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呼吸系统复习重点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支气管炎

西 医:

一、西医病理

病理:表现为小气道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增生,鳞状上皮化生,杯状细胞增生,炎症细胞浸润,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2.体征: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常无明显体征,有时在肺底部可闻及湿性和干性啰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可听到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长期反复发作,可见肺气肿的体征。

3.分型 可分为单纯型和喘息型。

(1)单纯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

(2)喘息型 除咳嗽、咯痰外,尚具有喘息症状,并伴有哮鸣音。 4.分期 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三、西医治疗 1.急性发作期

(1)控制感染 抗生素使用原则为及时、有效。常用抗生素可选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

(2)祛痰镇咳 盐酸氨溴索(沐舒坦)。

(3)解痉平喘 适用于喘息型患者急性发作,或合并肺气肿者,常用药物有氨茶碱。 2.缓解期 主要是加强体质的锻炼,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也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苗。 中 医: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 其病位在肺,涉及脾、肾。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一)实证

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1.风寒犯肺证

证候:咳喘气急,胸部胀闷,痰白量多,伴有恶寒或发热,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

证候: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痰黄黏稠难出,胸痛烦闷,兼有鼻流黄涕,身热汗出,口渴,便秘,尿黄,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表,止咳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

证候: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而黏,胸满窒闷,纳呆,口黏不渴,甚或呕恶,舌苔厚腻色白,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证

证候:咳嗽,气息喘促,胸中烦闷胀痛,痰多色黄黏稠,咯吐不爽,或痰中带血,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5.寒饮伏肺证

证候:咳嗽,喘逆不得卧,咳吐清稀白沫痰,量多,冷空气刺激加重,甚至面浮肢肿,常兼恶寒肢冷,微热,小便不利,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二)虚证

多见于缓解期及慢性迁延期。 1.肺气虚证

证候:咳嗽气短,痰涎清稀,反复易感,倦怠懒言,声低气怯,面色风,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补肺汤加减。 2.肺脾气虚证

白,自汗畏

证候:咳嗽气短,倦怠乏力,咳痰量多易出,面色白,食后腹胀,便溏或食后即便,舌苔薄白或薄白腻,舌质胖,边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补肺健脾,止咳化痰。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

证候:咳喘气促,动则尤甚,痰黏量少难咯,伴口咽发干,潮热盗汗,面赤心烦,手足心热,腰酸耳鸣,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细目二:支气管哮喘

西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某些激发因素:①吸入物;②感染;③食物;④药物(阿司匹林);⑤其他因素,如剧烈运动、气候骤然变化、妊娠、月经、精神因素,接触工业染料、农药等也可诱发哮喘。

(2)发病机制 ①免疫学机制;②气道炎症;③气道高反应性;④神经机制。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发病时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

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汗出。哮喘严重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经治疗不缓解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2.体征 哮喘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双肺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轻度哮喘或哮喘发作严重时。肺部可无哮鸣音。哮喘发作严重时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部反常运动和发绀。合并呼吸道感染时,肺部可听到湿啰音。非发作期可无阳性体征。 3.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②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1];③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三、西医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

(1)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短效可用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诺特罗等。长效可选丙卡特罗、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等,适用于夜间哮喘。

(2)茶碱类 氨茶碱、控释型茶碱是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 (3)抗胆碱药物

2.抗炎:糖皮质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 中 医:

一、中医病因病机

哮喘的发生因宿痰内伏于肺。

哮病的病位在肺,而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成为发病的潜在“宿根”。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1.寒哮证

证候: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吐不爽,痰稀薄色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畏冷,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

证候:气粗息涌,咳呛阵作,喉中哮鸣,胸高胁胀,烦闷不安,汗出,口渴喜饮,面赤口苦,咳痰色黄或色白,黏浊稠厚,咯吐不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

证候:喘促气短,语声低微,面色白,自汗畏风,咯痰清稀色白,多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涕,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2.脾虚证

证候:倦怠无力,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无华,痰多而黏,咯吐不爽,胸脘满闷,恶心纳呆,或食油腻易腹泻,每因饮食不当而诱发,舌质淡,苔白滑或腻,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 3.肾虚证

证候:平素息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为甚,形瘦神疲,心悸,腰酸腿软,脑转耳鸣,劳累后哮喘易发,或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自汗,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细目三:肺炎球菌肺炎

一、肺炎的分类

1.病因及发病机制 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非感染性肺炎等。

(1)细菌性肺炎: ①肺炎球菌肺炎;②葡萄球菌肺炎;③克雷白杆菌肺炎④军团菌肺炎。

(2)病毒性肺炎:

(3)非感染性肺炎: ①放射性肺炎;②吸入性肺炎。 2.病理

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二、临床表现 肺炎球菌肺炎

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性肺炎或中毒性肺炎;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 三、西医治疗

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 中 医:

本病与中医学的“肺热病”相类似,可归属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等病证范畴。

一、中医病因病机

1.风热犯肺 2.痰热壅肺 3.热闭心神 4.阴竭阳脱

总之,肺热病属外感病,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二、中医辨证论治 1.邪犯肺卫证

证候:发病初起,咳嗽,咯痰不爽,痰色白或黏稠色黄,发热重,恶寒轻,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头痛,鼻塞,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

证候:咳嗽,咳痰黄稠或咳铁锈色痰,呼吸气促,高热不退,胸膈痞满,按之疼痛,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宽胸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神证

证候:咳嗽气促,痰声辘辘,烦躁,神昏谵语,高热不退,甚则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而干,脉细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方药: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

证候:高热骤降,大汗肢冷,颜面苍白,呼吸急迫,四肢厥冷,唇甲青紫,神志恍惚,舌淡青紫,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养阴,回阳固脱。 方药: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

证候:干咳少痰,咳嗽声低,气短神疲,身热,手足心热,自汗或盗汗,心胸烦闷,口渴欲饮,或虚烦不眠,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

细目四:肺结核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原学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

(2)感染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病理: 结核病基本病理是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二、诊断标准

(1)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症状:

1发热(长期午后低热或不规则高热)、盗汗、体重减轻; 2纳差、乏力;

3咳嗽、咳少量黏液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2)体征 多无阳性体征,如肺上部尤其肩胛间区出现叩诊音浊、湿啰音等应疑诊肺结核。

(3)结核菌素试验:3岁以下婴幼儿呈阳性反应,提示有活动性结核;成人阳性只说明有结核感染史,但若高稀释度(1IU)呈强阳性,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4)血沉 增快有助于结核活动性的判断及治疗效果判定,但血沉正常亦不能除外活动性肺结核。

(5)X线检查: 对肺结核诊断有很高价值。肺结核早期发现、分型和分期,确定病变性质、范围、部位、转归以及治疗方案等都必须依据X线检查。

(6)痰结核菌检查: 是诊断肺结核的主要依据,亦是考核疗效、随访病情的重要指标。

(7)纤维支气管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有助于不典型或疑难病例的诊断。 三、肺结核分类

1999年我国制定了结核病新的分类法,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结核球、干酪样肺炎、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 四、西医治疗

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化疗应该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

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我国应用的第一线化疗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第二线化疗药物有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

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能杀灭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吡嗪酰胺; 最常用的抗结核药――异烟肼;

主要不良反应为第VIII对颅N损害的氨基糖苷类:链霉素。 五、预防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病最有效的办法。 中 医:

一、中医辨证论治 1.肺阴亏损证

证候:干咳,咳声短促,咳少量白黏痰,或痰中有血丝或血点,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低热,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咽干燥,少量盗汗,舌边尖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

证候:咳呛气急,痰少黏稠或吐少量黄痰,时时咳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颧红,盗汗量多,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胁肋掣痛,男子梦遗失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绛而干,苔黄或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气阴耗伤证

证候: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色白,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

证候:咳逆喘息少气,喘促气短,动则尤甚,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西医病因病理

1.病因:①吸烟;②空气污染;③职业危害;④电离辐射;⑤遗传因素等。 2.病理

(1)解剖学分类 ①中央型肺癌;②周围型肺癌。 (2)组织学分类

1)小细胞肺癌:又称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最高,约占肺癌的10%~15%。 2)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有以下几种:

鳞癌:又称鳞状上皮细胞癌,包括梭形细胞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的最基本方法。 2.病理学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四、诊断

40岁以上男性长期或重度吸烟者应提高警惕。 早期,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

中期,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晚期,恶病质; 五、西医治疗

非小细胞癌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切除的晚期(ⅢA)患者可采取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放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ⅢB)患者可采取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中 医:

一、中医病因病机

全身为虚、局部为实的疾病,虚以阴虚、气阴两虚多见,实则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之病理变化。 二、中医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证候:咳嗽不畅,咯痰不爽,胸胁胀痛或刺痛,面青唇暗,大便秘结,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散瘀,行气化滞。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

证候:咳嗽,痰多,气憋胸闷,或胸胁疼痛,纳差便溏,身热尿黄,舌质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祛湿化痰,清热解毒。 方药: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

证候:咳嗽,无痰或少痰,或有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心烦,少寐,手足心热,或低热盗汗,或邪热炽盛,羁留不退,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或数大。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 4.气阴两虚证

证候:咳嗽无力,有痰或无痰,痰中带血,神疲乏力,时有心悸,汗出气短,口干,发热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纳呆脘胀,便干或稀,舌质红苔薄,或舌质胖嫩有齿痕,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细目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西医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二、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及体征

(1)代偿期 常有慢性咳嗽、咯痰和喘息,稍动即感心悸、气短、乏力和劳动耐受力下降,并有不同程度紫绀等缺氧症状。

(2)失代偿期 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2.主要并发症 主要并发症有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三、西医治疗 (一)急性期

1.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①院外感染:一般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可首选大环内酯类、二代以上头孢菌素类和三代以上喹诺酮类,可口服或静脉滴注。

②院内感染:一般为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首选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合并真菌感染,则给予抗真菌药。

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 持续低浓度(24%~35%)给氧。

3.控制心力衰竭 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感染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用利尿剂能更快控制心衰。如果心衰控制不满意再考虑使用强心药物。

(1)利尿剂 (2)强心剂 (3)血管扩张剂 4.控制心律失常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短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抢救早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有一定作用。 6.营养支持疗法 7.并发症的处理 (二)缓解期

积极治疗肺部原发病,防治引起急性发作的诱因,如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 医:

一、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病位在肺、脾、肾、心,属本虚标实之证。 二、中医辨证论治 (一)急性期 1.痰浊壅肺证

证候: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质偏淡,苔薄腻或浊腻,脉滑。 治法:健脾益肺,化痰降气。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

证候:喘息气粗,烦躁,胸满,咳嗽,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

证候:神志恍惚,谵语,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淡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息风止痉。

方药: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

证候: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心悸,咳喘,咯痰清稀,脘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肾气虚证

证候: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清稀如沫,胸闷,心慌形寒,汗出,舌淡或暗紫,脉沉细微无力,或有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补肺汤加减。 2.气虚血瘀证

证候:喘咳无力,气短难续,痰吐不爽,心悸,胸闷,口干,面色晦暗,唇甲紫绀,神疲乏力,舌淡暗,脉细涩无力。 治法:益气活血,止咳化痰。 方药: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