一种测温系统,具体涉及一种AT89C51单
片机红外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工频感应加热炉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工频感应回火加热炉采用感应加热原理进行加热。将轴承套圈放在有足够功率输出的感应线圈中,在工频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工件的表面形成强大的感应电流,使得工件能够迅速升温,从而实现工件的回火。感应加热回火炉建造设计的特点是除了工件加热温度以外,其他所有工艺参数都是固定的,而加热温度是由感应线圈通过电流决定,感应电流由感应电压决定,控制感应线圈电压就可以保证工件所达到的温度,温度与电压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固定关系。然而,回火炉的温度是靠观察回火后工件的颜色来调压控制的。现有的回火工艺要求加热温度为205±5℃,但是该工序是控制加热电压,无温度测量装置和记录,不符合ISO9000质量体系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
[0004] 本实用新型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可编程接口模块、扫描操作模块和温度显示模块。 [0005] 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IC1,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电源管理芯片IC1型号为LM7508。
[0006] 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阳极接给定的12V电源,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的正极、电源管理模块IC1的1脚连接,电源管理模块IC1的2脚与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的正极、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的C4的一端连接并作为+5V电源输出端口,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的负极、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电源管理模块IC1的3脚连接并接地。
[0003]
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IC2,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第三上拉电阻R3,第四上拉电阻R4,第五上拉电阻R5,第六上拉电阻R6,第七上拉电阻R7,第八上拉电阻R8,第九分压电阻R9,时钟晶振Y1,第一复位按键S1,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芯片IC3,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第十滤波电容C11;所述的第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控制芯片IC4,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第十四滤波电容C14;所述的第一控制芯片IC2型号为AT89C51、第二控制芯片IC3型号为74LS373、第三控制芯片IC4型号为2764; [0008] 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2脚、33脚、34脚、35脚、36脚、37脚、38脚、39脚分别与第
[0007]
6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2/9页
八上拉电阻R8的一端、第七上拉电阻R7的一端、第六上拉电阻R6的一端、第五上拉电阻R5的一端、第四上拉电阻R4的一端、第三上拉电阻R3的一端、第二上拉电阻R2的一端、第一上拉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第三上拉电阻R3、第四上拉电阻R4、第五上拉电阻R5、第六上拉电阻R6、第七上拉电阻R7、第八上拉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电源管理模块IC1的+5V电源输出端口连接;
[0009] 第一控制芯片IC2的9脚与第一复位按键S1的一端、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的负极以及第九分压电阻R9的一端相连,第一复位按键S1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的正极接+5V工作电源,第九分压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2脚接一个反门与编程接口模块的芯片IC6(8279)的17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6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7脚通过一个与非门与信号采集模块的芯片IC5的13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7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7脚通过一个与非门与信号采集模块的芯片IC5的12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8脚与晶振Y1的一端以及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9脚与晶振Y1的另一端以及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相连,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0脚接地;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的正极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的负极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40脚接+5V工作电源。
[0010] 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1脚接地;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以及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的负极以及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2脚接+5V工作电源;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4脚接5V工作电源;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5脚接地;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一端、以及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一端连接5V工作电源,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一端、以及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第三控制芯片IC4的28脚接5V工作电源。
[0011] 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2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0脚以及IC4的23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3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9脚以及IC4的22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4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8脚以及IC4的21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5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7脚以及IC4的20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6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6脚以及IC4的19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7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5脚以及IC4的18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8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4脚以及IC4的17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9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3脚以及IC4的16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3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8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4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7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5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6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6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5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7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4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8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3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9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2脚相连;第二控制芯片IC3的20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0脚与第二控制芯片IC3的1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1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3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2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2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3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
7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3/9页
11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4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10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5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9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第二控制芯片IC3、第三控制芯片IC4的其余引脚架空。
[0012] 信号采集模块包括信号采集芯片IC5,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第二十一滤波电解电容C21,第二十二滤波电容C22。信号采集芯片IC5的型号为ADC0809。
[0013] 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8脚与信号采集芯片的17脚、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的正极连接并接地,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6脚、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的负极连接并接+5V工作电源,第二十一滤波电解电容C21的正极以及第二十二滤波电容C22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二十一滤波电解电容C21的负极以及第二十二滤波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
[0014] 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8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2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7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3脚与第三控制芯片IC4的6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4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9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5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8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6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7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7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6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8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5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9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4脚相连;信号采集IC5的10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3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1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2脚相连;信号采集芯片IC5的27脚外接红外测温传感器。信号采集芯片IC5的其余引脚架空。
[0015] 可编程接口模块包括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第十七滤波电容C17,第十八滤波电解电容C18,第二复位按键S2,第十分压电阻R10。可编程接口芯片IC6型号为8279。
[0016] 第十七滤波电容C17的一端以及第十八滤波电解电容C18的正极接+5V工作电源,第十七滤波电容C17的另一端以及第十八滤波电解电容C18的负极接地;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31脚接第二复位按键S2的一端,第二复位按键S2的另一端接第十分压电阻R10的一端,第十分压电阻R10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32脚接地,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1脚接+5V工作电源,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8脚、9脚、10脚、11脚、12脚、13、14、15脚分别与第三温度显示芯片IC9A的8脚、9脚、10脚、11脚连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12脚、13脚、14脚、15脚分别与第四温度显示芯片IC9B的8脚、9脚、10脚、11脚连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30、29、28、27、26、25、24、23、19脚分别与信号采集芯片IC5的4脚、5脚、6脚、7脚、8脚、9脚、10脚、11脚、1脚连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2脚、3脚、4脚分别与译码芯片IC7的11脚、12脚、13脚连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其余引脚架空;
[0017] 扫描操作模块包括译码芯片IC7,第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19,第二十滤波电容C20以及扫描键盘。扫描键盘包括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六按键S6,第七按键S7,第八按键S8,第九按键S9,第十按键S10,第十一按键S11,第十二按键S12,第十三按键S13,第十四按键S14,第十五按键S15,第十六按键S16,第十七按键S17,第十八按键S18,第十九按键S19,第二十按键S20,第二十一按键S21,第二十二按键S22,第二十三按键S23,第二十四按键S24,第二十五按键S25,第二十六按键S26;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第十二
8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4/9页
上拉电阻R12,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第二十一分压电阻R21。译码芯片IC7的型号为74LS138;
[0018] 译码芯片IC7的9脚与译码芯片IC7的10脚相连并接5V工作电源,第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19的正极以及第二十滤波电容C20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19的负极第二十滤波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译码芯片IC7的14脚、译码芯片IC7的15脚以及译码芯片IC7的16脚相连并接地;译码芯片IC7的1脚与第三按键S3、第十一按键S11、第十九按键S19以及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2脚与第四按键S4、第十二按键S12、第二十按键S20以及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的一端相连,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3脚与第五按键S5、第十三按键S13、第二十一按键S21以及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4脚与第六按键S6、第十四按键S14、第二十二按键S22以及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5脚与第七按键S7、第十五按键S15、第二十三按键S23以及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的一端相连,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6脚与第八按键S8、第十六按键S16、第二十四按键S24以及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7脚与第九按键S9、第十七按键S17、第二十五按键S25以及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的一端相连,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8脚与第十按键S10、第十八按键S18、第二十六按键S26以及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的一端、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的一端、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的一端、第二十一分压电阻R21的一端相连,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的另一端、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的另一端、第二十一分压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译码芯片IC7的36脚接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六按键S6、第七按键S7、第八按键S8、第九按键S9以及第十按键S10的另一端;译码芯片IC7的35脚接第十一按键S11、第十二按键S12、第十三按键S13、第十四按键S14、第十五按键S15、第十六按键S16、第十七按键S17以及第十八按键S18的另一端;译码芯片IC7的34脚接第十九按键S19、第二十按键S20、第二十一按键S21、第二十二按键S22、第二十三按键S23、第二十四按键S24、第二十五按键S25以及第二十六按键S26的另一端。
[0019] 温度显示模块包括第一温度显示芯片IC8A,第二温度显示芯片IC8B;数码管DS1,数码管DS2,数码管DS3;第三温度显示芯片IC9A,第四温度显示芯片IC9B;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第二十五上拉电阻R25,第二十六上拉电阻R26,第二十七上拉电阻R27,第二十八上拉电阻R28,第二十九上拉电阻R29;第二十七滤波电解电容C27,第二十八滤波电容C28,第二时间滤波电解电容C29,第三十滤波电容C30。第一温度显示芯片IC8A型号为DS75451,第二温度显示芯片IC8B型号为DS75451,数码管DS1型号为CPS03211,数码管DS2型号为CPS03211,数码管DS3型号为CPS03211。
[0020]
第二十七滤波电解电容C27的正极以及第二十八滤波电容C28的一端接5V工
作电源,第二十七滤波电解电容C27的负极以及第二十八滤波电容C28的另一端接地;第
9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5/9页
二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29的正极以及第三十滤波电容C30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二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29的负极以及第三十滤波电容C30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9A的1脚接地,芯片IC9A的14脚接5V工作电源;芯片IC9B的1脚接地,芯片IC9B的14脚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7脚与芯片IC9A的2脚以及第二十九上拉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九上拉电阻R29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3脚与芯片IC9A的3脚以及第二十八上拉电阻R28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八上拉电阻R28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2脚与芯片IC9A的4脚以及第二十七上拉电阻R27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七上拉电阻R27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4脚与芯片IC9A的5脚以及第二十六上拉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六上拉电阻R26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5脚与芯片IC9B的2脚以及第二十五上拉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五上拉电阻R25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8脚与芯片IC9B的3脚以及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9脚与芯片IC9B的4脚以及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10脚与芯片IC9B的5脚以及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的1脚与6脚相连并接芯片IC8A的2脚;数码管DS2的1脚与6脚相连并接芯片IC8A的4脚;数码管DS3的1脚与6脚相连并接芯片IC8B的2脚;芯片IC8A的5脚与芯片IC7的1脚相连;芯片IC8B的5脚与芯片IC7的8脚相连;
[0021] 本实用新型依据信号采集模块对外界温度的采集转化成模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然后通过控制器将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显示在数码管,让操作人员能够清楚的知道加热器件的温度,进而调整温度使得工艺能够更加符合要求。附图说明
[0022] 图1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结构示意框图;
[0023] 图2 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电源管理模块电路原理图;[0024] 图3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0025] 图4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信号采集模块电路原理图;图5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可编程接口模块电路原理图;
[0027] 图6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扫描操作模块电路原理图;[0028] 图7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温度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1、第一控制模块2、第二控制模块3、第三控制模块4、信号采集模块5、可编程接口模块6、扫描操作模块7、温度显示模块8;
[0030] 图2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的电源管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电源管理模块包括IC1(LM7508),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第三滤波电
10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6/9页
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
[0031] 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阳极接给定的12总供电电源,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阴极接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的正极以及电源管理模块IC1的1脚,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电源管理模块IC1的2脚接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的正极、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以及第四滤波电容的C4的一端,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的负极、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以及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0032] 图3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的控制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IC2(AT89C51),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第三上拉电阻R3,第四上拉电阻R4,第五上拉电阻R5,第六上拉电阻R6,第七上拉电阻R7,第八上拉电阻R8,第九分压电阻R9,时钟晶振Y1,第一复位按键S1;第二控制芯片IC3(74LS373),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第十滤波电容C11;第三控制芯片IC4(2764),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第十四滤波电容C14。
[0033] 第一控制芯片IC2(AT89C51)的39脚与第一上拉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上拉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供给的5V工作电源;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8脚与第二上拉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上拉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供给的5V工作电源;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7脚与第三上拉电阻R3的一端相连,第三上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供给的5V工作电源;;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6脚与第四上拉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四上拉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供给的5V工作电源;;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5脚与第五上拉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五上拉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供给的5V工作电源;第一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4脚与第六上拉电阻R6的一端相连,第六上拉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供给的5V工作电源;;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3脚与第七上拉电阻R7的一端相连,第七上拉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供给的5V工作电源;;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2脚与第八上拉电阻R8的一端相连,第八上拉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供给的5V工作电源;第一控制芯片IC2的9脚与第一复位按键S1的一端、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的负极以及第九分压电阻R9的一端相连,第一复位按键S1的另一端接5伏工作电源,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的正极接5V工作电源,第九分压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2脚接一个反门与编程接口模块的芯片IC6(8279)的17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6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7脚通过一个与非门与信号采集模块的芯片IC5(0809)的13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7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7脚通过一个与非门与信号采集模块的芯片IC5的12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8脚与晶振Y1的一端以及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9脚与晶振Y1的另一端以及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相连,第五滤波电容C5以及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0脚接地;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的正极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的负极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40脚接5V工作电源。
芯片IC3的11脚接地;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的正极以及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
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的负极以及第十一滤波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3的12脚接5V工作电源;芯片IC4的14脚接5V工作电源;芯片IC4的15脚
[0034]
11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7/9页
接地;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一端、以及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一端连接5V工作电源,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的一端、以及第十四滤波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芯片IC4的28脚接5V工作电源。
[0035] 芯片IC2的32脚与芯片IC3的10脚以及IC4的23脚相连;芯片IC2的33脚与芯片IC3的9脚以及IC4的22脚相连;芯片IC2的34脚与芯片IC3的8脚以及IC4的21脚相连;芯片IC2的35脚与芯片IC3的7脚以及IC4的20脚相连;芯片IC2的36脚与芯片IC3的6脚以及IC4的19脚相连;芯片IC2的37脚与芯片IC3的5脚以及IC4的18脚相连;芯片IC2的38脚与芯片IC3的4脚以及IC4的17脚相连;芯片IC2的39脚与芯片IC3的3脚以及IC4的16脚相连;芯片IC3的13脚与芯片IC4的8脚相连;芯片IC3的14脚与芯片IC4的7脚相连;芯片IC3的15脚与芯片IC4的6脚相连;芯片IC3的16脚与芯片IC4的5脚相连;芯片IC3的17脚与芯片IC4的4脚相连;芯片IC3的18脚与芯片IC4的3脚相连;芯片IC3的19脚与芯片IC4的2脚相连;芯片IC3的20脚与芯片IC4的1脚相连;芯片IC2的30脚与芯片IC3的1脚相连。
[0036] 图4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系统信号采集模块电路原理图:信号采集模块包括信号采集芯片IC5(ADC0809),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第二十一滤波电解电容C21,第二十二滤波电容C22。 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8脚与信号采集芯片的17脚相连;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的一端与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8脚以及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的正极相连,地十六滤波电容C16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芯片IC5的16脚以及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的负极相连,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的一端以及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的正极接地,第十六滤波电容C16的另一端以及第十五滤波电解电容C15的负极接5V工作电源;第二十一滤波电解电容C21的正极以及第二十二滤波电容C22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二十一滤波电解电容的负极以及第二十二滤波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
[0038] 芯片IC5的1脚与芯片IC4的8脚相连;芯片IC5的2脚与芯片IC4的7脚相连;芯片IC5的3脚与芯片IC4的6脚相连;芯片IC5的4脚与芯片IC4的39脚相连;芯片IC5的5脚与芯片IC4的38脚相连;芯片IC5的6脚与芯片IC4的37脚相连;芯片IC5的7脚与芯片IC4的36脚相连;芯片IC5的8脚与芯片IC4的35脚相连;芯片IC5的9脚与芯片IC4的34脚相连;芯片IC5的10脚与芯片IC4的33脚相连;芯片IC5的11脚与芯片IC4的33脚相连;芯片IC5的27脚外接红外测温传感器。
[0039] 图5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系统可编程接口模块电路原理图:可编程接口模块包括可编程接口芯片IC6(8279),第十七滤波电容C17,第十八滤波电解电容C18,第二复位按键S2,第十分压电阻R10。
[0040] 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第十七滤波电容C17的一端以及第十八滤波电解电容C18的正极接5V工作电源,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第十七滤波电容C17的另一端以及第十八滤波电解电容C18的负极接地;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31脚接第二复位按键S2的一端,第二复位按键S2的另一端接第十分压电阻R10的一端,第十分压电阻R10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可编程接口芯片的32脚接地。
[0037] [0041]
图6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系统扫描操作模块电路原理图:扫描操作模块包括译码芯片IC7(74LS138),第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19,第二十滤波电容C20以及扫描键盘。扫描键盘
12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8/9页
包括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六按键S6,第七按键S7,第八按键S8,第九按键S9,第十按键S10,第十一按键S11,第十二按键S12,第十三按键S13,第十四按键S14,第十五按键S15,第十六按键S16,第十七按键S17,第十八按键S18,第十九按键S19,第二十按键S20,第二十一按键S21,第二十二按键S22,第二十三按键S23,第二十四按键S24,第二十五按键S25,第二十六按键S26;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第二十一分压电阻R21。
[0042] 译码芯片IC7的9脚以及译码芯片IC7的10脚相连并接5V工作电源,第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19的正极以及第二十滤波电容C20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19的负极第二十滤波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译码芯片IC7的14脚、译码芯片IC7的15脚以及译码芯片IC7的16脚相连并接地;译码芯片IC7的1脚与第三按键S3、第十一按键S11、第十九按键S19以及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的一端相连,第十一上拉电阻R11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2脚与第四按键S4、第十二按键S12、第二十按键S20以及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的一端相连,第十二上拉电阻R12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3脚与第五按键S5、第十三按键S13、第二十一按键S21以及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第十三上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4脚与第六按键S6、第十四按键S14、第二十二按键S22以及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第十四上拉电阻R14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5脚与第七按键S7、第十五按键S15、第二十三按键S23以及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的一端相连,第十五上拉电阻R15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6脚与第八按键S8、第十六按键S16、第二十四按键S24以及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第十六上拉电阻R16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7脚与第九按键S9、第十七按键S17、第二十五按键S25以及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的一端相连,第十七上拉电阻R17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8脚与第十按键S10、第十八按键S18、第二十六按键S26以及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的一端相连,第十八上拉电阻R18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译码芯片IC7的36脚接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五按键S5、第六按键S6、第七按键S7、第八按键S8、第九按键S9以及第十按键S10的另一端;译码芯片IC7的35脚接第十一按键S11、第十二按键S12、第十三按键S13、第十四按键S14、第十五按键S15、第十六按键S16、第十七按键S17以及第十八按键S18的另一端;译码芯片IC7的34脚接第十九按键S19、第二十按键S20、第二十一按键S21、第二十二按键S22、第二十三按键S23、第二十四按键S24、第二十五按键S25以及第二十六按键S26的另一端;第十九分压电阻R19的一端接第十按键S10的一端,另一端接地;第二十分压电阻R20的一端接第十八按键S18的一端,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一分压电阻R21的一端接第二十六按键S26的一端,另一端接地;译码芯片IC7的11脚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2脚;译码芯片IC7的12脚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3脚;译码芯片IC7的13脚接可编程接口芯片IC6的4脚。 [0043] 图7所示为该实用新型系统温度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温度显示模块包括芯片IC8A(DS75451),芯片IC8B(DS75451);数码管DS1(CPS03211),数码管DS2(CPS03211),数码管DS3(CPS03211);芯片IC9A(7406),芯片IC9B(7406);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第二十五上拉电阻R25,第二十六上拉电阻
13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9/9页
R26,第二十七上拉电阻R27,第二十八上拉电阻R28,第二十九上拉电阻R29;第二十七滤波电解电容C27,第二十八滤波电容C28,第二时间滤波电解电容C29,第三十滤波电容C30。 [0044] 第二十七滤波电解电容C27的正极以及第二十八滤波电容C28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另一端接地;第二十九滤波电解电容C29的正极以及第三十滤波电容C30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另一端接地;芯片IC9A的1脚接地,芯片IC9A的14脚接5V工作电源;芯片IC9B的1脚接地,芯片IC9B的14脚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7脚与芯片IC9A的2脚以及第二十九上拉电阻R29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九上拉电阻R29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3脚与芯片IC9A的3脚以及第二十八上拉电阻R28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八上拉电阻R28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2脚与芯片IC9A的4脚以及第二十七上拉电阻R27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七上拉电阻R27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4脚与芯片IC9A的5脚以及第二十六上拉电阻R26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六上拉电阻R26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5脚与芯片IC9B的2脚以及第二十五上拉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五上拉电阻R25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8脚与芯片IC9B的3脚以及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的一端相连,第二十四上拉电阻R24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9脚与芯片IC9B的4脚以及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三上拉电阻R23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数码管DS2以及数码管DS3的10脚与芯片IC9B的5脚以及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的一端相连,第二十二上拉电阻R22的另一端接5V工作电源;数码管DS1的1脚与6脚相连并接芯片IC8A的2脚;数码管DS2的1脚与6脚相连并接芯片IC8A的4脚;数码管DS3的1脚与6脚相连并接芯片IC8B的2脚;芯片IC8A的5脚与芯片IC7的1脚相连;芯片IC8B的5脚与芯片IC7的8脚相连;芯片IC9A的8脚与芯片IC6的8脚相连;芯片IC9A的9脚与芯片IC6的9脚相连;芯片IC9A的10脚与芯片IC6的10脚相连;芯片IC9A的11脚与芯片IC6的11脚相连;芯片IC9B的8脚与芯片IC6的12脚相连;芯片IC9B的9脚与芯片IC6的13脚相连;芯片IC9B的10脚与芯片IC6的14脚相连;芯片IC9B的11脚与芯片IC6的15脚相连。 [0045] 电源管理模块1为该系统所用的电源模块,为系统各芯片输送5V工作电压;通过第一控制模块2、第二控制模块3、第三控制模块4从红外测温传感器接受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三位8段LED数码管用于显示测量温度,控制器可在线修改各项参数,以便操作,显示器键盘与微控制器89C51的接口芯片采用可编程接口芯片8279。8279 的键盘扫描方式:扫描线SL0~SL2经74LS138译码器译码后得出温度显示模块8跟扫描线接至键盘,与回归线RL0~RL2组成24键列。ADC0809的IN0口接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传递给控制器传给控制器AT89C51,控制器将要显示的数据送入8279,8279与数码管配合显示信息。本实用新型针对回火工艺过程中缺少的温度测量与温度记录环节,采用红外线测温方法,通过AT89C51单片机实现回火温度测量、显示、记录、报警,选用非接触式红外测量探头,通过AT89C51单片机和高精度模数转换器来完成采样,非线性修正以及所测数据的各种计算,显示温度的瞬时值,采用六位LED显示,并有接口输出BCD码,通过打印机打印时间,测量值,报警状态。
14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图2
15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3
16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4
图5
17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6
18
CN 2033499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7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